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清明前后正是我国主产区早稻生产关键时期。今年,我国粮食生产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恢复早稻面积。
现在正是南方早稻育秧高峰,在主产区湖南郴州,当地将集中育秧和机插秧服务打包到一块儿,带动农民扩大种植面积。种粮大户李敦贵往年种早稻,都是直接往地里撒种子,最怕倒春寒。今年有了集中育秧和机插秧,按照农时将育好的秧苗栽插到田里,就可以大大降低倒春寒带来的损失。
湖南省郴州市种粮大户 李敦贵:有了这个工厂化育秧社会化服务组织给我做坚强后盾,别说我上半年只增加了800亩,就是再给我800亩,我一样有信心把它做好。
记者了解到,受倒春寒等不利气候影响,再加上比较效益低等多种因素,我国早稻面积已经连续7年减少,累计减了1800万亩。
早稻作为双季稻第一季,不仅影响当季,还会影响下茬晚稻。因此,今年国家加大力度恢复早稻面积。农业农村部会同财政部统筹整合农业项目资金36.7亿元,加大对早稻生产的支持力度。湖南安排财政资金2.1亿元,支持早稻集中育秧、机抛秧机插秧。江西安排1.5亿元,扶持集中育秧、机插秧等社会化服务,直接带动农民扩种早稻。
江西省丰城市秀市镇种粮大户 雷应国:今年早稻可以补到150多块钱一亩的政府补贴,我们对种植早稻也相当有信心,我今年就自己也种了2000多亩的早稻。
农业农村部早稻生产调度显示,目前,湖南、江西早稻面积种植意向均比去年增加150万亩以上,广东、广西意向面积均增加50万亩,其他省份基本稳定或略增,全国早稻面积有望实现恢复性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