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前兆?一地震观测点报告异常,惊现大量蚯蚓聚集

2019-09-23   鮀城和风

9月21日,有记者从广州市应急管理部门获悉,广州市地震局处置一起动物宏观观测异常报告。

21日8时许,广州市地震局位于广州大学矿泉水厂(广州市天河区龙洞渔沙坦渔东路150号)的地震宏观观测群测群防点报告出现异常,监测人员称水厂区域内部分地区的水泥地面出现大量蚯蚓(部分已死亡)和百足虫。

接报后,地震局会同市地震监测中心立即开展事件调查。结果显示,在调查水厂周边环境情况时,未发现同类事件;测量附近土壤酸碱度和温度后,未发现明显异常。联系广州动物园动物监测点后,未发现动物习性异常。

广州动物园专家:

蚯蚓和百足虫喜暗、喜湿,对环境变化比较敏感,近期因广州入秋后气候日渐干燥,且多日无降水,造成部分地区土壤湿度降低。可能因水厂附近湿度较高,才造成蚯蚓及百足虫集体迁移。

综合其他宏观前兆监测手段的数据,判断此次事件与地震事件无关。

延伸阅读:

这些地震前兆你了解吗?

地震前兆包括微观前兆和宏观前兆。人的感官无法觉察微观前兆,只有用专门的仪器才能测量到,而宏观前兆则是人的感觉器官能够直接察觉到的。

微观前兆

地震活动异常

大小地震之间有一定的关系,大地震虽然不多,但中小地震却不少,可以通过研究中小地震活动的特点来帮助人们预测未来大震的发生。

地壳异常形变

大地震发生前,震中附近地区的地壳可能发生微小的形变,某些断层两侧的岩层可能出现微小的位移。

地球物理变化

在地震孕育过程中,震源区及其周围岩石的物理性质可能出现一些变化,不同地区重力、地电和地磁会发生变化。

宏观异常

动物异常

目前已知的在地震前有异常行为的动物有100多种,包括昆虫、龟类、蛙类、鸟类以及哺乳类动物,常见的有:马、牛、狗、猫、羊、兔、鸡、鸭、鹅、鸽子、鼠、蛇、鱼等。

动物的异常表现大体有三类:

兴奋型异常:如惊恐不安、不进圈、狂吠、如癫如狂、仓皇逃窜、惊飞、群迁等。

抑制型异常:如行动变得迟缓、发呆发痴、不知所措、不肯进食等。

生活习性变化:如冬眠的蛇出洞、老鼠白天活动不怕人、大批青蛙上岸活动等。

水异常

地下水包括井水、泉水等,主要异常有发浑、冒泡、翻花、升温、变色、变味、突升、突降、泉源突然枯竭或涌出等。

植物异常

如不适季节的发芽、开花、结果或大面积枯萎与异常繁茂等。

气象异常

地震前,尤其是大震前,往往会出现多种反常的大气物理现象,如怪风、暴雨、大雪、大旱、大涝、骤然增温或酷热蒸腾等。

其它异常

除上述几类异常外,地震前还可能出现地光、地声、地球电磁场变化等异常现象。

如何第一时间科学避震




来源:金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