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这样一个问题,只要是国外的电影在豆瓣上的评分普遍会比国内的电影偏高一些,国内的电影在选角,演技,剧情上甚至会受到一些抨击,反观国外影视作品,即便不受我们欢迎,也几乎都是其他因素导致,至于国外演员的演技,似乎从不在我们诟病的行列之内
,
这是为什么呢?
1.幸存者偏差,优胜劣汰
其中有一方面原因是国内电影被国外电影压制所导致的,加上国内电影出了很多烂片,导致大家普遍喜欢看国外的电影,其实国外也有很多烂片,只是我们没看到而已,要知道,一部影片能在国外上映,肯定是要在许多优秀电影中精挑细选出来的,无论是题材还是内容演技演员演技都是没什么问题的,好的影片才会输出到国外,差的影片才是关起门来藏起来的状态。
保不齐外国人同样觉得我国演员演技普遍高于他们呢
2.语言环境的差异,陌生创造朦胧美,熟悉的反而更容易被批判。
国内外的语言环境也会导致差异存在,国外电影都是英文,或者当地的语言,很多人都听不懂,只能看字幕,自然而然观众在看外国电影时,关注的点会疏忽了演员的台词,演技上了,从而关注的是特效和剧情的方面,并且我们对于国外,对于演员关注的甚少,也就会不存在说演技差的问题。就算我们觉得似有不妥的地方,潜意识主动归结为文化差异文化背景上,也就不会去怀疑他们的演技,相反我们都习惯于国语,所以大家会更注意到这一点上,就好比《老炮儿》中的李易峰峰扮演的角色,可能是形象气质上有点不符,也可能是台词上说不出京味儿,就导致观众吐槽比较严重,那如果换上张一山来演的话,可能就会更舒服一些了
就像《破产姐妹》这部作品,当时在我们国内真的是火爆,还被很多老师推荐用来训练听力和口语,剧中MAX和Caroline两姐妹的表演也让国内观众们十分喜爱。
但如果你们去搜一下《破产姐妹》在IMDB的评分,就会发现其实很多外国人都在吐槽剧中MAX和Caroline的演技,他们觉得Max在剧里经常有背台词的既视感,语速也十分奇怪,话说得越多听起来就越不自然,Caroline的演技也很浮夸,她俩还经常习惯性笑场。
3.群众演员,业余演员比中国的要强一大截
也就是说你到大街上随便去找,国外能演戏的概率要高很多,哪怕是华裔(从小就在美国长大的)。而中国则比较低。中国人的生存环境太保守了,演员的表演功底来源于他们的放开训练,只有放得开,演技才能上得来,而国外的生活环境本身就是放开的。拥有中国最多群演的地方要属横店影城了,据了解横店每年群演流动人员达20万人次。他们每天的收入大约在200元左右甚至更少,美国群演其实也不少,他们一天工作8小时,一天工资能有600到1000美元,折合人民币约4000至7000元,可能这演技就差在工资上了吧。
4.演员的培养
首先在艺术院校的培养上,艺考中电影学院的招生基本上只招帅哥美女,对颜值的重要性过分强调,导致培养出来的演员全都是帅哥美女,千篇一律,像黄渤那样的影帝如果没有伯乐发现是很难在演艺圈走下去的
反观国外艺术院校则注重演员的多样性,高矮胖瘦全面培养,甚至是路边经过的路人,只要想演戏,都会有圆梦的机会。
5.演员的选角
国内在选角上都是选人气热度和流量,俗称粉丝效应
一个名气很大但不太合适的一线明星,跟一个名气不大但合适的二三线明星,片方二话不说选一线的,而且还觉得赚到了(一线明星能有档期来演自己的片子是一件很幸运的事情)
没什么流量的明星就算是演技好也是没什么资源的,这就导致了好演员接不到戏拍,举个例子,倪大红由于形象不行,出道多年也无戏可拍,眼看着自己的同学们都当男一号、男二号了,直到自己31岁了,才接拍到了自己人生第一部电视剧
而国外主要就是看气质是否吻合,演技能不能胜任,当然也会尽量在明星里面挑选,但起码不是比谁名气大。所以在明星层面中国的演技一定是整体性比国外差的。当然国内也有很多值得尊敬的演员,有实力,同样也有流量,老戏骨也不少。
6.被大环境限制
由于大环境的限制,国产影视作品的内容局限性比较大,而且题材方面的审核也比较严格,从而导致了影视作品题材的重复率很高,观众们经常会在不同的影视作品里面看到类似的剧情和角色,导致人们看到的演员一直都在诠释同一种角色。
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张铁林了,自从张铁林演了皇上,简直演活了,之后演什么都像皇上了,只要有皇上的戏,许多剧都会去找张铁林来拍
还有靳东,一直都是商业精英,有钱人的形象,他们的演技不用说,只是背了角色重复的锅。
反观国外呢,在影视作品题材这方面,向来是百花齐放,题材的多样性让演员们能够在很高的创造艺术自由度里尽情诠释角色。
拿小李子来说,角色的多样性让他的演技备受肯定,他可以是意大利十四世纪家族仇恨下的产物罗密欧、可以是深情又不羁的青年画家杰克、可以是拥有超高诈骗才能的骗子、可以是凶残无度的大种植园园主、也可以是几度徘徊在生死边缘的荒野猎人
如果国内少一些局限性,或许,我们的演员也能塑造出多样性的角色,拥有更多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