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犯“足够”的错,比做完美的父母更重要

2019-10-12   辣妈菲也

每个孩子都是“不撞南墙不回头”的折翼天使~

身为老母亲,总是有“气得七窍生烟,但是无可奈何”的经历:

某天晚上睡觉前,我让娃先上个厕所,娃说“我没尿”,我说“不行,你刚喝完牛奶又喝了水,睡前要上厕所,不然会尿床的”;娃仍然说“我没尿!”。说了半天,最后把娃强制抱进厕所,脱了裤子按在马桶上,她还是死活不尿。我心想,既然这么坚持,那可能真的是没尿吧,那么洗洗睡吧。

结果你一定也猜到了,大半夜,娃醒了,在我旁边叫唤“妈妈,我尿床了”,我一看,大面积灾荒,睡衣、睡袋、床单、被子全弄湿了,臭气熏天。

我简直是气得七窍生烟,然后马上又被“对孩子宽容一些”、“不要轻易骂孩子”、“正面管教”的老母亲觉悟附身,只好长叹一口气,把娃带进厕所简单清洗,换了干净的衣服睡袋,让她换到大床的另外一头继续睡。

犯了错却又没有遭遇恶骂的娃,瞬间变得极其乖巧,我问她:“你现在知道了为什么妈妈睡前一定要你先上厕所才睡觉了吗?”,她点点头说“知道了。”;

我又说,“大人说的很多话都是有他们的道理的,因为有的事情大人能预见结果,但是小孩子不能,这就是为什么有时候需要小孩子听大人话的原因,你懂了吗?”

娃再次温顺得像个小羊羔,“懂了。”;

“那你以后会听妈妈的话了吗?”

“会的会的。”

于是一场尿床事故在母慈子孝中结束,娃没受到什么心理摧残,很快又睡着了。

我却有一丝感慨:每个娃都是“不撞南墙不回头”的牛脾气,那南墙,任你苦口婆心或强势阻拦千百遍,娃仍然是不管不顾地非要撞上去,直到ta撞上了,撞疼了,撞伤了,才可能真正身体力行地认识到:这墙以后不能撞。

所以我们做父母的,完全拦着他们不去撞这南墙,不仅很累,而且根本做不到。

但这南墙撞的成本有大有小,有的甚至会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和伤害,这些都不是想帮助孩子避免就能的。

所以我们所能做的,只能是——在任何“可以承受结果和损失”的南墙面前,尽量放手让她撞吧。

甚至有的时候,我们做父母的,还得“创造南墙让孩子去撞”,因为它的确是一种人类的认知规律的必经之路。

菲爷最近听书听了一部文学作品《吉尔伽美什史诗》,它是英雄主义文学的师祖,往后任何英雄的成长都离不开这三部曲:

第一,在现有的生活中遇到了问题;

第二,踏上了冒险的奇特征程;

第三,回到最初的生活,但最后达成了某种人生感悟,升格为有人性温度的英雄。

文学作品,往往就是人性的真实呈现:在孩子成长为成人的过程中,其实也是一部英雄的成长史,各种撞南墙的冒险历程是其中的一种必须。

而且,撞南墙的受益,不仅仅是在认知上的“哪些事情能做哪些不能做”,更是情绪管理上,让孩子去体会挫折感和难过、焦虑,从而才能学会“拥有人生的幸福感”。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总是容易在“致力于做一个完美的父母”的驱使下,尽一切可能,避免孩子体验到哪怕一丁点的不适、焦虑或者失望。

这种行为方式很容易造成的一个后果是,没撞过南墙的完美童年经历,反而会剥夺孩子成年后的幸福感。

因为当孩子长大,面对正常的犯错和挫折,就以为事情严重出错了。

例如,父母往往会尽量避免让学步儿童有摔倒甚至摔疼的经历——这不仅仅在学步过程中,也在孩子成长的一系列生活体验中。

如果你不让孩子体验那刹那间的困惑,让他亲身体会到跌倒的挫折感,并且试图自己爬起来,她就不会知道难受是什么感觉,以后在生活中遇到麻烦时也不知道该如何应对。

这些孩子上大学时,会因为最小的麻烦发短信给父母求救,而不会自己找办法解决问题。

假如孩子时常有机会摔倒,而且父母允许自己不那么急切去教孩子“下次一定要避免”的话,那么孩子可能更倾向于去学习正确的情绪管理:“刚才有一秒钟挺吓人的,但我现在没事儿了。如果有不快的事情发生,我能自己摆平。”

其实,多数情况下,孩子会自己应付得很好,但很多父母永远弄不懂这一点,因为他们忙于在孩子不需要保护时,过早伸出援手。

让孩子犯足够的错,不仅仅是为了“避免”未来让孩子犯错,那是不可能杜绝的,而更加是为了,让孩子能够用更平和的态度、更理性的方式,来对待犯下的错误。

很显然,我们80后这一辈人,小时候可得不到这么宽容的待遇。

这种呵斥和苛责让我们很难平和地对待自己会犯错这样的现实,相反,它往往是培养了某一种“应激反应”——我们会下意识地试图去掩盖它,或者第一时间把责任推脱给别人,例如那个熟悉的“是猫把花瓶打碎了”的童年故事。

事实上,这样的“应激反应”延续到成年以后,会给生活和工作中带来非常不负责任、不成熟的面对客户的行为。

所以,在一些组织中,管理者认识到了这一点,不得不采取一些强制措施来扭转我们自小就形成的面对犯错的“应急行为”。

例如,在所有对航空飞行员的管理规范中,都要求对航空人员犯下的任何错误,不能进行惩罚。

因为一旦进行惩罚,就会有人为了避免受到惩罚,而隐瞒可能出现的错误。而一点小小的隐瞒,很有可能就会酿成大错。

最近的一本畅销书《原则》的作者、桥水公司创始人Ray Dalio也在他的书中阐述了这样一种管理理念:

“我坚持在桥水采取问题日志的做法:如果事情出了岔子,你必须写入日志,写明其严重程度、谁将为此负责。但我们不会苛责其中的任何人,只要错误发生了,记入日志,你就没事;但如果没有记,你就会大麻烦。”

通过这种方式,大部分问题都会在被呈送到管理层之前就解决了,这比总是要让管理层不得不把问题找出来要好得多。

作为父母,我们不能忍住总是去帮孩子避免竞争和本应当经历的挣扎的话,也许他们的成长会变得更加艰难。

欢迎来到辣妈菲也,让我和你一起唠嗑婴儿屎尿屁和婚姻百味。辣妈菲也(spicymom2014),从神经大条、没心没肺的文艺青年,变身三头六臂、金光闪闪的妈妈;从通信业世界500强海外骨干,变身回国女性创业者;从科学育儿、正面管教到麻辣毒舌的管窥婚姻、女性觉醒;愿我像一个人格鲜明的闺蜜,一路陪伴你左右。

#聪明孩子养成记##0-6岁育儿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