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已久的电影,终于要在内地上映了。
众所周知,它就是《寄生虫》。
作为韩国电影历史上,首次获得法国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有太多的光环。
韩国票房人数突破千万(基本十个人就有两个看过)。
香港票房,则是超越了《霸王别姬》,成为第一的金棕榈影片票房冠军。
在高票房的背后,口碑也不俗。豆瓣9.2,清一色五星好评。
这一切,都离不开导演奉俊昊。
作为韩国的实力派导演,一副个性十足的外表之下,也证实了他的确才气外露。
《寄生虫》是其对现实性表达最为强烈的一次。更是被称为“韩国社会的病态诊断书”。
其实,这样的创作风格,早在《杀人回忆》中,就展现的淋漓尽致。
这是一部对人性欲望最深处探讨的电影。
奉俊昊以其惯用的类型片套路,将两个毫无交集的社会阶级,联系在了一起。
朴家是穷人阶级的代表,长期生活在阴暗潮湿的地下室。
长子金奇友作为一个失业游民,常常总想能够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
为此,不惜伪造学历。在其妹妹的帮助下,通过ps,5分钟就搞到了一份录取通知书。
正所谓“实力不行,想法来补”。
他所做的这些,都是希望能够进入朴家当家教。
而朴家则是富人阶级的代表。一栋宽敞靓丽的别墅,
随处可见的阳光,宽敞精致的客厅,这无不处处体现优渥的家境。
作为富人,总想让孩子从小就接受最好的教育,以便不落后于起跑线、
请家教更是习以为常的事,金奇友则是通过关系,进入了朴家。
《寄生虫》作为一部黑色幽默喜剧,从片名就充满了窒息般的压抑。
两个截然不同的家庭,一个是社会边缘,穷困潦倒的穷人,一个是身处金字塔顶层,锦衣玉食的富人。
而这次奉俊昊,则是卸下了社会阶级的镣铐,将两个不同阶级家庭进行了调换。
从表面意义上看,是“鸠占鹊巢”,但两个家庭的背后,却是欲望和人性的困境。
在一次次的接触之中,将人内心深处的欲望,刻画的非常复杂。
说到底,是因利益而连接。
如同去年金棕榈奖得主《小偷家族》,一家人之间没有血缘关系,却其乐融融,表面看他们的关系是靠感情维系。
实际上,利益才是他们的连接点。
这是对社会深层次的探讨,因利益聚,最终必将因利益而分裂。
顾名思义,在影片中,穷困潦倒,生活处处不如意,以折披萨饭盒,蹭WiFi,讨工资的金家。
从表面看,自从他们依附于朴家之后,是寄生虫。
一直以来的穷,让其丧失自立的勇气,不仅忍受着社会的处处不公平,更害怕自己再次变穷。
所以,在金奇友以家庭教师的身份,入住之后,在其策划之下,让全家人都搬了进来。
依靠的就是富人,唾手可得的利益。
利益的背后是什么?
是生存,是权谋,更是人性的阴暗面。
赶走司机,陷害女管家,这一切都是为了私利,去迫害他人。
在富足的表皮之下,是早已掏空的躯壳。
而这都是穷人想方设法的上位,以摆脱自己的阶级出身。
就如同,金家引以为傲的石头,正充分的展现了其欲望,是对上流社会的渴望。
也就是赠送者,口中的富贵添财。
这也导致其,只能沦为欲望的奴隶,最后被它所压垮。
《寄生虫》作为奉俊昊最骄傲的作品,最不得不提的是他惯用的反转手段。
眼皮底下的种种看不见,出人意料的发生。
这样的设定,可以说贯穿全片,不仅从细节处展现了这是两个家庭斗争的故事,
更表现了两个阶级的不同。
平日里习以为常的楼梯,
在富人的世界里,是一种上坡路,最形象的就是客厅里的楼梯。
台阶低矮,笔直向上。上楼梯不急不缓,更显示了富人的一种优雅。
而在穷人的世界里,则是一个下坡路。地下室,隧道里。
不仅曲折,而且又陡又窄,黑暗到看不清前面。
这更能凸显穷人的窘迫,为了回家不得不在黑夜里摸索。
除此之外,还有性。
这个对于欲望最直观的体现,同样的动作戏,富人就比穷人更加的从容,全程有条不紊。
而穷人,则是简单的草草了事。
还有啤酒,
在穷人一家,没有进入公寓之前,喝的是最低廉,最便宜的发泡酒。
直到进入之后,喝高档啤酒,喝高价洋酒。
这是两个阶级不同的品味,更是穷和富的不同价值观。
这也是穷人拼命想成为富人的原因,拼命往上爬,就是为了依附富人,改变自己的窘状。
穷人是寄生虫,难道富人不是吗?
不,富人也是。他们依托的社会的阶级制度。
是一种对穷人另类压榨,将社会的大部分财富都聚拢在其身边。
而“贫富差距”一直以来都是困扰的问题。
这部电影,更是通过两个家庭不同遭遇,形象的展现在观众的面前。
这也从背后,表达了导演奉俊昊深深的无力感。
这是一场野心勃勃的血腥斗争,而财富注定只会聚集在少数人的手里。
穷人无法改变现状,只能努力让自己成为财富阵营里的一员。
这是小人物挣扎于社会和阶级的困境,更是长久以来,困扰韩国历史,社会的问题。
电影以一种荒诞的手法,表现了真正的寄生虫,是以金家和朴家为代表的千千万家庭。
穷和富,在潜意识里已经成为了整个社会的鄙视链。
在这个复杂的社会里,
谁又敢保证在不知不觉中,自己不会成为寄生虫。
这正是导演奉俊昊留给我们的反思,导致真正穷的原因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