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总统特朗普就伊朗导弹袭击美军基地发表全国讲话后,德国《明镜》周刊道出外界的共同感受。特朗普的讲话有警告,有威胁,但传递出的最重要信号是要“拥抱和平”,不会用军事手段回应伊朗的这次袭击。过去几天,看着美伊互斗狠话,游走战争边缘,全世界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好消息是双方都不想要战争,现实是“警报”没那么容易解除——这几乎是局势分析者的一致判断。特朗普敦促各方像美国一样,放弃伊核协议。
特朗普一口气向五大国施压,敦促英、法、德、俄、中认清现实,摆脱伊核协议,称要共同努力同伊朗达成使世界更加安全、和平的协议。但在《金融时报》看来,恰恰相反,这些国家应保持中立,加紧寻找通过谈判解决伊朗核问题的途径。该报说,要降低中东燃起战火的风险,唯一方法就是通过外交手段解决有关伊朗核雄心的问题。最近几天的事态发展或许只是让这项任务变得更困难。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耿爽回应称,中东局势紧张升级,伊核问题也面临严峻挑战。美国单方面退出伊核问题全面协议,无视国际法和国际义务,对伊进行极限施压,并阻挠其他方履约,这是伊核紧张局势的根源所在,也应该是各方客观公正处理伊核问题的基本出发点。耿爽指出,全面协议来之不易,是业经联合国安理会决议核可的多边外交重要成果,是国际核不扩散体系和中东地区和平稳定的重要支撑,是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的重要组成部分。
英国首相致电伊朗总统鲁哈尼,敦促伊朗结束对美国的敌意,但强调英国对伊核协议的承诺,称这是“目前实现阻止伊朗拥有核武器的最佳安排”。鲁哈尼则敦促约翰逊谴责美国杀害苏莱曼尼的行为,称没有苏莱曼尼打击IS的努力,伦敦不会有今天的和平与安全。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9日也在与鲁哈尼的电话中表示,欧盟将维护伊核协议。
此前,在苏莱曼尼遇害后,伊朗宣布放弃伊核协议最后一项关键限制,即“对离心机数量的限制”,伊朗的核计划将不再受到任何实际限制。与此同时,伊朗表示,将继续与国际原子能机构合作,如果针对该国的制裁取消,伊朗愿意重新执行协议中规定的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