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宽城区新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药剂科科长王海玲
王海玲,1976年出生,中共党员,现任宽城区新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药剂科科长。抗击新冠疫情战役打响后,一直以精通药理、勤勉敬业、以身作则著称的她,因敢于直面风险,勇于挑起重担,总能妥善处置疫情防控工作的“疑难杂症”,在单位同事中赢得了“老中医”的美誉,于无声之中立于潮头,有力地引领大家奋勇战“疫”。
一往无前,哪里有需要就去哪里
农历大年初一,在新冠疫情防控阻击战打响时,正在单位值班的王海玲,毫不犹豫地投入到领取抗疫物资、电话排查、入户核查武汉返长人员等工作中。在没有任何防护措施的情况下,冒着被传染的风险,她和社区工作人员一起,奔走在街头巷尾,耐心地入户核查武汉返长人员。王某家住五楼,敲开他的家门时,才知道他还在公园散步。由于王某没带电话,她们按照王某妻子的建议,匆忙赶到小区门口,在寒风中站了半个多小时,才将健康告知书交给王某。在掌握了王某的基本情况后,已经浑身冻透的王海玲又耐心地向他讲解了我省疫情防控政策和洗手“七步法”等自我防护措施……
王海玲给居民送告知书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开始阶段,在电话筛查、电话随访、调配人员等繁重任务面前,她每天总是第一批到岗、最先投入工作,最后一批下班、最后一个吃饭。单是筛查电话和电话随访工作,她每天就要打80多个,即使嗓子哑了、腰痛重了,她也没叫一声苦、喊过一声累、请过一次假,耽误一次工作。单位需要连夜加班,连续多日疲劳作战的王海玲,即使再晚,也会赶回单位,直到干完工作。当单位收垃圾和送告知书出现人手短缺时,她总会放下手头工作,积极参与其中。
王海玲为居家隔离居民收取生活垃圾
履职尽责,哪里有难题就在哪里
在复杂的疫情防控工作面前,王海玲总是边学边干、边请教边干,哪里有困难她就去哪里。居家隔离人员管理工作极其复杂,隔离人员身体出现发热、咳嗽等异常情况时,他们的电话随访工作都会转到王海玲手中。她每天都会耐心地询问这些人的身体状况,疏导情绪,还要及时协调社区、卫生健康局、疾控中心等部门,确保他们在第一时间进行身体检查。很多同事看完她写的追踪记录单后,都说她以后可以写病志了。在众多的追踪人员中,令她牵挂到一度吃不好、睡不好的,是一名从武汉返长的小女孩。小女孩在1月29日上午开始出现咳嗽症状,王海玲在第一时间就让人送去了体温计,让家长随时监测体温。她每天都会不厌其烦地多打几次电话给孩子的家长,询问孩子情况。在2月1日得知孩子的体温继续升高后,她按照上级指导要求,立即建议家长到长春市儿童医院就诊,孩子在儿童医院观察隔离病房就诊期间,她仍坚持每天给孩子家长打电话,耐心地疏导缓解其焦虑情绪,直到孩子解除隔离回到家中。
王海玲电话随访居家隔离人员身体状况
化解矛盾,哪里有风险就去哪里
在王海玲的心里,疫情防控工作无小事,容不得有一丝一毫的马虎大意。居家隔离和发热人员的档案调入调出、街道排查名单、人员信息核对等工作,虽然极其繁杂琐碎,但在她手里从未出现一例错误。居家隔离人员质疑其解除日期等矛盾发生时,即使对方态度再不友好,她也会心平气和地做好解释工作,及时与街道社区沟通,妥善化解矛盾。因为工作在疫情防控一线,接触人员多而杂且有风险,家人朋友都担心她的身体,王海玲说:“我是一名基层医务人员,更是一名共产党员,和那些救治患者的同事们相比,我的工作哪里有那么多危险,保护人民的生命健康安全是我们的神圣职责,更是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
一次行动胜于一千次说教。她用无声的实际行动,妥善处置疫情防控工作的各种“疑难杂症”,为大家做出了强有力的榜样,引领大家战“疫”于每个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