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南京没有夜生活。
十二点未到,南京人就成了午夜的灰姑娘,要赶在钟响之前,躲过妈妈/老婆的查岗。
作为南京夜生活的王牌担当,很多人知道的三牌楼,是从夜市和美食开始。
却鲜少有人知道,真正的三牌生活,究竟是怎样的?
天亮说晚安,牌楼深处有花香
三牌楼大街,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
北边是福建路,往西是萨家湾,东边的广东路,曾经的夜市王者繁华不再,往南是新模范马路,一条三牌楼大街走到头,终点是牌楼。
牌楼之处,明明是书香之地,如今却遍地人间烟火。
当年立下牌坊的状元郎,如今知者了了,但三牌楼有什么好吃的,却是全南京人都知道。
自1998年夜市开业以来,三牌楼就成了吃货一条街,小至奶茶、鸡排、锅贴、大肉面,大到火锅、夜宵和烧烧烤,三步一店,五步一铺,样样齐全。
丰富的夜生活,让三牌楼人难以入眠,总是不知不觉吃到深夜,在天亮时说晚安。
深夜贪欢,白日难起。白天的三牌楼街头,总显得有些冷清。
路上行人寥寥无几,唯有刘长兴和毛家水饺门口,还有零星食客。
曾经盛极一时的河边夜市,如今也变成了市民活动的广场。
三五成群的老人,下棋谈笑,唱曲跳舞或遛娃逗狗。
路边随处可见的簸箩里,摆满了米白齐整的栀子花。
淡淡香气,若隐若无飘散在三牌楼大街上。
宁静的气氛,让人差点忘了,这竟然是以热闹著称的三牌楼。
天黑之后,烟火满人间
天黑之后,夹杂着孜然味的肉香味从街头飘起。
学生、游客、老饕,相继走进这条街道,柏楠烧烤里的年轻人、春苗炸鸡的学生族、九尺鹅肠的上班族,还有和会街的龙虾一条街,把三牌楼的夜渲染得格外迷人。
每个走进三牌楼的人,都被各种香气缠住了脚。新欢旧爱,夜夜争宠,却恨自己只长了一张嘴。
有着“一门三杰”传说的三牌楼,虽然没出什么状元名人,但是周围南邮、南财、南工大、政治学院的学子们,却在这里过得有滋有味。
辣油馄饨、鸭血粉丝汤、牛肉锅贴,还有嗨到深夜的烧烤和十三香,那些满嘴流油的岁月,是大学四年满满的记忆和无悔的青春。
对于纵横三牌楼的学子来说,青春就是远去的夜市,是阿要辣油的亲切问候。
是一杯奶茶两人喝的恋爱酸臭味,是毕业前那顿最后的烧烤……
也是南京人,那些年绵绵难忘的炙热夏天。
纵然广东路夜市已经不在,但是从福建路那头开始,美食依然贯穿了整条三牌楼大街,一直绵延到和会街和虹桥中心。
不管是老南京人,还是新南京人,只要一提到南京的夜市。
南京人心头还是会第一时间蹦出三个字:三牌楼。
在外人眼里,南京的夏天,是绿色的,梧桐葱郁,一派民国风情。
但在南京人是眼里,三牌楼的夏天,却是红色的。
是天黑之后的霓虹灯影,是香气扑鼻的人间烟火,是西瓜、啤酒、小龙虾,还有南京大妈胸前那朵微醺的栀子花。
我和你吻别,在无人的街
午夜过后,才是三牌楼故事的开始。
刚刚下班的程序员、通宵夜班的出租车司机,中途宵夜的麻将腿子、24小时营业的摊主……南来的,北往的,都聚集在霓虹灯下,在一顿烟火之间,慰藉疲倦的一天。
一间小店五张台,一碗辣油轮番流转。
舌尖上的刀光剑影之后,各自点烟静坐,回归平静,却久久不愿离去。
就像现在三牌楼,挣扎在午夜落寞的街头。
作为昔日南京夜市的王牌担当,三牌楼承载了太多南京人的青春和故事。
1998年为了夜市的兴起,有人被拆迁,有人为了生存,在夜市支起了地摊;
2013年夜市被取缔,街道恢复了平静,烟火遍地的河边夜市,变成了锻炼遛狗的广场;
人们熟悉的三牌楼小吃,有人将地摊搬进店铺,有人在推车辗转中渐去渐远,最终选择了消失在午夜的街头。
时代的年轮在不断向前,很多南京街头熟悉的味道,正在逐渐消失:蓝旗街、马台街、来凤小区、明瓦廊……
高楼大厦迭起间,暗淡老巷正在远去,就像此间成长的少年。
那些停留在三牌楼的日与夜,值得我们永远怀念。
•END•
南京头条原创发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图片转载请标明来源
法律顾问:江苏永衡昭辉律师事务所合伙人 刘俊杰律师
联系方式:137707636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