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注意到一个现象,很多学校的老师,喜欢听话、学分高的学子;而成绩平平、不服老师教导的“学渣”,被老师划在了“圈外”,虽说老师应该对学生一视同仁,差生需要更多的指导和精力,但是,老师把学生按学分进行划分,也是实际存在的现象。
事实上,差生不完全是老师单独一方的责任,父母也应该领走一份责任。有的家长也跟老师做了沟通,想提升娃的成绩,把更多的希望寄托于老师一身,往往结果有些失望。如果老师有好的方法,就不会由于见不到家长就自行放弃。父母记得与娃交流,共同解决所面临的困境,这中间也需要老师的参与,家长要出面跟老师沟通。毫不知情的情况下,直接找老师寻找答案,这条路也能走,只是会比较难。
从其他方面来看,差生不被老师看好,不全是坏消息。当一个学生被重视和关照时,会收获更多赞美和奖赏,自然对其有帮助。这不等于差生不被老师重视,就会变得不可收拾。平时不被重视的差生,可能会拥有更平和的心态,因为已经习以为常了,不会打小小的打击太当回事。而经常被老师夸的娃,由于对其有更高的期望值,突然不被夸赞了,心里会有一种失落感,抗挫能力会弱一些。
所有的事情都不是绝对的,如果一个学习不错的学生,被老师所重视。倘若转学或更换老师,学校(老师)看问题的角度不同,或许不再被重视,父母也要有这方面的考量。一个学生,不可能受到所有老师的优待。因此,在学校里,小孩是否被老师重视,对其发展并不是最重要的。只要小孩没有受到歧视,无需过度担忧。同时,也应让娃知道,你不是为老师而学生,或许你的成绩好坏,与老师是否重视你无关。
笑笑在幼儿园是一个受老师待见的小女孩,不仅听话,也懂礼貌。可是幼儿园毕业后,进入到小学的环境里,有些让她不能适应。小学开始学习知识,突增的课程,让她感觉不能接受,这超出了他自身的能力与素质,笑笑自然也成不了被老师重视的一类学生。她内心有些失衡了,总认为老师不喜欢她,没有幼儿园的老师好,“因为老师不待见我了”。有了这样的想法,她开始厌学,成绩下滑到中下等。父母挺费心的,想要私下给老师说好话,走关系,想把她的成绩提上来。
后来,笑笑的爸爸感觉不合适。如果让小孩生存在一个被老师赞美的氛围中,无疑于将其置入一个温室环境。若教育不当,会挫伤小孩公平竞争的果敢和自信,形成对老师的依赖,以及滋生好逸恶劳的观念。所以,父母与笑笑做了一个非正式的沟通,告诉她幼儿园的环境,不是一个平等竞争的氛围,首先你享受着老师的优待,你的努力并非完全自发性的,你的动力来自于老师的赞美。但是,还有一些出色的同学,完全凭自己的努力让自己更加优秀。你要记得,学习是为了将来的自己,而不是给老师看,也不是给父母做样子。只有努力,不浮躁,收获果实,才能得到外界的认可和尊重。
聪明的笑笑很快明白了这些,她只是普通学子中的一员,如果想变得不平凡,只有不断努力学习,不再以“老师偏爱自己”作为学习的动力,也不会因为没有老师的关照,而心灰意冷,不思进取。面对现实的自己,现实的环境,一切看得淡然。笑笑从心态上做了很大改变,成绩很快已经上上升到中等水平。
对于小孩而言,父母要勤于开导小孩,避免让其活在老师的态度中,毕竟学习是自己的事情,老师只是“传道者”,老师不可能以少数学生的喜好选择授课人群,自己的表现不应受到老师的喜好左右。
一定要让娃明白一点:学习是为自己,与父母和老师无关,不管老师是否喜欢你,都要努力完成学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