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赞,海外晋江人的家国情怀!陈妈祝、施恭旗、许谋池、施能狮、黄东海......来听听他们的故事

2019-09-16   晋江乡讯

如果说,海外华侨中有人对家乡的感情可以用不离不弃来形容,那么从陈埭镇涵口村走出的菲律宾“医药大亨”陈妈祝先生,可能是最配领受了。

陈埭涵口 陈妈祝

20世纪70年代,陈妈祝就开始回乡来帮助当地的乡亲做事情。那时村子里没有电,他出钱从泉州把电给乡亲们“扯”到村子。20世纪80年代,他又自己出钱为村子安上了自来水。20世纪90年代,发现孩子们上学不方便,他又投500多万元建了紫峰小学。小学刚刚剪彩落成,他又乘势而上,投入2000多万元建设了紫峰中学。路不好了,他捐钱修路。过溪无桥,他投钱修桥。发现旱厕影响环境和市容,他又大笔投钱,把所有的旱厕改成现代化的公厕……

2007年,陈妈祝、陈林美龄伉俪回乡参加紫峰中学首期工程落成庆典

晋江市紫峰中学妈祝纪念楼

那年,大兴安岭着火,他都不知道大兴安岭在哪里,听大使馆说灾情严重需要捐助,他就一下捐出2000万元。

捐完款,他问自己的孩子:“你知道大兴安岭在哪里吗?”

“不知道!”孩子回答。

“那么你知道你的老家在哪里吗?”

“中国!”

虽然孩子回答得没错,但他们还需要知道得更具体些。这次对话,让陈妈祝意识到了一个问题,如果不及时强化下一代人的家国意识,三代之后恐怕他们连祖国在哪里都不一定清楚了。

从那年起,陈先生每次回晋江,回涵口都要把自己的孩子带上。他一共有9个孩子,4个儿子、5个女儿,轮番回到晋江来返乡认祖。后来对家乡的捐献,他也都不以自己的名义捐,而是以子女的名义。

晋江市紫峰中学

晋江市紫峰中学

晋江市紫峰中学

晋江市紫峰中学

晋江市紫峰中学

曾有人十分不解地问,海外华侨为什么大多比国内的人更爱国、爱乡?那是国内的人还没有真正地离开过祖国和故乡,还没有体会到失去的滋味。上天赋予人类以情感和良知,就是要让人们在走累或走迷路时还有一颗心可以遵循,故此,“只有失去的才更加珍惜,只有离去后才更加依恋”。

龙湖前港 施恭旗

菲律宾前总统阿罗约和阿基诺三世的中国特使、菲律宾宋庆龄基金会董事长、上好佳(国际)有限公司名誉董事长施恭旗先生在谈及此事时,说得更加真诚恳切:“念念不忘母亲的话,中国才是我祖家。”

来源:央视新闻

正是因为这生生不息的信念,才支撑了血浓于水的亲情和肝胆相照的牵连。每到关键时刻,这些心系祖国的海外游子,都会挺身而出,表现出他们的义无反顾。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发生特大地震,已在第一时间捐出200万元的施恭旗,在进一步了解灾情后,又致电国务院华侨事务办公室主任李海峰:“我被电视里中国政府、军队、全国人民万众一心的抗灾事迹所感动。那一刻,我觉得我还要做点什么。”施恭旗向李海峰表示,决定通过国务院华侨事务办公室和中国侨商会投资企业协会向灾区追加捐款1000万元。

在晋江的港澳台同胞中,香港怡信公司董事长许谋池的创业历程显得尤为艰难和辛苦。许谋池说:“我是穷怕了才出去,不甘心受穷才出去的。”他出去的理由很简单,就是不想让老婆、孩子跟自己受一辈子的穷。他起步也比较低,出道也比较晚,36岁才到香港去创业。

龙湖梧坑 许谋池

“现在,中秋节吃月饼已经是再平常不过的事,连最普通人家的孩子都不怎么稀罕了。可是,那时候我连一盒便宜的月饼都买不起。”

时至今日,许谋池讲起创业初期的艰苦,仍然令人动容。1980年中秋,他从香港回乡与家人团聚,两手空空,什么都没带。9岁的儿子眼巴巴地看着邻居家吃月饼,只能在心里羡慕。邻居问儿子:“你家里吃了吗?”儿子很长时间没吭声。小小年纪的他,大约在犯难是否应该实话实说。但是经过斟酌,他还是响亮地回答:“吃过啦!”这一场景正好被许谋池看见,他很快闪进家里。他很难过,泪花在眼中久久盘旋,为了儿子的懂事,更为了自己的无能为力。

后来,他拼着一身的胆气和激情,终于在香港打出了一片天地,完成了原始积累,并在广东东莞樟木头创立了自己的怡信公司。可以说,他所赚取的每一分钱,都浸透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辛苦和汗水。但一旦事业有了发展,他仍然念念不忘对家乡作奉献:“家乡的事,砸锅卖铁我都要支持!”

从1994年起,只要家乡梧坑有事,许谋池都冲在前头。村里小学因为校舍破旧、条件太差,招不来教师,他带头捐款;启文小学重新修建,他也带头捐款;村里修路、建立教学基金、建设老人娱乐场所等等,他总是二话不说,慷慨解囊。

在香港各种社会事务中,100多万闽南籍同胞一直维持着“铁军”的名号。他们的家国情怀,不仅体现在经济上的援助,更体现在政治上的关心和文化上的担当。不论何时何地,需要时,都会坚决地站在国家和大局这一边。

龙湖衙口 施能狮

香港晋江社团总会永远荣誉主席、信义集团深圳市湛宝实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施能狮多年往返于中国内地和香港之间,对闽南同胞的情况了如指掌。据他介绍,不仅香港,海外大部分华侨都始终保持着很强的民族气节,比如菲律宾实业家施连灯,因为在侵华战争中,他的几个兄弟全部被日本人杀害,他坚持一生不同日本人做生意。

施能狮先生说,港澳台同胞和海外华侨之所以普遍热衷于家乡的教育事业,一是觉得自己小时候没有条件念书,终生遗憾,因此就特别希望下一代人都能有一个好的读书环境,这属于读书情结;另一方面,也是从现实考虑,一个人、一群人不念书,没文化、没知识,就会到处遇到困难和障碍,就会被人瞧不起,甚至会被人愚弄、欺辱,甚至自己的民族血脉和文化基因,有一天也会消失。

正是为了这样的心愿和考虑,加之大半辈子的体会和感悟,马来西亚拿督、现任马来西亚晋江社团联合会会长黄东海先生才怀着一种迫切的心情,为华文教育和华语在海外华人中普及、推广进行着不懈的努力。

东石镇第一社区 黄东海

《晋风南扬》是由马来西亚晋江社团联合会出版的记载着晋江人在马来西亚百多年奋斗史的一本书。此书于今年二月在马晋联主办的2019己亥年全国福建乡亲新春大团拜上举行推介礼。

这些年,虽然他自己热衷并得益于中华文明的传承,但严酷的现实却让他时时感觉到一种令人不安的隐忧。新一代的马来华人,生在国外,长在国外,对祖国没有清晰的概念和感情。如果不从小加强语言和文化的渗透、滋养,长大后又不加强对祖国的了解、认识和感知,恐怕这条文化和情感的血脉就要一点点淡了、断了。

2019己亥年全国福建乡亲新春大团拜 黄东海先生致辞

黄东海先生很早就意识到了这些问题,所以自2015年他担任马来西亚晋江社团联合会会长以来,一直致力于传承中华文化,推广华文教育。他曾多次组团回乡交流,不遗余力地为两地的深度交流寻找机会和可能的合作项目。

2017年,马来西亚晋江社团联合会教育考察交流团一行在会长黄东海先生的带领下参观晋江市侨声中学(左)、泉州轻工职业学院(右)

期间,他依托马来西亚晋江社团联合会这个有力的平台,有意识地加大了对马华年轻人与故乡的交流、沟通的引导力度;代表马来西亚晋江社团联合会出面与晋江侨台外事局展开了大幅度的交流合作,连续4年合办了4届马来西亚华裔青少年“中国寻根之旅”冬令营;促成了晋江侨声中学和马来西亚安顺三民独立中学缔结友好学校,马来西亚太平华联第二华文小学和金井毓英中文小学缔结友好学校,马来西亚槟城北海中华公学总校和晋江市实验小学缔结友好学校,为马来西亚华裔青少年了解祖国和家乡打开了一扇窗;又推动了泉州轻工职业学院在马来西亚的招生工作,目前共有83位优秀的马来西亚华裔学生在该校深造。

拳拳之心,岁月可鉴!

马来西亚太平华联国民型第二小学与金井毓英中心小学签署缔结友好学校协议

马来西亚北海中华公学总校与晋江市实验小学签署缔结友好学校协议

来源:人文晋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