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警70年| 临江门岗亭:市民眼中永远的“重庆第一岗”

2019-08-08     平安渝中

“我如果爱你,绝不像毒辣的骄阳,在千万次微笑与敬礼时灼伤你;我如果爱你,绝不像凛冽的寒风,在千万次转身与挥手间阻挡你;20年,经受烈日、雾霾、寒潮;分享霓虹、飞尘、喧嚣。只愿是你身旁的岗亭,以守望的姿态,与你站在一起。”——致重庆第一岗

2014年8月7日晚8点,曾经服务渝中区临江门地区1.2公里范围交通指挥,被誉为“山城第一岗”的临江门岗亭,完成了20年的使命,正式退役。

五年了,解放碑商圈更加繁华,迎接着来自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八方游客,地处交通枢纽的临江门路口,在智能交通组织系统的指挥下,即便每天车流量达数十万,依然有序而快捷。

五年了,不少市民途经这里时,依然会习惯性地望向路口中央,仿佛曾经站在岗亭中交警的帅气挥臂,才是确认通行的真正信号。

时至建国70周年,这个曾20年持续保持“全国青年文明号”称号的特殊岗亭,即便早已“退役”,如今岗亭的那些人、那些事儿依然令人津津乐道,“它”永远烙印在了重庆市民的心中。

第一篇 重庆第一岗

这里,是重庆交巡的第一战线。这座载誉最多的岗亭,主城最老的手势岗,延续着几代青年民警二十年的风雨兼程。

从早上7点,到晚间凌晨,工作的时钟没有将他们程序化,因为紧凑的生活,才会不断前进,所以每一次敬礼、你好、微笑、解释,祝福平安,也变得很有效率。

严整的警容、端庄的举止,严肃而认真的挥斥方遒,飞驰的汽车疾行穿梭,一个手势,一声哨响,奏响了道路流畅的乐章。

第一,是自我要求的完美高度,站在这里的每一位青年民警,都历经千锤百炼而留下。他们明白,道路上的每一秒都必须保持绝对清醒,才能确保畅通。所以每一个手势幅度、每一次动作力度、每一种脸部表情、每一套行之有效的指挥方法,都在不断强化和巩固中,尽善尽美。

第一,是荣誉和责任的传承。小小岗亭,让民警的青春岁月,在这里发光、发热。一届届岗组人爱心接力,是延续老传统、永葆青春的根源。

从扶老携幼,到交通安全宣传,再到流动车管服务站,爱民如亲,回馈社会,已成为这个优秀青年集体最可贵的基因,这样的第一,才无愧于群众的期待。二十年如一日的付出,默默无名,趋于平淡,但他们收获的,是人民的认可。

第一,是用青春的韧劲抒写的美好记忆。二十年,在创领第一的道路上,小小的岗亭站出了许多的精英、骨干。奔赴于各岗位的中坚力量,把苦涩与喜悦的回忆,都留在了不足5平米的岗亭上。从这里走出去的每一位民警都会自豪的说起:我站过临江门,在那里打过手势。

从青丝,到白发,曾站在这里的每一个瞬间,都历历在目,冥冥之中,青春,已注定与岗亭牵绊一生。

站在这里的每一位民警知道,临江门岗,已成为他们从警生涯里,最浓墨重彩的一笔,青春无悔。

第二篇 岗亭里的那些人

自1994年开始创建青年文明号以来,岗组民警用20年“接力式”的公正执法和周到服务,为他们赢得了“重庆第一岗”的美誉。 2014年8月7日,岗亭则已经完成使命,就要结束“服役”,而2014年又是临江门岗组获得“全国青年文明号”称号20周年,当时各届岗组组长及民警代表来到岗亭,既是来纪念这来之不易的20周年,又是同岗亭来做最后的道别。现场有些伤感,因为每位民警都曾和岗亭“亲密接触”,或长或短,这里有太多的故事值得回味……

第一届(1994年——1997年)

岗组组长:姜瑞华

岗组成员:姜瑞华、陈刚、景鸿、贺运灵、郭斌、杨琦、梁军、王康、余宁、沈伟、蒋勇、刘东、杨晓明、 廖再兴、刘斌、周其平、陈伦

主要创建工作及成绩:建立创建制度和规划;立足岗位,苦练基本功,树立形象;与各公交路队签定共建协议,提高执法水平;与社区贫困家庭接成帮扶对子,服务群众。

第二届(1997年——2000年)

岗组组长:郭斌

岗组成员:郭斌、辜文学、邱羽、曹勇、张渝、卢杰、王洪刚、李雪冬、古启源、冯涛、刘德坤、李春雨、张超、陈为祺

主要创建工作及成绩:推行文明执法、普通话服务和掌握基本英语对话,纠正违章时坚持“一上前、两个礼、三个请、四句话”;建立“临江门岗组荣誉室”;建立“少年交警学校”;资助“交警希望小学”的彭世兰等四位学生完成学业。

第三届(2000年——2002年7月)

岗组组长:辜文学 副组长:张渝、古启源

岗组成员:辜文学、张渝、古启源、卢杰、汪洋、王洪刚、冯涛、刘德坤、李春雨、张超、陈为祺、李涵、赵宇

主要创建工作及成绩:推行“交接班仪式”并使之成为当时的一道风景线;在全市交警系统率先向全社会发放“青年文明号服务承诺卡”、“民意测评表”和聘请“警风监督员”;与其他行业系统的青年文明号积极开展共建活动;在“畅通工程”中与公交路队和周边单位开展“共建文明畅通路”和“共建文明站”活动;开展“警务进社区”活动,深入社区街道、“棒棒”公寓、建筑工地、公交路队开展宣传活动。

第四届(2002年11月——2005年6月)

临江门队队长:蔡渝 副队长:李涵

临江门队成员:蔡渝、李涵、张渝、古启源、周传农、汪洋、李雪冬、冯涛、陈为祺、李常江、杨益、姚恒江

主要创建工作及成绩:根据交通情况的变化,延伸岗组的管控范围,由点到线进行交通宏观调控,并总结创造出“可变车道”、“停车线前移”等科学疏导交通的手段,在交通流量大于道路通行能力的情况下,确保了临江门地区的交通畅通;将青年文明号创建活动和“五进”宣传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在辖区11个居委会、6所学校和24个有车单位设立道路交通安全教育室和派驻宣传民警,并延伸出“交通安全进餐厅”、“交通安全进车厢”等新的交通安全宣传形式。

第五届(2005年6月---2007年8月)

临江门队队长:唐辉

副队长:李涵、冯涛

临江门队成员:唐辉、李涵、冯涛、陈为祺、杨益、姚恒江、李春雨、吴达勇、赵卫、王静、江男、游祥志、

主要创建工作及成绩:系统总结岗组十年来创建青年文明号的历史和经验,收集整理岗组十几年来的档案资料,进行系统的归类和建档,实行电子化管理,重新修缮岗组荣誉室。致力于将临江门岗组打造成为青年交通民警的教育、培养基地。在五进活动中拓展思路,开创新方法。组织青年民警加强对业务知识的培训,对法律知识的掌握,提高自身素质。学习英语、哑语,提高为特殊人群服务的能力,延伸服务的触角; 2006年6月岗组开始资助市聋哑学校学生,并直至其完成学业。加强与共建单位的交流与共建,让临江门的精神发扬光大。

第六届(2007年8月---2010年2月)

临江门岗组组长:杨益

岗组成员:何亮、胡麟、马野、刘长明、黄朝阳

主要创建工作及成绩:继续传承和发扬岗组好的做法和经验,着力打造岗组精神。

第七届(2010年2月至今)

临江门岗组组长:马野

岗组成员:邹昌杰、石小犇、周俊、唐治国、陈兴文、徐碧

主要创建工作及成绩:着力探索新型勤务模式下的岗组工作。继续加强岗组青年文明号创建工作,传承岗组好的传统。

第三篇 岗亭的那些事儿

作为重庆最老的交通手势岗,临江门岗亭从1994年正式成立,一直到2014年正式“退役”,20年来岗亭曾经历过6次大变脸。

·第一个岗亭:水泥桩插伞(1994年以前)

仅仅是块有个插伞洞的水泥桩,雨天或太阳天,民警便找来一把大伞当顶。几个小时站岗下来,民警不是被雨浇得透湿,就是被晒得汗流浃背。岗亭底座很矮,车辆似乎就在眼前呼啸而过。

岗亭很小,管辖区域也小,只有临江门路口及岗台周边50米内区域。尽管如此,那时的临江门岗组,就开始树立形象:与各公交路队签订共建协议,提高执法水平;与社区贫困家庭接成帮扶对子,服务群众。

·第二个岗亭:有了亭盖(1994年-1997年)

等到有顶的岗亭来到临江门路口时,临江门岗组已成功获得“全国青年文明号”称号。第一届岗组组长姜瑞华从北京捧回的“全国青年文明号”奖牌,就悬挂在岗亭的顶梁上。

由于解放碑地区车流增多,岗组管辖范围也开始延伸,五四路路口也被纳入管辖范围。这个时候的岗组民警,在加强业务素养的同时,有了“双语”要求,不仅要掌握普通话,还要求掌握基本英语对话。

·第三个岗亭:装上空调(1997年-2000年)

岗亭虽小,却加装了空调,极大程度缓解了岗组民警“夏天流汗,冬天手僵”的执勤环境。临江门岗组也把更多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在全市交警系统率先向全社会发放“青年文明号服务承诺卡”、“民意测评表”和聘请“警风监督员”;在管辖区域不变的前提下精简人员,保证效率最大化。

·第四个岗亭:底座升高(2000年-2005年)

临江门岗组的管辖范围再度延伸:沧白路—临江支路(含江家巷、五四路)—临江路—临江门路口—北区路,全长1.2公里。路面交警执勤危险系数增加,为保障执勤交警安全,岗亭将底座提升两步台阶。

根据交通情况的变化,延伸岗组的管控范围,由点到线进行交通宏观调控;创造出“可变车道”、“停车线前移”等科学疏导交通的手段,确保了临江门地区的交通畅通。

·第五个岗亭:大方顶岗亭(2005年-2007年)

2007年,服役3年有余的第五个岗亭开始变脸。这个岗亭见证过临江门岗组最“人丁兴旺”的时候。这一时期,岗组人数多达12人,管理范围也从最初的1.2公里,延伸到约10公里的辖区范围。

作为服役时间较长的岗亭,这座大方顶岗亭频繁遭受过往车辆的“亲密接触”——岗亭上多处被汽车擦伤。

·第六个岗亭:集众家之长(2007年-2014年)

2007年12月18日,第6任岗亭正式投入使用。这个岗亭,变方顶为圆顶,并集聚了前5任岗亭所有功能:增加了电子显示屏,可用来发布温馨提示语,放置了收音机,可随时收听路况,便于民警随时调整临江门路口的交通组织;加装了5个风幕机和两台冷暖空调,解决了执勤交警的暴热之苦;为防止岗亭再度被过往车辆“亲密接触”,建筑上,专门采取了一些特殊办法,使其基础牢固。

岗亭退役,但是岗组的民警将继续在临江门区域开展正常的交巡勤务,一如既往地维护道路安全、畅通。十多个寒暑的更迭,十多个岁月的沉淀,临江门岗组正迈着稳健有力的步伐在新的征途上开拓进取,也许会遇到荆棘,也许会经历风雨,但是临江门人传承下来的精神将激励我们继往开来、奋勇向前,为开创临江门岗组的美好未来努力拼搏。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NoTcCW0BJleJMoPMs3c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