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全网群骂到国产最大黑马,这部凭什么?

2019-08-15   K社编辑部

回头来看,这个夏天很有意思。

有意无意间,我写过好几次“剧本”相关的推文。

盘点国内编剧那篇(戳这看“评分逆袭到9.7,这部国产神剧凭什么”),我说剧本的优劣极大程度上决定了成品的质量与可观看性。

大IP《全职高手》真人版开播,我在文章里坦言对其最失望的就是偷懒式改编。(戳这看“忍了一天,这部新剧,我有话说”)

然而也是这个夏天,改编自同本小说的《陈情令》和《魔道祖师》动画版第二季先后上线,前者逆袭成黑马,后者开播就上9.5。

说实话,《陈情令》十全十美吗?

绝对没有。

《魔道祖师》十全十美吗?

也不尽然。

但无论是三次元真人版还是二次元动画版,都做到了非常重要的一点,而这点是我最惊喜、也是太多非原创国产剧最欠缺的——

用心良苦的改编

要知道,这几年,小说改编的影视作品层出不穷,扑也扑得应接不暇,毕竟改编向来众口难调。

可《陈情令》和《魔道祖师》却做到了原著党看得开心,非原著党看得也开心。

为什么?

因为这次这两部的改编不仅没有拖后腿,还做到了难得的“锦上添花”。

其中,最值得玩味儿的,是——

尽管如此,二者却选择了不同的改编方式(改编的侧重点完全不同)。

01、

《陈情令》当年开拍的时候 ,是被全网群骂嘲的。

原因很简单:剧方为了过·审,打算增加BG线。

众所周知,小说《魔道祖师》是耽美文,这样做无异于挂着羊头卖狗肉,吃相太过难看,自然迎来了各种不满和抵制。

幸运的是,制作方这回很聪明,重压之下,竟然又把整部剧贴着小说硬生生地还原回来了。

也许是因为这点,剧版的改编扔掉了对故事的逻辑梳理和整合,几乎是复制粘贴地按照原小说主角魏无羡的单人视角推进剧情。

然后在“还原”的基础上,花了大量的心思优化魏无羡和蓝忘机的互动,以及剧中的人物刻画。

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举几个例子。

至于《陈情令》到底有多还原,我在这里就不赘述了,直接从改编的地方来说。

先说主角魏无羡和蓝忘机。

为了过·审,忘羡的爱情不能挑明,全都隐藏在各种欲说还休之中,但小说有段情节,很重要——

白凤山围猎,蓝忘机偷亲了魏无羡

这段太赤裸了,根本没法拍。

怎么办呢?要么删,要么改。

说实话,这个情节对剧版的影响其实并不大,剧方偷懒点,直接删掉就行,更何况还有个免死金牌:不让拍。

但剧版选择了改,而且改得很妙,甚至比小说那种直白的单方面的亲吻(亲完就跑)更打动人。

白凤山围猎的时候,正是魏无羡开始被世家误解并且针对的关键时刻,魏无羡失了金丹,改修诡道,最落寞的是无人能诉。

剧版不能还原吻戏,却在这里给了魏无羡和蓝忘机互诉衷肠的机会,让本以为全天下都站在自己对立面的魏无羡,有了些许欣慰。

一句“现在仍是(毕生知己)”,是社会主义兄弟情,也是“天地亦变,我心不变”的情深。

一语双关,全凭观众自行理解。

这就叫“用心”。

包括被很多人诟病的结局,其实也能看出来是真的想办法尽力去满足双方(gd和观众)了的。

书里的蓝忘机是跟着魏无羡出世了,尘埃落定,俩人逍遥天地间;剧版弘扬正能量从一开始就埋了个“锄强扶弱”的伏笔,结局蓝忘机选择入世,也不算突兀。

而最后那句“魏婴”,那个回首,则是给小说粉的一个交代,蓝忘机虽未露面,但留白足够给观众遐想了。

针对哭喊是be的言论

网友:回头望到的不是蓝忘机难道是边江吗

除了忘羡,配角的刻画也是真·用心。

温宁多了独自落寞的镜头,让人猛然间清晰地意识到——

那个心善到过于软弱的少年被迫成了凶狠的鬼将军,身不由己地杀了太多人,失去了生命中所有的亲人,被人恨、被人怕,真正的无家可归、无根漂浮。

舅舅江澄面对魏无羡,少了几分妈宝的嫉妒和不甘,多了几分不懂得表达的委屈和笨拙。

结尾,魏无羡走了,金凌问你为什么不追。

剧版这段几乎完全复制粘贴了小说内容,包括台词和行为举止,除了一个地方——

原小说这里是怎么写的呢?

“他(江澄)烦躁地道:闭嘴吧。金陵。闭嘴吧。咱们回去。各人回各人那里去。”

剧版的舅舅却是皱着眉,怅然道:咱们回去吧,金陵,各人回各人那里去。

一个小小的改编,就将舅舅这个角色的成长刻画出来了,那个总是急躁又口不择言的江澄,经历这么多年的风云变幻,终于真正明白了什么叫“物是人非”。

而屏幕外的观众也终于在舅舅体会到了沧海桑田的这刻,对江澄当年未曾全力支持魏无羡的“错过”喟叹不已。

还有瑶妹和蓝大。

别的不说,瑶妹和蓝大最后的那段对手戏,改得是真的太好了。

《魔道祖师》的小说,由于是以魏无羡的视角推动剧情,所以不少角色都有点像纸片人。

书里,瑶妹被蓝大捅了一剑,之后的情绪变化是“恨声”——“市井凶蛮的一面”——“哈哈大笑”——“面色狰狞”,即使质问蓝大何曾对不起他用的也是“咬牙道”。

明明为恶在先,却恨的如此理直气壮,哪怕从蓝大个人的角度来看他的确不亏欠他,也很难引起共鸣,因为太像是小人狗急跳墙的挟恩图报。

之后,拉着蓝大一起死的时候,俩人几乎没有任何交流,蓝大就像是个扯线玩偶,全程被动,被瑶妹引到棺材旁边,又被瑶妹关键时刻推了出去。

剧版是怎么处理的呢?

瑶妹全程是红着眼眶的。

他作恶太多,于理不容,无可厚非;面对蓝大之所以能质问出口,是因为于情不甘。

所以那一刻,他不仅是恨蓝大伤他,他更是痛蓝大竟然会伤他;这种交织的情绪,让他想拉着蓝大一起去死,他甚至还笑着说:二哥,你陪我一块死吧。

蓝大在剧里也不像没有情绪的扯线玩偶了,他是自己做出的选择,推开瑶妹的手,放了下来。

即使他知道瑶妹是错的,但这一刻,他依旧认了两人相知十几载的情;瑶妹给了他正道和私情的两难选择,而他选了用一条命成全双方。

真心换真心,瑶妹最终亲手推开了蓝大。

他不恨他了,因为他知道他没看错人,也没待错人。

瑶妹也好,蓝大也好,因为这一段,性格瞬间立体化了,而且俩人之间的感情,也多了几分唏嘘和切肤之痛。

这呢,就叫细节上的用心改编。

02、

如果说《陈情令》侧重点在近乎复制粘贴般的“还原”以及细节上改编后的锦上添花。

那么动画《魔道祖师》则是把改编的重心放在了“剧情”的合理性和流畅度上。

凭良心讲,原小说人物繁多、时间跨度也长,但因为依赖于魏无羡的单人视角,所以很多东西都是一笔带过,以至于不少剧情伏笔都更像是边角料。

而动画版从第一季开始,就把小说的单人视角转换成了多人视角,故事的时间线和逻辑全都被用心整合,完全扔掉了“魏无羡听别人说”这种台词式回忆。

什么意思呢?

比如第一季。

莲花坞覆灭,魏无羡被温晁扔进乱葬岗,无人知其行踪;原小说,直接就到了三个月后,期间其他人发生了什么,都是陆陆续续用对话交代的。

动画里却是利用了多方视角和蒙太奇,将整个故事串了起来。

第一组镜头:

魏无羡被扔进乱葬岗,得知莲花坞出事的蓝忘机亲自来找

交代了蓝忘机的动向。

第二组镜头:

金光善依旧美人在怀,作壁上观,直到被温氏欺辱上门

交代了几大家族为何联盟。

第三组镜头:

江澄被找到,魏无羡依然下落不明,生死未卜,蓝忘机《问灵》招魂,期间与蓝大重逢

交代了蓝忘机始终在姑苏附近苦寻魏婴,以及蓝大为什么知道那么多蓝忘机默默做的事情,还有二人被迫分开后怎么汇合的。

要知道,动画一集只有20来分钟,如何将原作删减得当,再填充饱满,就是件非常考验对原作的理解程度以及改编功底的事情了。

动画版第一季呢,就做到了。

到了第二季,也更有野心了。

野心有多大呢?

制作方直接大刀阔斧地“原创”了三集内容,而且还是第二季首播的前三集,对很多原著粉来说,这些简直是无法容忍的“魔改”。

画作崩没崩,不是我今天要说的重点,暂且不提。

但是“魔改”二字,却是不敢苟同。

的确,动画版的前三集,看上去好像并没有出现在原小说中;但这三集的内容,却都是在原小说中有迹可循的。

看似原创的怀苍山情节,实际上解释了不少伏笔。

一、瑶妹计划杀聂大,如何杀、杀了之后怎么处理,结果我们看到了,但谋划的过程呢?

动画直接摆出来了:进行了大量的人体实验,来研究是否能通过碎尸镇煞——不仅说明了瑶妹预谋已久,同时点明了瑶妹的不择手段。

二、穷奇道劫杀,魏无羡被冤枉给金子勋施了千疮百孔,中咒者死后尸身不腐,除非施咒者自行解除或者身死,尸体才会腐烂。

后来魏无羡身死,只要挖了金子勋的坟,就可以知道当年魏无羡是否清白,小说依旧是一笔带过。

动画却展现出来了:蓝忘机的确挖过,想帮魏无羡洗脱冤屈,但金子勋的尸体不翼而飞了。

三、夷陵老祖身死,江湖传言其徒子徒孙到处挖坟掘墓以示报复,搞得魏无羡和“挖坟”捆绑在了一起,不细想的话,也不算什么重要的情节。

但动画却给了个既符合逻辑又能推进剧情的缘由:之所以出现了那么多“挖坟”,是为了让金子勋尸身的失踪,不被人怀疑。

还有瑶妹,为什么总是能比主角双人快一步、而且关于俩人之间的事无巨细全都清清楚楚?

小说还是靠台词:蓝大说的。

动画却是直接展现在观众面前的。

蓝大做客金陵台,蓝忘机一路将大小事件随时告知,瑶妹自然也就一清二楚了。

尤其EP4播出后,可以很明显看到,小说吃人堡的剧情是有的,并不是所谓的被魔改没了。

当然,吃人堡这段,改编的不足还是很明显的。

蓝忘机和魏无羡的糖被删减,是动画一直被诟病的地方,吃人堡这段,蓝忘机去追黑衣人,走得没什么犹豫,的确缺了分量,但并不影响剧情。

最重要的是目前为止,对忘羡情感的把握没有偏离太多。

依旧是随时挡在魏无羡前面的蓝忘机

可是金凌被《问灵》这段,就是真的粗糙了,即使是篇幅原因,台词删减得也太多。

动画版只保留了两段对话:

先是说“召来的亡灵对生前、此地之事,一概不知”。

紧接着“这个亡灵又给出了金凌在哪儿的答案”。

但既然一概不知,召来的亡灵又怎么知道金凌是谁以及在哪里?

所以,你们看,好的改编并不比原创容易。

03、

前段时间,后台有读者留言:为什么总是要改编或者翻拍,原创就那么难吗?

说实话,这是个误区。

改编以及翻拍是这个圈子的常态,跟编剧没办法做好原创无关,而且好的改编甚至翻拍,同样难。

我们之所以会对此类影视作品心生抵触,是因为很多制作方压根就没用心,白白糟蹋了好的原作。

金庸的小说,搬上屏幕后,高分的少吗?

不少。

古龙那么难影视化的文字,大部分都改编得面目全非,评分糟糕吗?

也不全是。

编剧刘和平的成名之作《雍正王朝》,豆瓣9.0。

改编的就是二月河的长篇小说《雍正皇帝》。

用心的改编,往往能将文笔难以表达的东西具像化。

打磨剧本的同时,反复梳理逻辑,让整个故事更上一层楼,做到真正的“锦上添花”。

2015年的《琅琊榜》,原小说只有700多页。

剧版硬是扩展到了54集,虽然还是因此缺了几分厚实,但却是将原著以对话寥寥勾勒出的阴谋扩展到了极致。

不仅还原了原作,更润色了原作。

以至于就连为了迎合市场,不得不删减掉小说里霓凰本有的爱人,增加了更多和梅长苏的对手戏,都毫无违和,并没有因此影响观众的评分。

扪心自问,观众真的是不想看自己喜欢的人物和故事被搬上大屏幕吗?

肯定不是。

观众真正不想看到的是自己心心念念的白月光朱砂痣变成制作方敛财糊弄人的手段。

去年的《镇魂》,Priest的小说,糟吗?不糟。

白宇和朱一龙的颜值和演技有问题吗?完全没有。

但剧呢?

除了白宇和朱一龙硬撑起来的场子,整个剧情别说魔改,简直就是小学生过家家。

说到这里,肯定又有人要说:制作方也不容易。

毕竟“改编,鬼神不行,魂灵不行,价值观不符不行,血腥暴力不行,BL的消失更加是板上钉钉,能社会主义兄弟情不给你加个女主,就该夸剧方良心了好伐”@网友

暂且不说既然原作全是需要被河蟹的东西,制作方又为什么非要买下来,然后挂羊头卖狗。

就说今天聊了这么多的“改编”。

扪心自问,戴着镣铐跳舞的人少吗?

到底用没用心,观众真的看不出来吗?

《S.C.I.谜案集》题材受限,各种低成本,却慢慢逆袭拿下了7.4分。

它的缺点数不胜数,但剧组想尽办法去还原小说的努力,有目共睹。

改名、后期重新配音,暗戳戳地给“鼠猫”糖。

制作方也许是真的能力不足,却没想着就这样糊弄观众。



原小说是展昭跟白玉堂的同人文

俩人一个是“猫”,一个是“鼠”

这几年,我们的影视市场的确束缚越来越多。

但观众就该为此一次又一次忍受某些人拿着这块免死金牌当遮羞布吗?

新版《流星花园》尽力的的结果就是写出了

“制杖又生硬的剧情推进模式、糊了一脸的角色设定、两集植入了11个广告”的

仔细想想,《陈情令》开拍前遭遇过的抵制和谩骂,很多大IP都遭遇过。

区别是,大部分制作方借着被骂炒热度,剧该怎么烂还是怎么烂;上线的时候,该怎么扑还是怎么扑。

《陈情令》却是力挽狂澜地“改”,硬生生让曾经群骂的围观群众喊陈总威武。

不可否认,最近不少人都因为《陈情令》过热,心生反感,因为它真的还有很多不足之处。

而我即使夸了它的“改编”,也并不想“捧杀”,豆瓣如今的7.8在我看来已经很厉害了。

之所以借着《陈情令》完结,有感而发这么多。

只是想说,从这次如此惊人的逆袭中,所有人都应该正视一个问题了——

观众不是只有难以下咽的东西可选择

市场也不是只能做出难以下咽的东西

水能覆舟,亦能载舟。

观众所求,不过“用心”二字。

【头条号签约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