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日,苏州独墅湖畔,一江之隔的南通新增长极、江苏新出海口——通州湾的发展机遇,在这里引发关注。当天,南通在苏州举办2020通州湾新出海口跨江融合发展恳谈会,推介“大通州湾”的发展优势,促进苏通两地跨江融合。恳谈会上,20个重大项目签约落户通州湾,总投资达625亿元。
4月8日,南通党政代表团赴苏州学习考察,取经苏州“三大法宝”,两地签订苏通跨江融合发展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进通州湾长江集装箱运输新出海口建设,成为合作的重要内容。20天后,南通再度跨江南下,将通州湾的一纸蓝图带到苏南,具体推动落实两市的合作约定。
2020通州湾新出海口跨江融合发展恳谈会在苏州举办。
来自苏州、上海、南京等地的40多位上市公司负责人,以及近200名企业家,苏通两地园区负责人应邀参加恳谈会。
如果说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是一盘“大棋”,通州湾便成为其中一枚亮眼的棋子。2019年,规划建设南通通州湾长江集装箱运输新出海口,正式写入《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通州湾,也作为南通新增长极被寄予厚望,南通正举全市之力重点打造。
事实上,经过多年的论证研究发现,通州湾滩槽格局长期稳定,具备系统性建设30万吨级以内各等级码头泊位的良好条件,是江苏沿海不可多得的天然良港。
南通市委书记徐惠民推介通州湾发展机遇。
“湾区经济”,这两年成为区域经济中的热词。打造并提升中国的湾区经济,正成为推动中国经济战略转型、重塑全球经济格局的重要一环。看准通州湾“湾区经济”发展优势和前景,今年初,南通整合散布在南通206公里海岸线上的洋口港、通州湾、海门港和吕四港,组成“大通州湾”港区格局,以“湾区经济”思维推动国家战略在南通落地实施。
南通市委市政府赋予通州湾的定位是,打造“一带一路”对外开放新门户、长江经济带江海联运新枢纽、长三角高质量发展新样板和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新支撑。
大视野需要大格局。通州湾新出海口陆域规划面积210平方公里,港口规划面积97.9平方公里、岸线长度86.3公里。目标是“一年建设、两年开港、三年成规模”,确保今年6月开工建设、明年开港运营,为长江经济带沿线地区以及苏南、上海等长三角地区企业出海降低成本、提供便利。
一批重大项目签约落户通州湾。
在国家战略加持下,又适逢江苏生产力布局调整,通州湾正成为客商投资和产业转移转型的首选之地。南通市委书记徐惠民透露,7个百亿级重特大产业项目已经落户大通州湾,千亿级的临港绿色高端产业基地呼之欲出。
记者了解到,这7个百亿级项目分别是中天钢铁、华峰超纤、金光造纸、桐昆聚酯一体化、通州湾煤电超临界机组、如东风电、吕四风电,其中中天钢铁总投资达1000亿元,一期计划投资就高达458亿元。
此次南通赴苏州专门举办恳谈活动,推介通州湾发展机遇,正是源于苏州和南通两地产业的高度互补性和协同性。
苏州,正成为南通追赶的目标、学习的榜样。
苏州,是“中国最强地级市”,在自主创新、载体建设、产业培育等方面,有许多值得南通学习的先进经验,而南通优越的资源禀赋和良好的产业基础,为苏州产业拓展提升提供了广阔空间。
如今在江苏,恐怕没有哪个城市像南通和苏州这样密切互动。2月份开始,南通在全市掀起学习苏州“三大法宝”、答好南通“发展四问”的思想风暴;苏州的专家学者、发展亲历者,近期也频频到南通各地传经送宝;4月8日,南通党政代表团赴苏州学习考察,沿着苏州“三大法宝”诞生地,汲取思想解放、干事创业的精神力量,两市还签订苏通跨江融合发展战略合作协议。
通州湾,被视为两地新一轮跨江融合的新热土。“苏州需要大用地量、大吞吐量、大建设量支撑的企业,通州湾能够成为产业梯度转移、增量发展的承接地。”南通市委常委、宣传部长,通州湾示范区党工委书记陆卫东说,随着多条跨江通道的建成、高铁的规划,通州湾将完全处于苏州核心区一小时辐射范围内,“通州湾已不仅是南通的通州湾,更是苏通合作的通州湾。”
恳谈会上,一批项目纷纷看好通州湾发展机遇。共有20个重点项目集中签约,分别落户通州湾主体功能区、洋口港片区、吕四港片区以及海门港片区,涉及智能装备、新材料、新能源、现代服务业等,总投资额625亿元,其中单个项目最大投资额达200亿元。这些项目的落户,对于通州湾健全产业链条、加快产业集聚、完善功能配套、促进港产城融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郭小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