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了伏,各大菜市上,卖苦瓜的摊子,渐渐的多了。
苦瓜原产于东印度,在明代的一些典籍(如《救荒本草》、《农政政全书)中有所提及,此前,并无记载。这说明,中国引进苦瓜不会太早。
李时珍《本草纲目》上说:“苦瓜原出南番,今闽、广皆种之。五月下子,生苗引蔓,茎叶卷须,并如葡萄……青色,皮上痱如癞及荔枝壳状,熟则黄色自裂,内有红瓤裹子。瓤味甘可食。”
因为表面疙里疙瘩的,像个癞蛤蟆,所以有的地方也叫它癞瓜。还有的地方管苦瓜叫做凉瓜,就是因为它吃进去以后清热祛火,带给人清凉之气。
苦瓜味道偏苦,性质偏寒。最初只用作观赏,后来作为食用。苦瓜本身有苦味,但是它与别的鱼、肉等同炒同煮,绝不会把苦味传给对方,所以有人说苦瓜“有君子之德,有君子之功",誉之为“君子菜”。
中医认为,少量适量进食苦瓜能增进食欲,帮助消化,还能够清热解毒,同时具有利尿的效果。
所谓增进食欲,就是夏天容易出现食欲不振,苦夏的情况,人会烦渴、没有胃口,这时候稍微吃点苦味的东西,能够除烦渴、开胃。
所以,我们夏天经常做凉拌苦瓜或者清炒苦瓜。这就跟我们吃点苦味的东西,或者喝苦味的茶一样。
需要注意的是,苦瓜性质偏寒,吃得过头,不仅不会增进食欲,反而会败坏胃口。所以吃苦瓜既要利用它的优势,又要平衡它的寒性。我们就用辣椒爆炒苦瓜,两个寒热平衡,就有利于消化吸收。
另外,鸡蛋也是寒凉之物,苦瓜炒鸡蛋这两者加在一起,寒性很大,建议大家要少吃。
虽然是一种蔬菜,但是苦瓜也具备一定的药效,有发烧 、口渴 、心烦症状的人可以用苦瓜干加上适量绿茶泡水喝;身上出现红肿热痛的痈肿疔疮的时候,也可以把苦瓜切片贴敷在患处表面。
还有的出现目赤肿痛的,也可以把苦瓜榨汁或者煎汤服用。夏天容易长痱子,用苦瓜煮水擦洗皮肤表面,可以清热、止痒、祛痱。
在中医古籍《滇南本草》中特别记载,苦瓜可以解毒,治疗丹火毒气、恶疮。所以我们现代人常得的带状疱疹,也可以通过外敷苦瓜或者食用苦瓜来达到清热、解毒、止疼的功效。
在清朝王孟英《随息居饮食谱》里说:“苦瓜清则苦寒,涤热,明目,清心。可酱可腌。"但是,本身身体较寒的人要少吃或者不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