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名医生,说说我对香港医疗的看法,香港疫情为何大爆发

2020-08-10     银河港事通

原标题:我是一名医生,说说我对香港医疗的看法,香港疫情为何大爆发

一座城市的医疗程度,或多或少能影响你和家人的生活体验。

香港是全球平均寿命最长的地区,如此发达的医疗体系,究竟是怎么做到的呢?

针对这个话题,我们邀请了深圳的三甲医院医师为大家分享他对内地医疗、香港医疗以及国际医疗的一些看法

大家好,我是X医生。

我是一名深圳三甲公立医院的影像科医生,职级为副主任医师。

我的教育背景和多数一线城市的医生差不多,有着中国最高学府和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医学双博士学位,算是配置比较高的那一批。

2015年之前,我一直在某大型三甲医院工作,从放射科主治医生升职为放射科副主任,后来我来到深圳的公立医院任职,2016年赴美留学,了解了不同地区医疗行业的差异。

01

国内外医疗从业环境有什么不同?

首先从大家比较熟悉的内地医院说起吧。

大家应该都留意到了,内地医生通常都有很高的学历,那是因为内地医生的工作职责通常会包括“临床+科研(+教学)”三合一,什么意思呢?

字面来看就是既要给病人治病,又需要搞医学研究、泡实验室出论文。通常来说高学历是为了科研服务的,而不是临床,相信医学同行都会很认同这一观点。

如果刚好是在某医科大学的附属医院任职,医生可能还要额外负责一些医院的教学工作,工作强度是比较大的。

现阶段来看中国各行各业发展势头正猛,但医学行业亟需突破而医学人才不足,所以医生们压力很大,处境自然也比较尴尬。

与之对比的发达地区例如美国,情况就会更细分一点。

在美国,你见到的医生就是专门做临床的,他不需要特别高的学历,在美国其实拿一个医学本科学位,然后拿到美国的从医执照就可以上岗了,而且是否高学历并不会太影响他的医术水准,因为医生是通过时间和经验去提高医术水平的。

如果要走科研方向,则会主攻分子、生物学专业,以后可以研究前沿医疗技术,这些学位高的就是非常优秀的人才,但他们没有从医执照的话,也做不了医生。

或者如果不做临床、也不想做科研,还可以考虑留在高校专心教书,美国把这些领域分得很细致。

两边情况一对比,其实很容易看出来美国医生的从业大环境会好很多。

这里强调一下,我的意思不是说中国的医疗行业环境都不好,其实我所在医院的发展前景还挺不错的,只是工作的强度偏大,另外和“医闹”也有部分关系。

我以前在珠三角某城市做医生的时候,觉得医疗投诉这方面的压力没有现在这么大,因为当时我是在私立医院工作,当地的公立、私立医院发展得比较均衡。

现在深圳的医院以公立为主,整个社会的医疗压力是很重的,深圳这座城市既年轻人口又多,还没有足够的配套去支持。虽然现在深圳也在吸引人才和医疗资本进来,但发展还需要一段时间。

事实上一个城市的医疗发展到比较成熟的阶段,应该是私立医院的比重更大才对。公立医院负责消化一部分普通疾病,私立医院来承接一部分重大疾病的紧急治疗,两者是互补的。

因为你生重病的时候总不能让你排队等着,私立医院就有时间的优势,可以马上安排治疗。

当然私立医院也可以做到服务分层,给病人更多的选择,光靠政府资助的公立医院很难提供如此优厚的医疗环境。

我认为内地城市医疗还需要一段时间发展,当就医环境变好的时候,医闹现象自然就会减少了。

02

香港的医疗优势是什么?

再来说说为什么香港会比较吸引我,说实话不是因为内地艰苦,我觉得这些都是可以克服的,我想去香港从医更多是为了开拓自己的视野。

香港医学是英联邦制的,它的标准和英美比较接近。但香港又很特殊,香港既不承认英国,也不承认美国的资格证书,香港有一整套成熟的本地医疗考核体系。

香港的医疗考核不比英美简单,需要很高的职业素养和道德水平。

职业素养包括对指定先进药物的熟识、前沿医疗器械的应用和扎实的医学知识;道德水平则是责任感、使命和廉洁。

从疑难杂症的治疗情况来看,香港的癌症治愈率是全球领先的,让我十分憧憬。

治愈率高主要是因为香港的医药、器械和内地的审批流程不同。

香港的药物和器械标准和发达国家同步,外国经过研究临床测试上市的药物器材,香港经过快速审核之后就能开始使用。

例如香港在肿瘤上的治疗是很先进的,肿瘤和我所在的影像科室密切相关。在一些介入的器材上,比如支架这种,香港就会用最新的,内地则会延后一些。用药方面香港消除肿瘤后,副作用也更小。

再打个比方,近两年小女孩很火的HPV疫苗,香港在很多年前就安排小学生全面免费接种了,所以才有内地人特意跑去香港打针,而内地近两年才完成疫苗审批并上市。

由于中西方的医学标准有差异,内地审核新药的时间流程就很会漫长,通常都要5年以上,5年其实很关键了,因为一些重疾患者等不了五年……

回到临床日常,我在香港使用的器械也可能有不同,像CT(断层扫描)、MR(核磁共振)、DR(拍胸片)这些器材都是和内地不同的。

所以我到香港之后,也需要重新考取当地的LMCHK(执业资格证),才可以当医生。

未来我打算考取资格证,先到香港的公立医院工作一段时间,熟悉香港的就医环境、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以后再去到私立医院供职,期待能通过我的微薄之力提供更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

03

作为医生,我怎么看待香港疫情爆发?

最后我想谈谈香港近期的疫情,有人说香港的医疗系统出现了重大漏洞,我想说香港这个情况实际上很复杂。

首先,香港国际人员往来特别频密,和它这座城市的发达程度有关系,之前内地也是一样的,越是北京上海这些发达城市,病例数就越多。

其次是管理不够严格,没有做到完全隔离。香港有一批从国外回来的人不自觉,隔离期未满就去公共场所,埋下了隐患。

不过防疫管理也和上层的方针有关了,像内地就能做到统一管理,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去安排隔离,执行力特别强,所以现在已经控制住。

而香港强调自由,自由也会有潜在的风险。现在中央派专家过去香港指导香港检测,并提供检测物资,过一段时间可能就会好一点。

另外从世界范围来看,我认为今年各地疫情还会反反复复好几次,到了明年可能会有明显好转,原因有两个:

一是到时候疫苗大概率被研发出来了,部分人可以免疫;

二是明年大家对这个病毒的认识会更清晰,特别是医疗人员对治疗更有把握了,整体情况会好很多。

明年等疫情缓解之后,我打算带孩子去香港读书,扩展她的视野。大女儿开学就上3年级了,我想提前带过去适应香港的语言和公立学校环境,中学再让她读好一点的私立学校。

其实我并不担心香港的政治氛围会对孩子产生不良影响,因为去年发生的一些事情,香港的教材也要改革,今年又通过了国安法,立法会推迟一年举行,到明年这个时候,港du分子的势头已经被削弱了。

另外我也会对孩子做一些引导,培养孩子正确看待事情的能力。到时候赴港给孩子申请学校之类的,交给银河也很放心,所以我也没什么值得忧虑的。

期待明年的赴港新生活!

* 感谢受访者X医生

(公众号同名:银河港事通)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Oic513MBLq-Ct6CZrwP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