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马皓文出狱刚和儿子在一起不久的时候,儿子马飞自己也认为自己是笨蛋,但是在马皓文的努力下,马飞的心态发生了转变,
“我爸看我的眼神,
让我以为自己是少年霍金本人!”
有人曾说过:一个好爸爸胜过100个好老师
事实上根据《家庭亲子陪伴白皮书》显示:在我国,超过55%的家庭,妈妈是教育孩子的主力;而爸爸承担这一责任的比例仅有12.6%。
但是在中国很多的男性并没有意识到自己作为父亲这个角色对还在和妻子而言是多么重要。
事实上在《全国家庭教育状况调查报告(2018)》
在这份报告中指出,无论是高年级还是低年级都认为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情有温暖的家。并且在孩子心中最崇敬的榜样前三位依次是“父母,老师,科学家”人数比例依次为29.1%、14.6%、12.1%。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不管是低年级还是高年级,“父母”都是排在第一位
这也是为什么《银河补习班》马皓文这一角色会成为理想中父亲的代表
著名翻译家,艺术家傅雷先生,在儿女小时候家教甚微严格
说话,吃饭,做事,都要得体大方,不能有所逾越。
同桌进餐,必须坐得端正,手肘靠在桌边,不许妨碍别人。
咀嚼饭菜,绝不许发出有失礼貌的声响。
看似有些传统古板的傅雷,在发现儿子对音乐的兴趣后,放弃了让孩子学习丹青的想法,对孩子的音乐梦给予大力支持
傅雷对自身要求严格,儿子傅聪从小耳濡目染。
在17岁时,傅聪每天自觉练琴七八个小时,这个练习绝不会因为天气而受到影响。
1953年,傅聪在一次比赛中独奏获得三等奖。
但是傅雷并没有责怪傅聪,他还是一如既往的对自己要求严格,傅聪也没有气馁
两年后,“第五届肖邦国际钢琴比赛”,傅聪荣获唯一的“玛祖卡”最佳奖,从此名震乐坛。
《傅雷家书》闻名于世,金庸曾评价说:“傅雷先生的家书,是一位中国君子教他的孩子如何做一个真正的中国君子。”
傅聪身上有着温润如玉的书卷气,并不是他的外貌有多么出众,而是源自于他父亲对他的教育和影响。
事实上早在上个世纪科学家们就已经证实有父亲陪伴的孩子会更加聪明:英纽卡斯尔大学的研究者们用了半个世纪,对17000个在1958年3月某一个星期出生的英国婴儿进行了跟踪调查。结果显示,常与父亲相处的孩子比同龄的不怎么与父亲相处的孩子更聪明。
爸爸的行为就是孩子学习的标本
曾经心理学家们对398名罪犯的父亲进行了调查,其中183名罪犯的父亲酗酒,120名罪犯的父亲赌博、性放纵、不诚实。更重要的是,这些父亲都没有意识到子女的健康成长离不开他们的影响。
就像邓超在电影《银河补习班》饰演的父亲马皓文。
在儿子马飞自己都认为自己是“笨蛋、蠢货、废物”的时候,马皓文没有逼着孩子学习而是用各种实际行动来告诉孩子目标的重要性。
马皓文将教育藏在了细节中,所以大家看起来会觉得像是到“煲鸡汤”
表面上我们看起来是马皓文整天带孩子出去玩,孩子成绩一下进步这么大。
但事实是这并不是简单的玩耍,正如马皓文说的那样“我都辅导你一整天了”
马皓文让儿子看到,自己只用一个简单的连通器原理,就可以帮别人解决工程难题,2分钟内赚到800元钱,这就是知识的力量,用实际行动给孩子上了一堂难忘的物理课
马皓文鼓励孩子:从兴趣出发,为梦想努力。
马皓文带马飞去看航天展览游山玩水,用讲解的方式给马飞普及了历史课和作文课。
在电影中我们很难看到我们常见的父亲辅导孩子写作业的形式,马皓文也明确表示过:我希望他学的不只是知识,还有思想和方法
就像剧中的经典对话,马皓文:“你有没有想过,长大要干什么?”
马飞当时的回答是:“清华,北大呀”
马皓文“清华北大只是过程,不是目的。人生就像射箭,梦想就像箭靶子,如果连箭靶子也找不到的话,你每天拉弓有什么意义”
后来马飞也真的朝着自己的梦想努力,最后如愿以偿成为了一名航天员。
父亲缺位对孩子的影响
之前在系统的学习育儿知识的时候又看到过一个调查记忆深刻:
即使是婴儿,也会因为缺乏父爱而出现"父爱缺乏综合征"的典症状。
比如:焦躁不安、食欲减退、抑郁易怒等
缺乏父爱的孩子年龄越小,这些综合征的危险更大。
双亲均在、但缺乏父爱的家庭中长大的孩子患"父爱缺乏综合征"的可能更大。
少时患综合征的孩子,中学辍学率高2倍,犯罪率高2倍,女孩长大后成为单身母亲的可能性高出3倍。
之前有一位朋友说过自己迟迟不肯要孩子就是因为小时候父亲的缺位,从小就是母亲照顾自己和妹妹。
母亲的辛苦自己看在眼里,有时候自己提醒爸爸帮忙帮忙,爸爸也会不假思索的拒绝,她说那时候才明白“父爱如山”的真正含义:坐在那里像山一样一动不动,只是个存在没有任何参与。
事实上这种情况并不少见,男性向来把家庭和工作分得很清楚,重点是现在社会大部分男性不具备独自养家的能力,这个时候女性就需要平衡家庭和事业的关系,但是男性并没有因此清醒反而执迷不悟,这也是现在很多男性“莫名其妙”被离婚的原因之一。
因为在他们看来只要不嫖不赌,按时工作按时回家就已经足够了,家务和孩子是女人的事情。
因为他们不明白家应该是两个人相互理解和体谅而不是一个人的理所应当,孩子的教育需要妈妈也需要爸爸。
有个词语形容的很贴切“假性单亲”
我们理解中的单亲是指那些父母离异或者一方去世后,孩子被迫生活在单亲家庭中。
我们现在所说的假性单亲是指父母双方都在婚内,但有一方经常不履行责任,长期处于缺失状态,或者父母均在身边,但有一方缺乏情感付出和支持。
虽然理论上假性单亲不特指是父母的哪一方缺失,但目前的实验数据来看更多呈现的情况是父亲角色的缺失(the absent father)。
事实上这些在这些父亲角色缺乏的“假性单亲”家庭中的孩子会更容易产生一下这些风险:品行问题、性行为问题(早孕等)、学习成绩差、酒精和药物滥用、身心健康问题等。
在此之前我们在论证一个因素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时,都需要反复澄清这两个因素并不存在确定的直接因果关系。“相关不等于因果”在这个问题上并不适用,因为父亲角色的缺失被证明是对儿童造成很多消极影响的重要原因。
父亲应该怎么做呢?
幼儿时期
孩子刚出生的前5个月是宝宝熟悉面孔识别能力发展的关键阶段,这个时候爸爸角色的到位是在为日后父子/女良好互动的基础。
研究表明:3岁以前与爸爸保持频繁、高质量交流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语言能力明显更强,这是任何其他人、其它活动都无法取代的,包括与妈妈的交流都没有这样的效果。
孩子学会走路的时候,爸爸可以和宝宝进行一些游戏来增进亲子关系,一般来讲这也是爸爸的强项,例如一些走、爬、攀灯活动性元素的游戏
当孩子学会说话之后,爸爸可以和孩子一起识读卡片、讲故事、搭积木等等智力开发的游戏。
到后期孩子上幼儿园的时候就可以融入一些赛跑、捉迷藏、走迷宫之类的竞争性游戏,帮助孩子体验竞争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青春期
这个事情爸爸角色到位最显著的作用是缓和孩子与母亲之间的关系。
在这一点上面各位爸爸们可以向《少年派》里面的林大伟学习,林妙妙的青春期和母亲产生的一系列矛盾正是因为林大伟父亲角色的到位才得以完美的解决,最后林妙妙如愿以偿考上了大学并和母亲和解。
另外有研究表明:青春期的时候爸爸角色到位可以有效的降低青春期抑郁症的可能,并且有助于青春期孩子认知系统的健康发展,减少青春期男孩的问题行为发生的几率和女孩心里问题产生的可能性。
爸爸对女儿从小的陪伴在某中程度上而言可以防止青春期提前到来,减少未成年性行为的发生,从而降低未成年怀孕的可能。
对于那些不与爸爸同住的孩子,只要爸爸积极参与抚养,并经常陪伴孩子,他们进入青春期后染上吸烟习惯的概率也会明显降低。
就像是《银河补习班》里面的父亲马皓文因为被诬陷入狱7年,出狱之后面对正值青春期的马飞,刚开始马飞并不接受父亲,因为父亲让他受到欺凌。
但是在后面马皓文的努力下马飞最终回归正途,在父亲的鼓励下找到自己的梦想并为之努力。
当然每到这个时候总是会有人说自己没时间工作忙,事实上陪伴孩子不是讲究时间多少而是用心与否,每天抽出15分钟和孩子聊聊天谈谈心总是可以做到的。
就像今年收到警校编号001的考生,父亲因公殉职但是他还是坚持考入警校,因为父亲从小对他的影响和教育,在父亲离开的那段时间里他不仅要照顾母亲还需要应对高考,在这样的情况下取得好成绩难能可贵。
父亲的言传身教的力量远远比我们想象中的强大,蔡康永曾在节目中说过因为父亲的原因他知道了最好的东西要先个客人吃。
这个道理父亲从来没有跟他说,这是他从家里有客人的时候父亲将蟹壳和蟹钳夹给客人的行为中学到的。
大家带孩子一起去看看这部电影,正如宣传所言:献给父亲,送给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