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用杨笠的段子,骂姚晨的人到底是什么人?“ 见仁”见智的问题。
编辑丨雷伊斯
因为《脱口秀反跨年》上的段子,杨笠被骂了。
因为声援杨笠,姚晨又被骂了。
姚晨在声援微博中提到了“冒犯”,她说:“每当这样一份冒犯被慢慢接受,我们的世界也就多了一份关于生命的、人性的可能。”
同为女性,并且出道便是靠喜剧角色站稳脚跟的姚晨,无疑很懂杨笠,很懂脱口秀。早在上世纪,美国脱口秀女王Joan Rivers就曾解释过表演过程中的冒犯,她说:“都他妈给老娘放松点,这些只是笑话而已,傻瓜。”
其实,“冒犯”一词,不仅带出了脱口秀的艺术特点,还牵涉到更多历史遗留问题。
这早就不是姚晨第一次被骂。自《武林外传》和《潜伏》火了后,姚晨正好赶上微博时代。她在微博上对诸多公共议题发声,招粉的同时也招骂。
拿今年疫情来说,姚晨转发了无数条救助微博,或帮人扩散信息,或筹集物资。但即使这样,还有人骂她“热搜是买来的”。
在我看来,此前一波又一波骂姚晨的人,和举报杨笠“涉嫌性别歧视”的人,有着历史继承的关系。
只不过因为话语空间受挤压,公共可讨论的议题进一步缩减,使得讨论女性议题成为了一个相对安全的区域。于是四面八方的网友集中在这一块狭小的话语空间中,意见各方变得更加剑拔弩张。
看似崭新的两性话题引发的论战,背后牵连的是如何做一个公民,又如何对待异见的老问题。
首先关注公共问题,在公共问题上发言,就足以“冒犯”到许多人。我们文化中有一种倾向是各扫自家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
如果你管了,就容易被人怀疑是不是暗地里收了什么好处?
当姚晨想在微博上做一个公民时,她还得解释:“至于有人怀疑我的微博是不是出于商业安排,我可以负责任地说,华谊从没有管过我的微博。”
自己开了工作室后,姚晨仍然要面对“买热搜”的质疑。
姚晨的解释很朴素,但足以说明要管他人瓦上霜的心理动机,她说: “首先,我不懂政治,也无心参与政治,我发的多是和民生相关的内容,因为我就出生于一个普通家庭,父母都是工人阶级,对于普通百姓的生活,我深有体会和感触。”
而要在今天喧嚣的舆论场,针对公共议题发声,其实本身就需要勇气和耐心。
哲学家伏尔泰说:我不同意你说的每句话,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力。但今天的舆论场,这句话变成了“我不同意你说的话,但我人身攻击你,转手举报你。”
从几个月前举报“动画人物染发”,到最近举报杨笠挑起性别对立,我不禁要问,这到底是一群多么容易被“冒犯”的网民啊!
其实,被冒犯也是一个好消息,这说明你终于听到了此前你不曾听到的声音,你封闭的世界终于打开了一点点。
这种声音,可以是姚晨在《星空演讲》中提到的,她作为一个中年女演员的 尬与惑。
姚晨在演讲中提到,2012年,她好不容易遇到几个好剧本,结果怀孕了,经纪人也怀孕了,整个团队不得不休产假。
陪伴孩子的几年里,她变得更为丰富和敏感。后来,她离开大公司,成立自己的工作室,正准备大干一场时,结果又怀孕了。而且,经纪人也怀孕了......
姚晨用轻松的方式,讲述了她经历过的身材焦虑、年龄焦虑,孕期如何工作等 尬与惑的问题,也让我们一窥女性在社会中的真实处境。
我想说的还是常识:如果生活中确实存在“两性不平等”,那么不管是杨笠的段子,还是姚晨的演讲,都在为我们打开一扇看见问题的窗户。
同样,如果这个社会确实存在其他问题,那么,我们要做的是解决问题本身,而不是去解决提出问题的人。
也许多一些共情,就会少一些举报。多一些对于异见的容忍,就会多一份做人的自由。
况且说实话,举报确实算蛮卑鄙的一种手段。当然,北岛先生早说了,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
但我至少希望,在一个正常的公民社会里,高尚不会成为高尚者的墓志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