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树河村民争做“喇的帕”

2020-02-01   保山新闻网

又是一年新春到,走进腾冲市中和镇桃树河村,村口“吃水不忘挖井人 幸福不忘共产党”等标语格外显眼,傈僳族村民们正载歌载舞,颂党恩、迎新春。寓意“福禄”的两个金色大葫芦屹立在村头,村里村外,屋新路净,民风淳朴,一群年轻人正在进行传统的弓弩射击比赛,男子穿着喜鹊服,女子缠着花布头巾,庆祝着新年的到来。

近年来,随着脱贫攻坚的深入开展,桃树河村民小组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于2016年整体搬迁至中和镇新街社区郭家营大水板。在基层党组织的带领下大家积极行动,勤劳智慧建新家,处处展现新气象。村里成立中草药种植专业合作社,发展种养产业,鼓励发展粮食、果蔬及茯苓、重楼等中药材种植。种植秃杉10000余亩,抚育管护人工和天然林共14000余亩,种植泡核桃3000余亩、红花油茶3000余亩、草果2000余亩,年产值50余万元。

原村党支部书记余生林说,之前桃树河自然村山高谷深,道路晴通雨阻,地质灾害频发,村民生活十分困苦。在政府的帮扶下,全村易地扶贫搬迁,现在都住上了新房子,通过外出务工,发展特色农业,村民人均纯收入从搬迁前的2280元增长到11281元。“习近平总书记佳节前夕到腾冲考察,我们全体村民坐在一起观看电视,十分受鼓舞,一定要把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和要求落实到位,维护好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做好兴边富民的规划,做好傈僳同胞的团结工作,建设民族文化特色村,持续发扬傈僳族传统文化,人人争做‘喇的帕’(带头做事的人)。”

走进村民曹生亮家里,围栏上晾晒着很多的腊肉,红辣椒一串串的挂着,也代表着现在红火的日子。曹生亮是建档立卡户,通过种植重楼、三七等草药,养殖小耳朵猪,一年增收近10万元。

桃树河村将爱护环境、保护生态写入村规民约,创新村域管理机制,定期将群众需要办理的事项集中汇总上报,变群众跑为党员跑,让管理服务更加便捷高效。强化民族文化传承,组建了桃树河刀杆文化表演队,让“上刀杆下火海”“跳嘎”等传统民族技艺持续传承。注重发展特色乡村旅游,不断丰富旅游服务和产品业态,打造浓郁的傈僳风情旅游景点,让民俗旅游、特色乡村旅游逐步发展成为村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推进美丽乡村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