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果期草莓心叶发红、皱缩到底啥问题?

2019-12-16   农林卫视

最近很多莓友给平台留言,说自己的草莓心叶有发红、叶片干枯及心叶畸形的现象,问是怎么回事?

针对这些问题,小编特请教天天学农的技术专家,据专家介绍,出现这种病症大致有三种情况,今天把它整理出来,供大家参考学习!

01 草莓芽线虫

草莓芽线虫俗称“红芽病”。主要侵害草莓生长点和花芽以及匍匐茎。受芽线虫危害的草莓心叶歪曲畸形,叶色光泽浓绿,严重时植株萎蔫矮化,心芽变黄或红褐色,呈莲丛花椰菜状,草莓被芽线虫危害后,生长点长势缓慢、畸形或消亡,花芽发育退化、畸形、减少,甚至消亡,严重时可导致绝收。

发病条件
草莓芽线虫可寄生在草莓、蕨类、秋海棠、杜鹃等植物体内,为土传虫害。能够随种苗、土壤、灌水等途径传播繁衍。草莓重茬、杂草丛生、低洼漫灌等生育环境有利于芽线虫发生。

防治方法

1、栽植前将苗先在35℃温水里浸泡10分钟,然后放在45℃左右热水中浸10分钟,冷却后栽植。

2、药剂防治

(1)无病害或较轻用药配方:恶霉灵淋根灌根2-3次;

(2)土传病害严重用药配方:嘧菌酯+恶甲霜灵淋根灌根2-3次。

3、发现芽线虫可用阿维菌素、氟吡菌酰胺(路富达)喷施淋灌根部。

4、土壤消毒:可采用棉隆进行种植前土壤消毒,土壤消毒后要增施有机营养肥嘉美红利补充土壤中有益微生物。

02 草莓芽枯病

草莓芽枯病主要危害花蕾、芽、新生叶,引起幼苗立枯,也可侵染成龄叶、果柄、短缩茎等。植株基部染病,近地面部分初生无光泽褐斑,逐渐凹陷,并长出米黄至淡褐色蛛巢状线体,有时能把几个叶片缀连在一起。叶柄基部和托叶染病,病部干缩直立,叶片青枯倒垂。

开花前受害,使花序失去生机,并逐渐青枯萎倒。新芽和蕾染病后逐渐萎蔫,呈青枯状或猝倒,后变黑褐色枯死。茎基部和根受害皮层腐烂,地上部干枯容易拔起。果实染病,表面产生暗褐色不规则斑块、僵硬,最终全果干腐。急性发病时植株呈猝倒状。

发病条件

病菌喜欢高温高湿环境,发病适宜温度为22-25℃,栽培密度过大、连续阴雨天气、温度高容易病重,栽种密度大、多肥高湿容易发生芽枯。

防治方法

1、土壤消毒:整地时亩用80%噁霉.福美双+50%氯溴异氰尿酸拌细土撒施或者兑水喷施。

2、种苗消毒:用恶霉灵蘸根后移栽,或在移栽后用嘧菌酯+恶甲霜灵淋根灌根。

3、适当稀植,合理灌水,保证通风,降低环境湿度。

4、保护地要适时通风换气,灌水后及时通风,降低室内湿度。

5、及时拔除病株,严禁用病株作为母株繁殖草莓。

6、药剂防治。在发病初期用10%多抗霉素600-800倍液,或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等轮换喷雾。保护地草莓发病,可每亩用5%的百菌清粉尘剂150-180克,分放5-6处,傍晚点燃密闭大棚过夜,连熏2-3次,间隔期7天。

03 草莓缺钙

叶片:缺钙最典型的症状就是俗称的叶焦病,一般发生在新叶上,造成叶片顶端皱缩,叶尖焦枯;

花器:缺钙会造成花萼焦枯,花蕾变褐,新芽顶端干枯;

果实:缺钙时幼果期会出现僵果,成熟期的果实缺钙会导致细胞壁薄,细胞密度小,果实表现出发软现象,耐储运性差,果实重量降低;

根系:缺钙的草莓根系短,根毛少,根尖从黄白色转为棕色,严重时死亡。

缺钙的原因

1、土壤酸化盐渍化影响钙的吸收。

2、施肥不均衡,使用大量化学肥料使得各营养元素之间产生拮抗作用,抑制根系对钙的吸收。如铵态氮或者镁或者钾过高与钙产生拮抗,影响钙吸收。

3、吸收障碍,钙属于难移动元素,钙的吸收主要靠叶片的蒸腾产生的拉力进行运输传导,草莓的根系活力差,叶片蒸腾拉力弱,导致草莓对钙的吸收障碍,尤其是连阴天容易发生。

4、降雨过大,土壤积水,植株容易造成沤根,影响根系吸收。

防治方法

正确的补钙方法是土壤施用钙肥与叶面喷施钙肥结合的方式。土施钙肥才是补钙最重要和主要的措施,这个一定要注意。同时结合叶面喷施钙镁硼肥,从花前开始,草莓果实部位应重点喷匀;间隔8-10天一次。注意盛花期不要喷施。

来源:天天学农草莓号(草莓阿姜)

(农林卫视新媒体整理发布,如有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