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好浏阳,美美与共

2019-10-17   浏阳发布

金秋的浏阳,花香满城

盛放的,除了桂花

还有随处可见、扑面而来的

文明之花

在街头走一走

道路整洁,花草飘香

行人、车辆来往有序

浏阳越来越美丽

到路口看一看

“志愿红”遍布路口

市民以实际行动参与文明城市创建

浏阳越来越美好

进社区瞧一瞧

“黄帽子”“爱心港”等创新载体

带动万千市民当志愿者

浏阳越来越温暖

去城乡逛一逛

蓝天碧水分外怡人

崇德向善、垃圾分类、移风易俗

成为人人践行的风尚

浏阳越来越文明

……

“全民共建共享,全城向上向善”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

重塑了一座城市的

形象气质和发展内涵

城市的生活,因文明更有活力

城市的发展,因文明更有动力

城市的梦想,因文明更显张力

全民推进文明创建

目标同向、干群同心、城乡同创

全国文明城市是国家授予一个城市的最高综合性荣誉,是最具含金量的城市品牌和名片,也是反映城市综合实力和文明水平的重要标尺。

2019年是浏阳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攻坚之年。今年4月25日,浏阳召开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推进会,再掀文明创建新高潮。

“文明城市创建始终以市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实现创建为民、创建惠民。”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创建工作,始终把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作为总抓手、铁目标、高荣誉,全市上下坚持目标同向、干群同心、城乡同创。

同心共筑文明城市

提升普惠体验,让城市更友好

以人为本,美好环境是最普惠的公共产品。

随着城市的发展,家住淮川街道城东社区的菜农张裕启“洗脚上楼”,全家住进了高层小区,离老宅不远,老邻居就在左右。晚饭后,他喜欢陪着家人到浏阳河风光带散步,新建成的滨水园林景观带,可赏花、可健身、可休闲,成为家门口的公园。

最近,位于老城区烈士公园的游乐设施也全部拆除,还园于民、还绿于民。西湖山公园、天马山公园、城市广场、炮台岭公园、新屋岭公园……已建成的不断提质提档,规划中的令人期待。

66.2%的森林覆盖率,涵养着美丽浏阳的独特气质——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离梦想也很近。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浏阳是千年古县,也是全国百强县。经济社会发展的落脚点是民生,与综合实力同步提升的,是浏阳人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启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以来,浏阳市委、市政府把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来推进,全市基础设施、城乡面貌、文明程度、市民素质都有明显提升。

在标注浏阳城市未来发展方向的道吾新城,最先落子的是民生项目:道吾学校、新人民医院、三馆合建项目,既补齐了民生短板、解决了民生痛点,又完善了民生设施、提升了生活品质、推高了城市品位。

提到配套,不得不提24小时自助图书馆。2018年12月,5个自助图书馆在城区开馆,24小时开放、智能刷脸、自助借还,瞬间成为网红打卡之地,满足了市民对阅读的美好需求。到8月底,5座图书馆借阅量超过20万人次。为回应群众的读书热情,今年国庆节前,首批24小时自助图书馆“下乡”,数据与长沙、浏阳两级图书馆对接,可相互借还书。

令人想不到的是,公厕也成为浏阳的新晋网红。新材料外墙、玻璃幕墙,“厕所革命”推出的3.0版新环保公厕内,新增第三卫生间,方便带小孩的父母解决难题。婴儿护理台、婴儿安全座椅、儿童坐便器一应俱全,还有淡淡的香薰,小厕所彰显了大文明。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是为了让人们更好地生活其中,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浏阳牢牢把握“幸福感”这一核心内涵,始终围绕“创建为民、创建利民、创建惠民”的根本宗旨,推出一批人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实事工程,推动市政、教育、医疗、文化、体育、养老等公共服务全面升级,为149万浏阳人民派送民生“大礼包”。

齐心共护文明形象

让文明成习惯、成自觉、成自然

文明是自觉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之中孕育出来的,当然也是用“规矩”管出来的、用耐心引导出来的。如此,才能让文明成习惯、成自觉、成自然。

今年5月1日,《长沙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下称《条例》)正式实施。浏阳把贯彻实施《条例》作为推进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的总抓手和促推器。

为持续深入实施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着力城市管理提效,浏阳实行“最严城管令”,推动城市管理向小区、乡村延伸,不断完善城市管理标准化、清扫保洁市场化、垃圾清运一体化、摊贩经营定点化、巡查管理网格化、市政维护精细化,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基本实现常态长效。

同时,近年来,浏阳城管部门大力推行“721”工作模式:7分服务,2分管理,1分执法,通过服务先行、温情管理、人性化执法,换来了流动摊贩的支持,也赢得了各界支持。

目前,浏阳机动车保有量超过39万辆(包括摩托车),高峰期给道路交通造成很大压力。为此,交警大力推进道路交通安全整治和疏堵保畅工作,高压整治酒驾、醉驾及货车闯禁等危害公共安全、影响城市生活品质的违法行为。在推进大整治的同时,又下巧功夫开展微循环治理,方便市民出行。

养狗是个人爱好,也是民生大问题。今年,浏阳划定犬只饲养严格管理区,公安机关结合《条例》,一方面推进养犬许可制的落地,另一方面开展不文明养犬行为常态化巡查,并将严查不文明养犬行为纳入城区派出所日常工作。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文明习惯的养成也需要一个过程。在力促文明的过程中,浏阳各级各部门做到工作有人抓、任务有人落实、问题有人解决,争做创建文明城市的表率,守护城市的文明形象。

携手共树文明新风

全民共建共享,全城向上向善

城的文明,归根结底是人的文明。人心所向,正是城市文明精神所聚,而精神文明是城市品质的重要内容,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没有局外人,没有旁观者。149万浏阳人民团结一心,众志成城,齐心奏响一曲恢宏的创建之歌,争做文明礼仪的传播者、文明行为的践行者、文明创建的参与者、文明形象的维护者,共同呵护文明之花在浏阳河畔盛放!

——浏阳是一座文明之城。为提升市民文明素质,浏阳市印发《市民文明手册》16万份,在全市持续开展“十大不文明行为”整治行动和“文明从排队礼让开始”“文明交通”“文明餐桌”“文明旅游”等系列文明倡导活动。

通过几年来的持续发力,文明创建共建、共享的理念开始深入人心,不但在城区成为市民的自觉行动,在农村也开展得如火如荼。

——浏阳是一座风尚之城。移风易俗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浏阳市深入推进移风易俗工作,群众参与率、满意度大幅提升,乡风民风不断清新。截至6月份,全市党员群众共签订移风易俗承诺书25万余份,引导简约办酒1万余起,235位群众自愿签署遗体器官捐献协议。

全市推广“把话筒交给群众”“屋场故事会——移风易俗大家谈”等面对面宣传活动,各地纷纷创新开展情景剧、三句半、皮影戏等村村演文艺活动,全市2400个党支部统一开展“移风易俗从我做起”主题党日活动,6万余名党员传播文明新风,把文明风尚送至千家万户。

——浏阳是一座爱心之城。北盛镇乌龙村的任光养了600多只鸭子滞销,经过浏阳日报报道,迅速凝聚全城爱心,短短19个小时,滞销的鸭子就被爱心人士“抢光”,销售一空。

随着媒体引导力传播,滞销的农产品摇身一变成脱销的“爱心白菜”“爱心柚子”“爱心毛豆”……围绕“爱心涌动浏阳河”主题,浏阳策划开展“全城向文明奔跑”文明火炬传递接力等活动,精心打造了“爱心早餐”“爱心救生圈”“爱心冰柜”“爱心大巴”等十大爱心系列活动品牌,凝聚了不竭的爱心力量。

——浏阳是一座志愿之城。一座城市的志愿服务水平是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浏阳大力推动志愿服务组织专业化、常态化、制度化,培育了义工联、紧急救援协会、黄帽子志愿服务站、仁心志愿者等800多个优秀志愿服务组织,注册志愿者人数达到16万人,形成了“雷锋精神,人人可学;奉献爱心,处处可为”的志愿服务浓厚氛围。

民间自发成立的救援组织、森林消防队伍、应急抢险队伍已成为政府的重要辅助力量。在扶贫济困、爱心助学、社区服务、紧急救援的路上,他们匆匆的脚步、忙碌的背影,成了这座城市最温暖、最靓丽的一道道风景。

——浏阳是一座好人之城。“淳风美德润浏阳”系列活动入选中宣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百招;浏阳常态化开展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最美人物先进典型评选,先后有1人获第四届、第五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17人入选“中国好人榜”,10人入选“湖南好人榜”,100余人荣获长沙市级文明荣誉,他们如同一支支闪亮的火炬,放射出一束束耀眼的精神光芒,传递道德的无穷力量。

一座城市的美丽,靠花靠草靠景色

但一座城市的温暖

则必须有向上向善的道德做底色

人人崇德,风气归善

人人向善,花香满城

来源 微浏阳

编辑 罗娜丨审核 罗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