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就省略300字的开场白。
简单粗暴,来推荐一部,鬼!片!
《无名女尸》
The Autopsy of Jane Doe
豆瓣7.5,并不算特别高。
但如果把这个分数限定在恐怖电影这个类型里,那就打败了世界上92%的其它恐怖片。
该片由《潜伏》《第六感》的制作团队打造。
获得了当年多伦多电影节午夜疯狂单元观众票选亚军。
很多观众看过之后直接奉为年度最佳。
对于恐怖片爱好者来说,这是不可忽略的一部佳作。
从片名得知,这部电影的主角是一具“无名女尸”。
被警官哈克在案发现场的地下室发现。
发现时半裸躺在泥土中,肤色鲜润、外表艳丽。
而案发现场的主人一家惨死家中,血肉模糊。
奇怪的是。
并没有外力入侵的现象。
为了弄清这家人的死因,以及无名女尸的身份,警察把这具尸体送到了验尸房。
这个验尸房由一对父子经营。
父亲经验丰富,儿子胆小多疑。
为了应对明天的媒体,父子俩必须当晚就出尸检结果。
然而。
当父子俩开始解剖这具无名女尸时,一系列诡异的事情铺陈开来…
尸体的扮演者是爱尔兰女演员凯瑟琳·凯莉,全程躺演。
小编无数次觉得她会突然间站起来,行凶作恶。
但是并没有。
导演根本不稀罕这样的套路。
顺便插一句,女主很漂亮。
所以大多数尸体全裸的镜头,也让人看得很享受。
真正诡异的,是尸体的解剖结果。
从外观上看,女主的舌头被割去,眼珠色泽灰暗,四肢关节粉碎,下体撕裂…
应该已经死亡一段时间了。
然而当父子俩开始解剖时,大量涌出的鲜血,又证明这具尸体似乎刚死不久。
她的肺部严重灼伤,心脏上也有伤痕。
胃里还有一朵枯萎的曼陀罗,以及一片印有神秘图案的白布。
按照常理,曼陀罗早就应该被消化。
而当尸体的大脑切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时,惊讶的发现这具尸体还活着。
父子俩凌乱了。
此时此刻,验尸房的内外环境都在发生变化。
收音机里的声音时断时续。
间断的声音提醒着他们,外面即将迎来大暴雨。
而验尸房里的灯,忽明忽暗。
储尸柜的门不知何时全被打开,尸体全部不翼而飞!
外面还隐隐约约传来铃铛声。
这些铃铛,系在其他尸体的脚上。
L型的狭长通道,反光镜里时隐时现的尸体影像…
这种种诡异的迹象,令父子俩终于意识到危险的来临。
当前最重要的事情,已经不是解开女尸之谜,而是尽快逃跑,越远越好。
然而, 电梯因为停电不能使用。
另一个出口,被暴风吹倒的梧桐树堵住。
由此,仅有这两个出口连接外部的验尸房,成为了一个真正的密闭空间。
两个人、一具尸体、一个密闭的地下室…
这部电影创造的悬念感,让小编几乎无法把眼睛从画面上移开。
自动打开的焚尸炉里,源源不断的冒出白烟。
这种摸不清看不着的恐惧,让人全身发冷。
孱弱的父亲,一再被袭击。
慌乱中,父亲为了自保,挥起斧子,没想到砍死了突然出现的儿子女友。
父子俩不得已重回验尸房,这一次,他们发现了女尸的秘密…
(至于什么秘密,小编先不说)
可最终还是未能逃过一劫,相继死去。
但蹊跷的是。
第二天警察来到验尸房,无名女尸完好无损。
只是增加了验尸官和儿子的两具尸体。
所以,儿子女友的尸体去哪儿了?
而且。
第二天的电台播报中,显示连续四天都是大晴天。
所以,昨天的暴风雨从何而来?
导演并没有给出确切的答案,把脑洞留给了观众。
而结尾处,无名女尸的脚趾头动了一下…
看来被送往弗吉尼亚联邦大学解剖的女尸,还要再来一次血腥的杀戮。
作为一部小成本恐怖电影,《无名女尸》没有故弄玄虚, 每一个桥段都在推动着剧情的前进。
很多人看完以后都表示:被吓到了。
这无疑是对一部恐怖片最简单粗暴的好评。
但是除去“吓人”这一特点,电影本身的故事更精彩。
看着经验丰富的验尸官一步步解剖尸体,划开皮肤,剪断肋骨,切下大脑,视觉上就很刺激。
随着他的解剖详解,一个个的悬念也开始滋生。
时刻抓住观众的好奇心。
儿子在死之前,通过印有神秘图案的白布,悟出了女尸的来历:
“利未记,20章,27节。”
《利未记》是《圣经》旧约的一卷书,记载了有关选自利未族的祭司团所需谨守的一切律例。
其中20章27节,提到了“她们是十恶不赦、荒淫无耻的女巫。”
这令小编想到了另一部爆款恐怖片《女巫》。
《女巫》中的女性,饱受摧残。
最终,人类加诸于她们身上的迫害,还要通过复仇,加诸于别人身上。
受虐者,最后往往转化为最终的施虐者。
《无名女尸》中的这具女尸,是十七世纪留下来的。
当时发生过历史上著名的女巫审判惨案。
而她,就是被污蔑为女巫,而受尽各种折磨。
女巫在历史上,本来不是一个邪恶的代名词,而是具有强大魔力的女先知、女祭司。
但是,当时的教会认为只有上帝才能救众生,不容许其它神力的存在,就将女巫污名化。
并发动了声势浩大的女巫猎杀。
其实,国外的女巫也好,国内的粽子也好…
都在用内心的那股怨气,做文章。
怀揣着百年难以平息的仇恨。
把曾经自身遭受的痛苦,加诸于其他人身上。
真正恐怖的,从来不是什么尸体。
是那些对鲜活的生命施虐的人和宗教啊。
鬼怪没什么好怕的。
相反,更多的是敬畏。
饱含着人类对未知的敬畏,以及对善良的人性的期待。
文章转载自原创作者:马香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