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家
专栏
栏
2019年7月27日,第29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在古城西安盛大开幕。作为人民文学出版社在书博会的第一场活动,贾平凹先生与读者们一起分享了自己的创作故事,如同西安火热的夏天一样,读者们的热情也十分高涨,下面就和小编一起走进活动的现场。
贾平凹,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陕西省作家协会主席、《延河》《美文》主编。著有《满月儿》《腊月·正月》《浮躁》《废都》《古炉》《带灯》《老生》《极花》等多部有重要影响力的作品,曾获得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美国美孚飞马文学奖、全国优秀散文奖、法国费米娜外国文学奖、鲁迅文学奖、世界华文长篇小说奖等国内外重要奖项。2008年,贾平凹凭借长篇小说《秦腔》问鼎第七届茅盾文学奖。
贾平凹主要作品一览
现场实录
活动现场
主持人:大家知道贾老师是陕西非常重要的作家,同时在国内也具有非常大的影响力。我们经常说一句话,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这个话用在贾老师身上非常恰当,所以贾老师不仅是陕西的贾老师,也是中国的贾老师,不仅是中国的贾老师,也是属于世界的贾老师,今天我们就围绕这个主题,“从商州走向世界”来展开一个对谈。
中国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副总经理李岩
李岩致辞:尊敬的贾平凹先生,尊敬的各位嘉宾、各位同行,大家上午好。非常感谢各位参加“贾平凹:从商州走向世界”主题活动,我代表中国出版集团和人民文学出版社对诸位表示诚挚的欢迎!
刚才我们的主持人宋强先生讲到,贾平凹不仅是人民文学出版社的重要作者,也是新时期以来最重要的作家,更是我们陕西的文化名片,他自上世纪70年代发表作品,进入文坛40多年,一直保持着旺盛的创作力,创作了一部又一部经典之作,铸就了中国文坛一个又一个高峰。
40多年来,贾平凹的创作不断成熟与开阔,他用笔墨记录时代、塑造出了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一个个鲜活的现实人生,用文学的方式见证了中国自改革开放至今的发展与变化。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文艺工作者要将“记录新时代、书写新时代、讴歌新时代”作为我们自己的使命和担当,作家要勇于回答时代课题,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贾平凹先生作为新时期最重要的作家之一,以现实主义作为主要创作方向,作品跨越了中国建设的各个重要历史时期,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代文艺工作者的使命担当。
在每一个重要的历史时段,贾平凹都有反映当时社会现实的重要作品问世,如:《商州初录》《腊月·正月》《浮躁》《秦腔》《高兴》《古炉》《带灯》《老生》《极花》《山本》等等。而且,其中大部分作品,尤其是近十年来重要的长篇小说,都是由中国出版集团旗下的人民文学出版社所编辑、出版、发行的,在读者中产生了巨大影响。
人民文学出版社与贾平凹先生交谊深厚,并始终以专业化、企业化、品牌化的出版目标对待每一本出版物及作家作品。今天,我们在这里对贾平凹先生的创作历程进行回顾和展望,对其丰沛的创造力和执着的写作精神表示深深的敬意。
再次感谢所有到场的嘉宾和媒体朋友,并祝愿贾平凹先生能够继续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中国出版集团也会一直秉承专业的出版理念,发掘并出版更多优秀的作品奉献给读者。谢谢大家!
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臧永清
臧永清致辞:尊敬的贾平凹先生,尊敬的黄志坚总经理、李岩副总经理,各位嘉宾、各位媒体朋友们,大家上午好!首先感谢大家参加人民文学出版社主办的“贾平凹:从商州走向世界”主题活动。这是我们在西安书市的第一场活动,也是最重要的活动之一。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作为与新中国共同成长的国家级出版社,作为国内最大的文艺类图书出版社,作为中国出版的国家队,70年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一代又一代优秀作家的优秀作品,其中就包括贾平凹先生的多部重要作品。
贾平凹先生与人民文学出版社有着深厚的友谊与渊源。上世纪80年代,人文社主办的《当代》杂志,就曾多次刊登贾平凹先生的作品。2000年以后,合作更加密切,不仅《当代》杂志陆续刊登了贾老师的许多作品,如:中篇小说《艺术家韩起祥》、长篇小说《高兴》《古炉》《老生》等。同时,借助我们刊社一体的优势,自2011年起,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古炉》单行本,至今发行40多万册,获得了多种奖项。之后,随着贾平凹先生的创作节奏,几乎每两年就写出一部作品,这些优秀作品,也几乎都交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如:2013年的《带灯》、2014年的《老生》、2016年的《极花》、2018年的《山本》精装本等等,这些作品大多销量在30万册以上,是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的优秀图书。而且中间还穿插出版了贾平凹先生多部散文和小说合集,如:2011年的《定西笔记》、2012年的《平凹四书》,2018年教育部统编《贾平凹散文精选》等等。
我们之所以有如此成功和密切的合作,首先来自贾平凹先生对人民文学出版社的信任,同时也与我社优秀的编辑和发行队伍、与我们高质量的出版要求密切相关。所以,为感谢贾平凹对人民文学出版社长久以来的信任,为贾平凹先生辉煌的文学成就,今天我们特授予贾平凹先生人民文学出版社“荣誉作家”奖牌,这是人文社第一次向作家颁授这样的奖牌。未来,我们将陆续向与我们长期合作的顶尖作家颁授这样的奖牌,希望贾老师以后所有的作品都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发行。我们将全力为贾老师做好出版服务,衷心祝愿贾平凹艺术青春永驻,创作出更多的文学精品。谢谢大家!
中国出版集团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黄志坚
中国出版集团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黄志坚为贾平凹颁发人民文学出版社荣誉作家奖牌
主持人:下面我们请贾老师聊一聊他的作品,因为贾老师的作品里有着非常浓郁的陕西的特色,有着非常丰富的民俗文化特征,请贾老师聊聊您的创作和故乡、地域文化的关系。
著名作家贾平凹
贾平凹:我特别高兴这次29届书市在西安举办,今天是人民文学出版社办的第一场活动,这儿比较拥挤,声音有些杂乱,天又特别热,还来了这么多人,我很感动。
和人民文学出版社合作时间也很长了,人民文学出版社在文学方面那是第一家,刚才说是国家队的,一般作为一个作家能在人民文学出版社出书也是一份荣誉。
后来尤其是2000年以后,在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的书相对多一些,我经常讲,50多岁以后,实际上才慢慢知道小说怎么个写法,才好像摸索出一套自己的那种办法,写得比较多一些,大部分都交给了人民文学出版社。
这些书出来以后,不论是文学性还是经济效益,各方面反映都还可以。之所以投给人民文学出版社,因为这是一个老社,也是一个最权威的社,中国最大的文学社,它从领导一直到下面的编辑、发行各方面等等,让我觉得人文社完全可以信任、信赖。
刚才臧社长也谈了,以后有了作品还得交给人民文学出版社,交给那儿你就放心,就不管了,反正有人给你管。今天这个活动,中国出版集团两位领导都在这儿,也是很高的规格。
谈到我的创作,可以说从新时期文学一开始,自己就进入到里面了,现在回想起来也40多年了。40多年,和时代、社会基本是一块儿往前走。社会上发生的事,基本在我的作品里面都能得到反映。实际上我的作品都是现实题材的,现实题材的作品比较难写一些,但我一直在摸索怎样能把书写得更好一些。谈到商州,商洛基本是我的老家,从80年代,80年左右,自己就开始回老家进行采风,后来就是一直站在家乡的地方看中国。后来离开家乡到西安,站在西安的角度看家乡看得更清楚一些,然后回到家乡,反过头来看中国的情况,看世界的情况,就了解得更清楚一些,这就是独特的视角和独特的思考。
这几十年走过来,确实也不容易,这其中受的不管是掌声、骂声,表扬还是批评,自己也都感受了,这几十年风风雨雨就这么过来了。我觉得还是坚持做自己,和这个时代、社会要融合起来。我经常讲一句话,面对生活要有机警之心,面对生活平平淡淡的东西,要保持敏感,另外,写作要有饥饿感,要不然你写的就不像你写的。反正这几十年基本是这样走过来的,随着年龄的增长,精力慢慢不行了,也不能熬夜了,现在就越写越慢。但是我觉得,还是有东西要写。我觉得明年我可能会出一本关于城市方面的小说,现在正在写第四稿,也挺难的,等到出来以后再和读者交流。
再谈一件,刚才社里给我发了个奖牌,我也没想到,这个荣誉以前好像没有得到过。在这个地方突然有这个牌子,当然这个牌子我估计对我是奖励、鼓励,也是个圈套,把我套起来了。总体来说还是谢谢,谢谢出版社,谢谢大家,这么热的天来。
主持人:非常感谢贾老师,期待贾老师的新作明年与读者见面。贾老师这几年在人文社出版都是由一位责任编辑来负责的,她就是我们《当代》杂志的主编孔令燕女士。下面我们有请孔令燕女士谈一谈她跟贾老师的交往,她对贾老师作品的印象。
《当代》杂志主编孔令燕
孔令燕:大家好,西安的天气特别热,读者的热情也特别高涨,谢谢大家!对于贾老师,我内心充满了感激,从开始上班认识贾老师,后来做他的责任编辑,使我在工作上不断成长成熟。不知道贾老师是否记得,今年我们认识整整20年。我第一次见贾老师是刚上班不久的一次出差,也是这个时候,7月20几号。感谢贾老师这么多年对我个人、对人文社、对出版集团的信任和支持。贾老师是当代文学最好的作家之一,他的作品是艺术性、文学性、现实性、思想性的统一,他对中国的历史、现实、社会各个方面都有非常严肃的思考,这些思考又是通过故事,通过人物,通过文学的方式来呈现出来。在这个意义上,不仅仅是人民文学出版社要感谢贾老师,我们每一个读者,也同样感谢这样的伟大的艺术家,他用自己的心血创造出这么多具有艺术性、故事性和思想性、现实性的好作品,使我们的业余生活越来越丰富,使我们的思想和内心越来越丰满。
另外一点,贾老师对文学虔诚的精神感动着我。这么多年,他一直在用笔写作,每一部稿件都是先在笔记本上写草稿,在稿纸上一遍一遍抄写、修改,是一笔一笔写出来的。像《古炉》,67万字,他整整改了三遍,抄写了三遍。《带灯》好像将近五遍,写坏了300支笔。另外一点,他对文学虔诚是他内心的谦逊。从我认识贾老师的时候他就是闻名全国的著名作家,那个时候他就非常低调谦逊。每一部新作刚写完的时候,他都极为忐忑,等着别人读后的反馈和意见。他很注重别人阅读后的感受,希望听到专业的意见。所以,贾老师之所以这么多年一直是在笔耕不辍地写,每两年都有一个长篇,一是跟他自身的天分有关,另外与他自身的努力和对文学的敬意是密不可分的。所以,再次感谢贾老师。另外也要感谢热情的读者,希望你们以后继续支持贾平凹先生,支持人民文学出版社。谢谢!
嘉宾合影
贾平凹先生为读者签名
【投稿说明】
投稿请发邮件至:
爱文学爱生活,欢迎投稿!
【关注我们】
文学陕军新媒体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