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薪”是假,“尝胆”是真,原来勾践“尝胆”不仅仅是发愤图强

2020-09-25   岁月的交错

原标题:“卧薪”是假,“尝胆”是真,原来勾践“尝胆”不仅仅是发愤图强

说到“卧薪尝胆”,大家脑海中就会浮现出越王勾践刚开始的忍辱负重以及后来的一雪前耻。越王勾践的经历充满着正能量,历来被人们所称道。历朝历代亡国之君往往下场凄惨,有的君王不堪受辱选择自杀而亡,有的贪生怕死选择归顺新王,只有极少人会选择忍辱负重且暗中准备复国大业。越王勾践就是如此,越国被灭后,他从高高在上的君王一朝沦为阶下囚,吴王为了侮辱他,几乎将人的聪明才智发挥到极致。可以这么说,越王在吴国活得很没有尊严,随便一个奴婢都可以随意践踏他。

昔日吴国和越国两国军队在太湖大战时,越方军队就节节败退,越王不得已向吴国夫差求和投降,为了表明自己的诚意更是自请当夫差的奴仆,把以往君王的尊严抛之脑后。不得不说勾践的隐忍非常人能及,因此才能在吴国成功获得了夫差的信任,成功回到了越国。回到越国后的勾践苦心经营,终于灭掉吴国以报仇雪恨,这就有了卧薪尝胆的故事。

说到卧薪尝胆这就很有意思了,根据可靠历史记载勾践确实是尝了苦胆,但卧薪似乎并没有。在左氏传说中,有个学者曾说道吴国君王夫差“坐薪尝胆”,著名北宋文学家苏东坡在拟孙权答曹操书中,还曾笑着调侃道孙权“卧薪尝胆”。这就有意思了,卧薪尝胆的主角居然都不是越王勾践。难道让人们津津乐道传承的故事难道是虚构的?事实上在一些史书中,还是能够看到记载勾践尝胆的事迹,但是关于卧薪确实没有任何文字记载,看来多半“卧薪”是虚构的,但是尝胆却值得肯定。

说实话“胆”的味道真的非常苦涩,正常人都受不了这个味道。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越王勾践总是尝胆呢?其实主要有三大方面的原因。第一方面就是:经常尝胆能够定期提醒自己昔日所受到的苦楚,以达到警醒自己发愤图强的目的。不要忘了过去所受到的屈辱,不要贪图当下所享受到的欢乐, 这样才会忘不了当初那刻骨铭心的恨意,这样才会全心全意努力发愤图强。尝了胆才会有坚定的信念和意志,来辅助越王勾践打败吴国夫差。这与流传千年的版本相符,属于纯纯的励志片。

但是第二个原因并不那么可喜:平日里胃口不好,尝尝苦胆可以起到开胃的目的。在《吴越春秋》里准确记载了越王勾践尝苦胆的意图。大概文字意思是自从他为吴王试病后心里就一直有阴影,再加上嘴里面老是有异味,因此吃食物总是提不起食欲,为了能够开胃,所以尝尝苦胆刺激下味蕾。如此可见,心理方面的影响对于越王勾践还是很严重的。明明身份高高在上却在吴国受到奴隶般的待遇,这远非常人能忍。

第三方面的原因看似有一点成功学的味道:越王勾践在给越国百姓起榜样的作用,带动越国全体百姓一起努力。要想打败强大的吴国,只靠越王勾践一个人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发动全体上下百姓一条心,才能够撼动当时强大的吴国。越王勾践这个故事之所以能够被后人所广为流传,就是因为这个故事本身充满着正能量。它代表着人类非常美好的一种品质,那就是吃苦耐劳和坚持不懈。

不可否认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可能会有些夸大其词,但他的确一直在默默地坚持不懈的努力提升越国综合实力,最终成功打败狂妄自大的夫差,以达到一雪前耻的目的。从某个方面来说,越王勾践真是个英明的帝王,他懂得审时度势,也能及时放下身段去迷惑敌人,所以后来才有了越国的大胜。不得不说他是位能伸能屈的好帝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