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全国的会议在内江召开,嘉宾们去了这些地方

2019-08-12   微内江

启动仪式现场 记者 王斌 摄


8月9日至10日,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创新融合发展四川内江会议在内江市召开,标志着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100+N”开放协同创新体系暨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创新融合发展会议正式启动。

在10日下午召开的会议上,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主任邓小明,四川省科学技术厅副厅长景世刚,市委书记马波出席会议并讲话。市委副书记、市长郑莉致辞,市委副书记余先河出席会议。科技部农村司农业科技处处长许增泰介绍农业科技创新情况。来自全国9所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的专家和长江经济带6省市科技主管部门的有关负责人作交流发言。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地方处副处长李宇飞主持会议。

邓小明在讲话中说,此次会议是结合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讲话精神的创新举措。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布局“100+N”开放协同创新体系,就是要加强与100个创新服务主体联系,把分散的创新资源要素串起来,形成一条金灿灿的项链,把更多投资者吸引到这条创新链上来,探索破解成果转化对接有障碍、项目基地平台人才引进难、创新要素集聚难的新思路、新路径、新模式。通过在内江实地调研,我们看到“园在市县里、村在园区中、园中有科技、科技在园中”,农业科技园区处处都有科技元素,希望园区培养一大批“园粉”创新创业,加强协同创新,进一步提升农业科技园区建设水平。

景世刚说,围绕四川农业产业布局,结合区域资源禀赋,我省启动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创建工作,建设以内江农业科技园区为代表的10个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成为四川现代农业创新发展的示范区。下一步,四川省科技厅将按照《备忘录》要求,切实加强协调服务,推动相关项目、资金向内江倾斜,积极支持内江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提质增效、创新发展,打造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引领区域创新发展的示范样板。

马波表示,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省科技厅在内江召开此次会议,充分体现了践行初心、担当使命的坚定站位,服务基层、服务人民的时代责任和关心内江、支持内江的深情厚谊。我们将全面落实这次会议精神,用力推动内江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创新融合发展,把科技的旗帜插到乡村田野,助推乡村振兴,加快建设甜城韵味、大千精彩、一域丰沃的幸福美丽乡村,让“100+N”开放协同创新体系建设的各项举措在内江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启动仪式上,邓小明、景世刚、马波、郑莉、许增泰共同触摸水晶球,见证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100+N”开放协同创新体系暨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创新融合发展会议正式启动。

签约仪式上,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四川省科技厅与内江市人民政府签署《联合推进内江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创新发展备忘录》;8所高校、科研院所与内江市签署8个合作协议,涉及乡村振兴、生态文明建设、农业科技创新、农产品深加工、营养健康研究等多个方面。

会上,中国农科院农产品加工所党委副书记赵俊辉、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有限公司总经理董建辉、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副所长殷战、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所长赵克强、江南大学副校长陈卫、中粮营养健康研究院总工程师牛兴和、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副所长李创举、四川农业大学副校长朱庆、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张雄,以及长江经济带湖北、江苏、重庆、安徽、浙江、江西等省市科技主管部门有关负责人作交流发言。内江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负责人汇报园区建设情况。

会前,与会人员前往内江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总部基地、资中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平安寨社区、资中血橙广场、甜城果渔循环产业示范园等地,调研农业科技园区规划建设、“双创”工作和“星创天地”建设、水产专家大院和乡村振兴学院建设、资中血橙产业研发和血橙深加工情况,以及创新共创农场模式和高密度集约化水产养殖模式。

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有关处室负责同志,内江市领导刘先伟、付大为、秦金保、邢伟平、徐进才,国内知名科研院所、高校、农业创新型企业、农业科技园区、创新型县(市)、创新型乡镇、科技示范村、法人科技特派员单位、星创天地、新型研发机构等“100+N”组成单位代表出席会议。


参观考察高位池水产养殖基地

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

8月10日上午,参加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创新融合发展四川内江会议的嘉宾,走进内江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核心区,实地感受园区建设成就。

从内江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总部基地到资中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从平安寨社区到资中血橙广场,再到高位池水产养殖基地,一路走来,嘉宾们手机快门频闪。他们不时为园区折射出的现代农业蓬勃发展之势发出感叹,又对科技与农业产业的深度融合、绽放的“科技之光”给予充分肯定。

品和评:

产业优势明显特色突出

发展历程、总体规划、科技支撑、未来展望……上午9时许,来到参观考察的第一站——内江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总部基地,嘉宾们就对园区清晰的发展思路给予点赞。

在展示厅的一面墙上,近20个大小荣誉奖牌记录着园区一路的发展和成就。嘉宾们一边认真查看一边询问背后的故事。

得知内江农业科技园区承载了内江聚力发展内江黑猪、资中血橙、威远无花果、特色水产四大特色农业产业,拿下“中国黑猪(内江猪)之乡”“中国血橙之乡”“中国无花果之乡”“中国鲶鱼之乡”四块“金字招牌”,大家竖起了大拇指,纷纷赞叹园区特色产业优势明显。

在资中县银山镇万亩血橙产业示范片,漫山遍野的血橙树染绿山丘,鸡蛋大小的果实缀满枝头,在阳光的照耀下,给整个乡村带来勃勃生机。

“园区核心种植区面积多少?”“配套设施设备有些什么?”“血橙产销如何?”……嘉宾们一个问题接着一个问题。

已建成标准化种植基地1.3万余亩,建成科技研发中心、种苗繁育中心、血橙鲜食采摘园、血橙标准化种植园和4000平方米血橙广场、400平方米配套用房,完成4.5公里环线公路和5公里生产、参观、采摘道路建设……近年来,资中血橙的种植和产量占四川省的80%、全国的60%。

对于资中血橙受市场青睐的事实,江南大学产业技术研究院院长张梁深有体会。“入口即化、口感特别好,在我们那边很受欢迎,价格能卖到几十块钱一斤。”他说。

通过介绍,浙江省科技厅副处长李登峰不仅感受到了“资中血橙”这块金字招牌的闪亮魅力,更意识到基础设施对于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性,表示将把这一成功经验带回去,拓宽本地农业园区发展之路。

在资中县金紫铺村的甜城果渔循环产业示范园,几十口高位池连珠成串。嘉宾们一边参观一边详细了解,肯定高位池养殖的工程化、设施化、集约化、规模化特点。

除了园区产业,丰富特色农产品及制作而成的美食也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凉拌鲶鱼、粉蒸鲶鱼、大蒜鲶鱼、鲶鱼香碗汤……其中,鲶鱼做成的几个菜品就让嘉宾们直呼“大开眼界”“味蕾享受”。

观和感:

园区处处彰显科技元素

农业科技园区当中的科技元素到底有几分?当天,嘉宾们一边参观一边寻求答案。

在资中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内江航丰农业植保服务有限公司摆放的几架大型无人机引起了嘉宾们的注意。大家走进公司,纷纷上前查看询问。得知该农用植保无人机飞行速度快,规模作业能达到每小时80-150亩,效率比常规喷洒至少高出60-100倍,目前已广泛用于本地规模化种植时,嘉宾感叹道:“科技改变生活!”

“赵老师花生酥293.99万,资中血橙242.18万,资中冬尖190.94万……”通过电子商务大数据平台,资中特色农产品1-6月销售数据清晰可见。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星火处副处长戴炳业对此给予充分肯定。他认为,“互联网+农业”是现代农业发展大势所趋,而内江已走出了自己的特色。

7月28日,内江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核心区——资中县银山镇平安寨社区,资中县乡村振兴学院揭牌开班。这是内江探索与高等院校合作,着力建设乡村振兴的“智囊团”、校地合作的“实验室”的具体实践。

嘉宾们当天来到这里时,资中县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联盟培训正在举行,水产专家正在对新捕捞的资中鲶鱼做食品安全检测。现场观摩后,重庆市科技局农村科技处处长卞雨昕连续发出两声感叹。她认为,这是集理论研究、实践指导、人才培养“三位一体”的开放性、综合性学习教育平台,必将为乡村振兴提供强力支撑。

通过一路走一路看,嘉宾们对园区的科技引领示范效果给予充分肯定。正如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主任邓小明总结时所言:“园在市县里、村在园区中、园中有科技、科技在园中,农业科技园区处处都有科技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