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11剁手是“病”,得治

2019-10-26     蝌蚪五线谱

双11来啦!

相信很多人和蝌蚪君一样,这几天已经陆续收到不少电商平台的促销信息。是的,一年一度的“双11”狂欢日又要到了。

预售、定金膨胀、满减红包、直降红包、购物津贴……商家以这种最简单粗暴的方式让你去买买买,想捂住荷包是不可能了。促销活动年年推陈出新,让人眼花缭乱,就恨自己当初为什么不好好学数学。

办公室的小哥哥小姐姐早就开始不淡定了,各种交定金、加入购物车。有些人沉迷于反复筛选,有些人在反复筛选的过程中不断新增或删减清单,有些人患上了包邮、满减强迫症。偷偷看了一眼他们的购物车,咦,怎么好像有的东西我也很需要哦……

明明每年买了以后都会后悔,有的商品买了一年都没有用完,可在商家的“花招”前,就是控制不住要买买买。这些“症状”是不是也正在发生在你身上呢?对此,蝌蚪君给诸位buyer一些科学的建议,让你尽量买了不后悔。

1 交易效用偏见

我们在消费决策的时候,应该只考虑商品的用处和价格,性价比才是最重要的。但在实际中,人们通常买了一大堆用处很小或者压根没用的商品,就是因为在购买时,我们还会受到交易效用的影响

交易效用简单来说,就是我们参考价格和实际价格的实际差额或者比例差额。一般而言,实际价格低于参考价格我们会更倾向于购买,比如“双11”的降价,参考价格就是原来的价钱,而实际价格是活动期间的价格,这就使得很多人由于交易效用的影响购买一些事后对自己没用的商品。

交易效用偏见会导致不理性的消费决策。我们在购买商品时,应该注意的是在当下我们可以购买到什么(以什么样的价格),以及它现在或者以后对我的重要性(我们的需要程度)。

一句话:买最对的,而非最便宜的!

2 沉没成本误区

这个也很常见。你在网上逛了一天,犹豫要不要买,如果活动快结束了,你就心想:都逛了一天了,不能白逛,买了吧。我们考虑的永远是不能让我原来的投注白下,期待着购买一件商品能够使自己原来的投资变得有价值,这就陷入了沉没成本的误区。我们在购买一件商品时,应该考虑的是我们现在的付出和获得的收益的相对比值。

其实,沉没成本对我们生活的影响非常大,它影响着我们的理性决策。沉没成本经常会导致我们考虑过去的付出而在一件事情上浪费更多的时间、财力和精力。我们在购物的时候,应该只对现在考虑,不要纠结于过去已经发生无法改变的事情。

一句话:当你已经浪费了大量时间,就不要再浪费金钱了。

3 联合评估误区

人们在购物时,喜欢货比三家,这里做的就是联合评估;而与之相对的是单独评估,就是你不进行对比,只是对单独一个商品的评价。

我们在做单独评估的时候,往往更注重那些容易评价的因素,联合评估则会注重一些不易评价的因素。比如说,一个音响,如果我们不进行对比评价,我们更注重它的外观、样式、造型;而做对比评价时,我们会注意到它的音质如何,降噪指数怎么样。但我们买回家后一般会做单独评估,所以音质上的一点点区别很可能是不重要的,我们在家里反而会更注重那些外观上的优势。

价格相差无几的商品一般都是各有各的优势,记住一点,买的时候可以做联合评估,买到商品后我们做的是单独评估,所以我们应该注重单独评估那些评价维度在联合评估中的优势。

一句话:花钱买开心,而不是花钱买后悔。

今天,你是不是又准备要买买买了?

祝大家今年都能买得开心,买得物超所值!

本文为蝌蚪五线谱原创文章

作者:蝌蚪君

蝌蚪五线谱

专注做权威、有趣、贴近生活的互联网科学传播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Nv9uCW4BMH2_cNUgFEa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