商洛新闻网讯:商洛新闻网特邀记者自2月26日随商洛市中心医院新冠肺炎隔离病区第二梯队医务工作者,在生活区开启集中生活以来,“自我隔离”的日子也有十余天了。这些医务工作者是如何在生活区度过日复一日的生活,他们期间又都做了些什么?今天,记者带你走进医务工作者集中生活区,了解这里的日常······
后勤保障让医务人员感受家的温暖
在集中生活区,有这么一群人,不管是狂风还是暴雨,无论是日出还是日落,或者是白天还是黑夜……他们基本全天二十四小时身体力行地守护着抗疫一线医务工作者的生活起居,从生活日用品到一日三餐,从上下班接送到一应日常需求,尽心尽力地做好后勤保障工作,只是为了这一批又一批的抗疫一线医务工作者能够在离家之外的地方感同身受到“如家”般的温暖与炽热。他们就是守护医务人员的后勤保障组。
“感谢你们事无巨细的关怀,感念你们精心细致的照顾,正因为有你们,我们过得都好。”生活在这里的医护人员对后勤保障的工作非常满意。
集体科研的温度在这里继续升华
该院感染科二病区主任医师李艺作为第一梯队医生自1月27日于隔离病区开展抗疫一线工作,2月17日开始在生活区集中生活,3月3日接到通知又进入隔离二病区工作至今。“隔离”休息期间一直关注新冠肺炎疫情相关新闻资讯,阅读、学习新冠肺炎临床资料以及新版治疗指南,一如既往参加医院应急办组织的会诊和学习。在阅读零散新冠肺炎临床病例基础上,根据经验总结、整理、分析商洛7例确诊患者早期应用雾化干扰素+阿比朵尔与雾化干扰素+阿比朵尔+克力芝抗病毒药的疗效分析。据了解,这亦是市级科研立项项目。
该院感染科二病区副主任医师高春燕作为第一梯队医务工作者自1月27日于隔离病区开展抗疫一线工作后,2月24日开始在生活区集中生活。时至今日,“隔离”休息已半月有余,但从未停止过新冠肺炎疫情的有关思索,每天坚持关注新冠肺炎疫情相关新闻资讯、临床资料以及治疗指南的更新及理由,在大量数据、病例上结合自身临床经验分析、总结、整合各地区病例特点,以期为新冠肺炎疫情的临床研究作出贡献。
该院关节外科副主任医师王立松作为第二梯队医务工作者,自2月17日在第一隔离病区工作至今,每天来回穿梭于病区和生活区之间,在繁忙的一线抗疫工作之际,下班回生活区后利用碎片化时间查找、阅读、学习新冠肺炎方面零散文献、相关临床资料等,以期结合患者临床上时有的肌痛、无力等表现,分析、整合、总结原因,为新冠肺炎疫情的科研作出应有贡献。
大多医护人员利用休息时间,比如重症医学科主治医师林文利、急诊医学科护师罗萍、新生儿科主管护师闫敏翻看着令记者望而生畏的大部头专业书籍,像是《血流动力学》《急诊与灾难医学》《新生儿保健学》等等,只是为了将理论专业知识更好地应用于临床病例中,更好为患者健康服务。
同等学力研究生、职称备考复习
该院泌尿外科护士长郑芳自2月25日集中生活以来,每天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时间全身心投入到同等学力研究生备考中,对于重拾“课本”的她,面对多年未接触的英语词汇以及晦涩难懂的专业知识需要跨过很大的“心理障碍”。在克服种种困难的同时,每天抽出固定时间坚持练字,与她可爱的孩子一齐朝着更美好的明天奔跑。
肿瘤科一病区护师赵娜娜、护士冀曦曦自2月24日开始“隔离”休息后,分别投入到紧张有序的主管护师、护士职称考试复习中,流水般的生活让她们在艰辛付出的过程中感受到医学生“三点一线”的求学时期不足为外人道哉的欢欣。
特殊视频会议
因前期抗击新冠肺炎疫情需要,该院决定将原肿瘤科一病区、肿瘤科二病区从东区整体暂迁至本部,抽调全科护士于新冠肺炎第一、第二、第三隔离病区工作。目前疫情防控形势在全国上下艰苦努力下,呈现出持续向好、生活生产秩序加快恢复的态势,结合商洛疑似病例的清零,肿瘤科一病区、二病区负责人向主管部门汇报后,科主任、护士长召开特殊视频会议,集体商讨疫情后科室日常工作的稳步进行、有序开展等现实情况。
文学名著、影视经典折射生活美好
该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陈洋自1月22日被抽调至本部高危发热门诊工作后,连续奋战近乎40余天,2月28日开始在生活区“隔离”生活。除过日常的读书、学习,陈洋每天坚持临摹一幅楷书。“我儿子今年读五年级,练习书法已经三年了,进入抗疫一线后没办法督促他学习,我们就在微信视频上约定,等疫情结束后看谁的毛笔字进步更大。为了打发‘隔离’的时间,也为了给儿子做个表率,才每天坚持临摹拓写楷书哩。”
该院神经内科二病区护士陈丽凡自1月22日被抽调至本部高危发热门诊工作后,于2月24日开始集中生活。“胡歌是我的‘男神’,一直想追剧版《琅琊榜》,虽说断断续续至今没有追完但最令我动容的是莅阳公主之子——萧景睿。他本是一位正直、单纯善良、对朋友至诚至信之人,是谢卓两门共同的儿子,又享有国姓。然而,在景睿的生日宴上,他几乎失去了一切,梅长苏所揭开的真相足以刺痛人心,他是无辜的。本以为从此他会性情大变,如此大的变故足以毁掉他,然而他没有,他依旧保持着一颗赤子之心,保持着他的敦厚大度,实属难得。愿能从他身上学习一二,学习他的谦卑与包容、炽热情怀。”
采访手记
记者自2月26日集中生活以来,除了完成单位交办的急需完成的工作任务,近些天断断续续追了《白鹿原》,陈忠实描摹百年民族史兴衰的符号化作品被光与影和斑斓色彩解构重塑。田小娥的悲哀和白灵的悲凉,以及白鹿两家的跌宕起伏,不仅是横亘在个体之上的封建思想与革新进步之间的裂隙,更是几代人对于封建礼教的宕延。陈忠实终是用魔幻现实主义的艺术手法解构了时代、世代在几代人心灵上布下的创伤和痛感,哀而不伤却又隽永绵长。
“我们”集中生活的场景、片段远不止以上镜头的描摹,抗疫一线医务工作者日常的多姿多彩再多的文字或许都不能够完满展现。但繁杂往复的生活背后,是“我们”、每一个“你”都期待的春天。在真实的“隔离”生活中,学会了与时间和解、懂得了生活的姿态。褪去往日的门诊工作后,一切似乎都静了下来,当周遭的种种充斥着静谧、安宁后,生命的绚丽多姿会令你充满无尽的想象与追问。等疫情结束后,“我们”再摘下口罩再面对面道一句好久不见!(商洛新闻网特邀记者:潘靖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