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从教生涯,潍坊芙蓉小学这位老师诠释耐心的力量

2019-09-07   山东教育论坛

1

那一年,潍城区芙蓉小学刘桂美老师的班里,来了一个转校的男生。

孩子很皮。上课不认真听讲,还总是发出怪声,扰乱课堂秩序。

而且,课下也不爱和其他同学玩。作业几乎从来不做。

课间操,别的同学都在认真做操。这个男孩却到处乱跑。

体育老师把他抱回其班级的队列,没想到这孩子拼命挣扎,对老师拳打脚踢。

看孩子这么不好管,作为班主任的刘桂美试图利用放学后的时间,给他补课,进而沟通感情。

谁知,这孩子一到放学就跑,拦也拦不住。

其实,这孩子挺聪明。可就是爱捣乱,不爱学习。

刘老师又观察了一段时间后,找到男孩,说要给他安排个任务——收发作业本。

男孩挺感兴趣,欣然接受了。

在收发作业本的过程中,男孩和班里的同学慢慢熟悉起来。

这时候,刘老师发动同学们,课下多找男生玩。

渐渐地,男生的朋友多了起来,逐渐融入了集体。

刘老师抓住一切机会,表扬他,鼓励他,让男孩对上学越来越感兴趣。

随之而来的是,他的作业认真了,学会主动回答问题了。当然,课上捣乱的现象也渐渐变少了。

半年后的期终考试,男生拿到成绩——自己竟考了满分!

家长很感激,没想到一向调皮、不爱学习的孩子,短短时间竟有如此大的变化。

这样的事例,在刘老师三十多年的从教生涯中,不胜枚举。

她说,做好问题学生的转化,需要足够的耐心。沉下心来,从习惯养成入手,让孩子拥有良好的行为品德,这是育人工作的基础所在。

2

那一年,刘桂美发现班里有个女生,学习有些困难,尤其写字很吃力。

经过观察得知,女孩身体发育有些问题,导致不能正常书写。

孩子家长常年在外跑业务,对孩子的事情很少关注。

不能让一个孩子掉队!哪怕付出再多的精力,也要放手一试试。刘老师心想。

她做了两件事,一是拿出专门的精力和时间,关注女孩的生活、学习状况。从她的点滴进步入手,不断地鼓励她、引导她突破自我。

二是定期地通过电话等形式,与家长交流,和他们沟通孩子近期的表现,分享孩子的进步成果,引导他们对孩子给予足够的关注和期望。

在老师和家长的鼓励下,小女孩进步很快,变得越来越自信,越来越阳光。

一次考试,她拿到了全A的好成绩。

刘老师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表扬了女孩。又把这个好消息通知了孩子的家长。

家长感激万分,专程赶到学校,当面对刘老师表达了谢意。

孩子爸爸给刘老师深深地鞠了一躬。

他说,要不是刘老师的帮助,对孩子的学习,自己早就放弃了。看到刘老师的努力,还有孩子的进步,自己看到了作为家长的失职,以后会竭尽全力配合学校,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

这样的案例,在刘桂美的教学生涯中,也有很多。

她说,成就一个孩子,家长的作用不可或缺。而沟通家长,更需要耐心。作为老师,要站在家长的角度,去发现、肯定和鼓励孩子,只有这样,才能和家长齐心协力,营造最好的成长氛围,为孩子的发展助力。

3

小姜老师来学校的时间不长。

在学校的“青蓝工程”结对中,她成了刘桂美老师的徒弟。

有一天,刘老师找到姜老师说,她在教学楼走廊里展出的板书,写得不好,要她拿回去,擦了重新写。

姜老师心里有点不情愿,但还是拿回来重写了。

姜老师说,刘老师对年轻教师的要求很严。不光是板书,在课堂教学、班级管理等方面,刘老师也一直给予着自己悉心的指导。

在刘老师的指导下,一年来,姜老师进步很快,受到学校领导和学生家长们的一致赞许。

为了帮助青年教师尽快掌握课堂,她会经常站在教室后边,观察他们的教学状态,以及课上孩子们的听课反应。

她常说,要树立老师的威严,一定要注重自身的成长,能力出众,才让孩子佩服、敬畏,师者尊严自然就确立起来了。

在班级管理方面,刘老师经常对年轻老师们说,管理学生,扯破嗓子喊是没有用的,要讲究策略,找准问题根源,抓主要矛盾。

还有,作为年轻人,课余时间要多干活,多思考,多问,少闲聊。

这些指导和建议,往往让年轻教师们受益匪浅。

像姜老师这样,一批批优秀的年轻教师在刘桂美的带领下,迅速成长起来,成为学校的业务骨干。

刘老师说,有能力,不一定是好老师。但想成为好老师,必须先有出色的业务能力。

成长是一个过程。带领年轻教师,耐心地从备课、上课开始,夯实专业基础,提升专业能力,是自己作为一名老教师的责任和担当。自己会继续努力和坚持下去。

潍坊市模范班主任,潍坊市教书育人楷模,潍城区模范班主任、优秀教师、优秀辅导员、教学能手、“三八”红旗手、巾帼建功标兵、优秀党员……三十多年的从教路上,伴随着一个个平凡而动人的育人故事,刘桂美用她的耐心,收获了很多荣誉,也收获了很多的感悟和体会。

带着这些收获,刘老师正引领着一批批年轻教师,在这条漫漫的育人之路上,更坚定地走下去。

来源:《潍坊教育》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