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语
3月16日,美陆军公布报告 《重获北极优势》,主要阐述了北极的地缘政治状况,北极环境变化对战争的影响,北极的军事能力,并提出了美国陆军在北极的战略目标和作战框架及五条工作路线,旨在开发作战理论、训练和装备,使美军及其盟友和合作伙伴适应在极端寒冷天气、山区和高海拔的独特环境中作战。
一、北极的地缘政治状况
北极处于美国北方司令部、美国印度太平洋司令部、美国欧洲司令部、八个国家等责任区,更是所有作战司令部的关键所在。北极拥有两条主要过境路线:西北航道和北海航道。此外,北极还是一个共享区域,存在着多层次的国际伙伴关系和联盟,包括欧盟成员国、北约成员国、北极理事会、北极五国、北极海岸警卫队论坛和北极安全部队圆桌会议(除俄罗斯以外所有国家参加)。这些相互重叠的关系和组织使北极地区的地缘政治愈加复杂化。
二、北极环境变化对战争的影响
北极的变暖为自然资源开采、航运和商业捕鱼带来了新的机遇,长期趋势表明北极地区的通航能力更加稳定,对关键航道的控制将可能成为争议的新领域;冻土融化影响了整个地区的基础设施,许多基础设施恶化导致公路、海港和机场可能无法使用,使部队维持行动更加复杂;由于海冰融化开辟了新的水道,使得该地区更容易进入和通过,可能需要增加部队、装备能力和基础设施投资,以确保美国的安全;海冰和冰川物质的减少形成的自然资源,可能成为未来潜在冲突的根源。
各国在北极的竞争将来源于四个驱动力:(1)军事发展,(2) 能源和矿产,(3)运输,(4)粮食安全。
三、美陆军在北极的军事能力
报告指出,随着对手国家在北极活动水平的不断提高,除弹道导弹防御系统的传统功能外,美陆军还须接受严格的训练以在长期作战期间忍受恶劣的北极环境,还应拥有适用独特环境的装备以及维持部队行动的基础设施,从而建立可靠的威慑能力,形成国土安全的第一道防线。
几乎所有在北极和亚北极的永久性军队都驻扎在阿拉斯加,包括三个主要基地:韦恩赖特堡、埃尔门多夫·理查德森联合基地和格力堡。大约11600名士兵驻扎在韦恩赖特堡和埃尔门多夫·理查德森联合基地,该部队主要包括两个旅战斗队、一个战斗保障支援营和两个航空营。这些部队在美国北方司令部负责地区驻扎,但隶属于美国印度太平洋司令部。
阿拉斯加陆军国民警卫队的士兵略少于2000名,编制于具有工程和建设能力的区域支援小组、航空营、步兵团、导弹防御旅、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民事支援队及两个航空连。此外,还是第100导弹防御旅的一部分。
美国陆军预备役部队有大约2000名士兵,共有 美陆军预备役部队支援大队、机动支援分队等5个小组。
阿拉斯加州军队的主要任务包括:
•为竞争、危机和冲突做好战备。
•保卫阿拉斯加和美国大陆。
•为民政当局提供国防支援。
•支持搜索和救援行动。
•通过安全合作、训练、双边和多边演习等措施,加强与盟国和伙伴的关系。
四、战略目标和作战框架
美陆军设定的终极目标为:在全球范围内迅速组建和部署多域作战部队,这些部队将经过专门训练、具有专门装备和保障体系,以便在极端寒冷的天气和崎岖的山区条件下长期作战、取胜和生存。
美陆军将首先在阿拉斯加建立多域作战特遣部队,以阻止对手寻求进入该地区进行竞争,这是实现目标的第一步。在阿拉斯加,美陆军将能够利用先进的训练设施以及美空军和海军的重要力量,对多域作战概念进行试验和训练。结合作战环境、政策指导(包括国防部北极战略)以及全球和区域战役和应急计划的要求,美陆军在该地区作战的战略和作战方法包括:
• 陆军将在整个北极地区投射军事力量,以在竞争、危机和冲突中保持主导地位,维持长期作战优势。
• 陆军将采用标准化的兵力态势和多域编队来保卫国家,并为大国竞争对手制造困境。
• 陆军将与盟国和伙伴接触并加强与其合作,以维护地区和平稳定。
• 陆军将组建具有北极作战能力的部队,为在极端寒冷的天气、大雪和山区环境下的长期作战做好准备。
五、陆军的战役设计
为支持国防部建立北极意识,加强北极行动,推动该地区基于秩序的规则的建立,实现北极地区的战略目标,美陆军将采取五条工作路线,包括:
• 提高北极作战能力
• 在北极和全球展开竞争
• 在危机和冲突中保卫北极
• 构建北极多域作战
• 向整个北极投射力量
5.1 提高北极作战能力
提高军队在北极地区的作战能力需要着重在整个部队中建立平衡的北极能力,以应对面临的持续挑战。
(1)提高具备北极作战能力部队的装备战备状态,以便在该地区开展扩展行动。
• 确保为具备北极能力的编队采购的设备能够在低于零下54摄氏度的温度下正常工作。通过利用测试设施,评估大雪、极冷和亚北极环境中的保护需求,为开发和采办未来几代寒冷天气服装系统和基本医疗能力提供信息。
• 确保具备北极能力的部队拥有全套必要的装备,保障作战效能。
• 探索在北极环境中提高机动性的机会和能力,包括提高现有能力的可能性。
(2)将制定并采取解决方案,以提高在北极地区作战的战备状态。
• 为具备北极作战能力的部队制定概念、需求和条令,为陆军提供准确的理论标准。
• 实施人才管理工作,以充分利用在北极行动中受训的所有梯队的士兵。优先招募和指派具有寒冷天气技能、知识和经验的士兵;考虑选择具备北极地区特定技能的人员担任指挥职位,或承担北极地区能力编队的重大责任。
(3)将改进北极能力编队的集体和个人训练。
• 改变训练管理机制和方法,使具备北极作战能力的部队战备状态与新的部队生成模式保持一致。
• 维护训练基础设施,使其具备足够能力,以支持北极作战能力部队人员的训练和认证。
• 维护训练基础设施,使其具备足够的能力,以支持北极地区部队进行集体训练。审查训练计划,并考虑根据资源挑战,调整当前计划或开发新的训练计划活动,以发展北极能力编队;将分析如何加强阿拉斯加的训练区域和训练范围,并寻求扩大极端寒冷天气训练能力的方法。
• 计划并进行梯形编队演习,以提高北极编队战备状态。充分利用“北极勇士”系列以及其他活动,使部队能够在恶劣的北极温度下体验和建立弹性。
• 士兵和部队将使用能够适应北极环境的装备进行单兵和集体训练。
• 学习土著居民北极专业知识,以提高北极能力编队单兵和部队训练水平。
(4)改善陆军在北极的态势和能力。
• 研究全球一体化作战的机动、保障、火力、情报、防护和指挥控制部队架构。
• 确定北极地区指挥部和部队关系。评估并在必要时调整北极地区的战术和作战总部与部队的关系,以最佳地支持联合部队行动。
(5)作为现代化的一部分,陆军将考虑北极作战的独特条件。
• 开发推动需求和能力发展的概念,以提高该地区陆军的火力、速度和生存能力。
• 提倡在现代化工作中支持北极环境中的机动性需求。
(6)陆军将与其他军种和国防部合作,确保必要的投资,以实现在北极地区的联合全域作战。
• 提高北极意识。倡导将北极问题纳入与作战司令部、联合参谋部、国防部长办公室和其他军种的合作中。
• 增加针对大雪、极端寒冷天气和亚北极环境的开发测试,以提供有关系统性能的信息。酌情利用联合项目,提供增强陆军在该地区的作战能力;利用寒冷地区测试中心测试现代化优先事项,将测试与演习相结合,以提高反馈的质量和适用性。
• 研究通过使用替代技术改进发电系统的方法,以提高作战效率。
(7)改善在北极地区生活和工作的士兵、文职和家庭的生活质量。
• 调整驻阿拉斯加士兵的确认和分派流程。
• 改善医疗和部队支援,以减轻北极环境对士兵、文职和家庭成员的健康(身体和精神)挑战。
(8)监测气候变化对态势、基础设施和作战需求的影响。
• 评估气候变化对有形基础设施的影响。
• 评估在北极环境中抵御病原体的能力。
5.2 在北极和全球展开竞争
这一工作路线重点强调继续加强联盟和伙伴关系,增强训练,并与盟友和伙伴分享经验教训,以加强在北极的竞争优势。
加强与盟国和伙伴国家的关系,以提高竞争力
• 与北极地区的主要盟国和合作伙伴合作,并通过双边和多边论坛,提高互操作性和在极端寒冷天气、山地和高空作战的专业知识。
• 利用重要领导人与其他北极合作伙伴接触的机会,同步信息传递,并展示对维持北极地区免受冲突的支持。
• 将未来的北极部队需求纳入区域协调的战备和现代化模式中。
• 与合作伙伴共同规划和开展极端寒冷天气演习,以测试和改进互操作性,提高寒冷天气专业知识能力。
• 利用国家伙伴关系项目与北极伙伴国家合作并分享经验。
5.3 在危机和冲突中保卫北极
随着北极环境的不断变化,陆军将进行调整,以提高保卫北极关键基础设施的能力。
(1)提高保卫祖国的能力
• 了解北极地区部队态势需求,以支持联合部队作战。
• 验证关键资产的防冻、部署和使用能力以保卫北极。
• 通过可能创建的“阿拉斯加侦察兵”,提高北极地区的态势感知能力。
(2)提高北极环境下的作战能力
• 提高在北极地区建立和维持机动指挥所的能力。研究改善北纬65度以上作战通信能力的方法以维持或提高其在北极地区的防御能力,支持对该地区作战的指挥和控制。
• 利用无人技术,增强北极部队作战能力。
• 评估作战核环境中的物资和人员生存能力。
5.4 构建北极多域作战概念
多域作战的采用和联合全域指挥与控制(CJADC2)的推进为北极地区联合部队作战提供了机会。陆军必须采用多域编队的标准兵力态势,以实现融合,并在北极建立能力和位置优势。
改善部队态势,以开展多域作战
• 测试和评估北极地区的新编队。美陆军将在阿拉斯加部署一支多域特遣部队,试验在该地区交付战术和战略效果。
• 审查太空资产的能力并支持北极地区广泛作战行动的能力。
• 倡导加强天基通信和数据覆盖能力,并在北极建立路基转播站点。
• 增强网络能力,确保部队在网络空间和通过网络空间自由行动。
5.5向整个北极投射力量
阿拉斯加为陆军利用其战略地理和力量投射平台在全球范围内实施战略行动提供了机会。
(1)陆军将提高从北极、在北极和向北极投射力量的能力。
• 使用“防御者”“太平洋之路”“北极战士”“北极边缘”和其他类似演习来增强从该区域、在该区域内以及向该区域投射力量的能力。
• 改善态势以支持非北极能力部队在北极部署作战的能力。
(2)提高指挥和监督作战的能力,以改善在北极地区的兵力投射。
• 研究美陆军阿拉斯加的组织、结构、权限、职责和指挥关系,以提供更具作战能力的总部。
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国防科技要闻”(ID:CDSTIC)
来源 | 美国陆军网站
图片 | 互联网
作者 | 赵霄 孙琴
注:原文来源网络,文中观点不代表本公众号立场,相关建议仅供参考。
更多精彩内容,请回复关键词查看:
综合分析
战略与规划
科技管理
国防创新
军事理论
人工智能
陆军
海军
空军
航天
网络空间
电子信息
核武器
高超声速
无人系统
精确打击
防空反导
新概念武器
生物与医学
战例与演习
先进材料
制造
基础科学
技术
先进动力
与能源
作战实验
军事科学院军事科学信息研究中心微信平台
觉得不错,请点在看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OBBwhXgBrsvY2_UuSNX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