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纯属原创,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好,到底是你对还是我对,让孩子说,孩子不会说假话。盈盈,你过来……"
正在上五年级的盈盈慢吞吞地拖着步子走上前去,面对每天都要吵架的爸爸妈妈,她觉得自己头痛欲裂。
盈盈成绩很好,在班里名列前茅,年级排名也稳在前三,懂事、善良、聪慧,在外面她就是"别人家的孩子",但回到家里,她却是一个躲在房间里不敢出来的小女孩。
她拼命让自己沉浸于学习,从而忘记周围发生的事情,但现实总是让她觉得逼仄痛苦。
生活中这样的家庭也有很多,家长无形中对孩子进行情感勒索,让孩子充当自己情感的牺牲品,陷入"三角化怪圈"。
|陷入"三角怪圈"的孩子被紧紧"捆绑"
很多家长都把孩子当成自己的附属品,放眼中国家庭,不乏"包办孩子生活""控制孩子生活""依赖孩子生活"的家庭。
这也跟中国人重血缘、重家庭有关系,但这不能成为捆绑孩子的理由。
孩子本应该是独立于夫妻关系的个体,但总是有家庭将孩子当成维系夫妻关系的"支撑物"或者"救命稻草",就像盈盈的父母,他们利用孩子来解决矛盾,却不知道给孩子造成了巨大的心理阴影和情感捆绑。
所谓情感捆绑,就是以爱之名的绑架。
美国著名的心理治疗师苏珊·福沃德首创了"情感勒索"一词,用于描述发生在亲密关系之间带有斜坡性的冲突。
当爸爸妈妈叫盈盈判断谁对谁错时,无论孩子说哪一边,都会遭到父母的胁迫和斥责。如果她选择妈妈,但爸爸的威严又让她害怕,但如果迁就爸爸,妈妈就会歇斯底里地骂她"白眼狼""良心给狗叼走了",然后不停地哭和闹。
就算这件事很快就恢复了平静,父母们像往常一样假装什么事也没发生,但却给孩子的心留下了巨大的恐惧。
从而家庭就会陷入一种"三角化怪圈"里,即一个"倒三角",孩子在最下面,面临巨大的压力和恐惧苦苦支撑。
在这个"三角怪圈"里,孩子会下意识地和夫妻关系中的"弱者"捆绑,从而仇恨或远离另一方,但无论怎么样,调停往往都是失败的,孩子就会觉得是自己的错,沉痛的无力感和无助感就会像洪水猛兽一样将他淹没。
一个被夹在父母之间的孩子,内心是无助、恐惧、痛苦和自闭的。
|理想的"三角关系"VS现实"三角关系"
家庭的状态常常用"三角关系"来描述。
即父亲、母亲和孩子,三者互相制约、互相作用,维系着家庭关系的平衡。
- 理想的家庭状态:
1)夫妻关系高于亲子关系
很多人都以为家庭关系的核心是孩子,但专家却说恰恰相反,一个家庭的核心关系其实是夫妻关系。
他形象地将家庭比作一动高楼,夫妻关系就好比地基,地基没打好楼是不可能建得又稳又高的。
可以说,夫妻关系就是家庭的定海神针。
2)父子、母子关系均衡,不互相捆绑
如果孩子和父母其中任意一方捆绑,那么家庭关系就会发生倾斜,很容易产生分歧和矛盾。
这样理想的三角关系就像一个守恒的等边三角形,使整个家庭更加稳固,氛围也更加和谐温馨,是孩子健康快乐成长的精神土壤,也对孩子今后的学习、工作和人际交往都有很大的帮助。
就像杜江和霍思燕以及他们的孩子嗯哼,夫妻关系的和谐培养出来的孩子也是大方自信的,充满孩子应有的活力和探索欲,并且嗯哼在人际交往方面的情商也颇高。
嗯哼很会讨人喜欢,他管黄圣依叫"姐姐",黄圣依一下子就乐开了花。
孩子"情商"高也是家庭关系稳固的表现。
- 现实的家庭关系
但反观现实生活却往往没那么理想,放眼望去都是"单亲式"育儿,"包办式"育儿……
一个十分常见的情景:
爸爸经常加班,回来后想和孩子玩,却不知道如何同孩子相处,甚至一和孩子玩孩子就哭,妈妈只好接过来哄……
甚至还有更严重的情况:夫妻关系不对等导致矛盾不断、出轨、异地、伤病……
孩子是很敏感的,任何的家庭变化都会引起他们的关注,捕捉到家长的情绪起伏,而这会让他们失去安全感,有些孩子会沉浸在这种痛苦之中,甚至会化身问题少年——引起父母的关注。
|经营好"家庭三角",让孩子健康成长
那么要想构建一个理想的"家庭三角",应该怎么做的?
其实很简单,只需要做到: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 一个中心:夫妻关系是家庭的核心
即上面所说的夫妻关系。
很多父母的行为和语言习惯不好,都会直接地影响孩子。
比如说"把孩子当成救命稻草":"孩子你过来,说爸爸对还是妈妈对。"
或者是"把孩子当中介":
"告诉你妈,我晚上公司要开会。"
"你去给爸爸打电话,告诉爸爸不要总是不回家。"
这样夫妻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只会越来越少,而将孩子夹在中间也会让敏感的孩子捕捉到父母之间的问题和矛盾,从而失去安全感。
甚至是这种事务性的沟通都要依靠孩子来传达。
父母平时不用太忌讳在孩子面前表达感情,而是要让孩子知道你们很相爱,最重要的是父母如果有了矛盾一定要及时沟通,就算是出现了矛盾也要避免在孩子面前争吵。
不要以为孩子什么都不懂,甚至还让孩子充当中间人,这样反而会让孩子更加害怕恐惧。
再者,家长也可以平时共同带孩子出来玩,如果一直是妈妈接孩子放学,爸爸也至少要一个星期接一次,不要让孩子跟父母之间的任何一方过于要好而导致亲子关系的倾斜。
- 两个基本点:夫妻双方
夫妻双方就像是平衡木的两边,若是有一边重了或者轻了,或者失去了,都会影响整个家庭关系和氛围的平衡。
父母双方各有优势,谁也不能替代谁。
妈妈情感细腻,可以与孩子沟通更多私人的事情或者帮助孩子培养"情商",让孩子在之后的人际交往中更具有敏锐的观察力,更加容易与人共情,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想问题,在人际交往中更占优势。
而爸爸理智粗犷,可以帮助孩子建立"理性"思维,如果孩子只在情感的支配下做事,孩子很容易陷入委曲求全或者维诺退让的情形里,父亲可以帮助孩子更有决断力和果断地拒绝或选择,这样孩子在长大后也更容易坚持自我。
比如说,妈妈可以教导培养孩子的乐观、助人、善良、换位思考等积极品质。
"宝宝,你看这个小孩子多可怜啊,我们把不要的衣服和玩具捐出去,就能帮助他们啦。"
"宝宝你看,任何动物都是跟人一样有感情的,所以我们平时一定要保护动物。"
而爸爸则可以在孩子平时过于感情用事的时候给予孩子理智的建议。
"要学会适当地拒绝,不用事事都迁就他人,如果这件事你觉得自己做不了,就不要轻易答应。"
"并不是所有的动物都通人性,遇到像老虎、狮子、蛇等动物千万不能上前去。"
总而言之,不要让孩子成为父母的"中间人",而是让孩子成为独立的个体看待,做到"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构建健康良好的家庭关系,才能让孩子快乐幸福地成长。
我是小C妈妈,也是4岁宝宝的妈妈,在养育和教育孩子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可以来问我,希望我的一点建议能有助你解决带娃过程中的困惑与烦恼,让我们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长!
更多育儿母婴知识请关注我们,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赞或分享给更多的人!
图片源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