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成都论坛一名网友发表一篇题为《 什么情况下,我坐公共交通工具会坐过站?》的贴文,在上班族眼里,每天乘坐不同的交通工具是什么样的体验?让我们来看看这位网友的用心分享吧!
以下为网友原帖:
一、太挤:肉体凡胎难以突破一层层肉墙。
作为一个每天需要赶地铁的上班族来说,最容易坐过站的就是乘坐早高峰的成都地铁一号线了。我是要坐7号线到火车南站再转1号线到高新。虽然全程只有5站,但是往往要耗费50多分钟甚至一个小时。上班所耗费的时间一大半都在火车南站等候一号线的时候。其拥挤的程度简直惨不忍睹,导致每个地铁门口必须安排一个身强力壮的保安,总是嘶吼着沙哑的喉咙,呼喊着:“排成两列,中间留出一条道!”,“不要挤!挤啥子!注意安全噻!”。我算了一下,大概每一两分钟,就会有一趟车,但是每一趟车只能挤上一两个人,如果有人挤车技术稍微好一点,则可能会有3个人挤上。大概为了缓解交通的压力,大概在8点10分左右会有一趟空车,这个时候,就是大家使出浑身解数的时候了,不管怎样,都要挤上去。
(数不清的人头)
即使你光荣而成功地挤上了开往高新的这一趟车,好不容易打通关,精神却依旧要高度紧张,需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心里要盘算着怎样才能穿过厚厚的人墙,才能在有限的开门时间内顺利的挤出去。如果没有挤出去,哈哈,恭喜你,成功坐过站了。于是,上班迟到的命运已经围绕在你的身旁。
今天,我就不幸中招,在高新站的时候没有挤出去,我的身体与那扇门虽然仅有0.01分的距离,却只能眼睁睁看着它关闭了厚厚的门窗。看来,挤地铁的功夫还需要多加修炼,说不定哪天就能“得道升天”了。
二、太练听力: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不知道大家在乘坐公交车的时候有没有遇到过公交车内的报站声音特别小,甚至没有声音的情况。此外,也有虽然车内有一个滚动的报站的屏幕,但有的时候却连屏幕也是坏的情况呢?
想到自己在高中的时候,公交车司机到站的时候往往大会喊一声:“XXXX站到了哈,下车的赶紧!”这样自己也很少会坐过站。后来,虽然改成了机器报站,但不知道为什么,有的时候报站的机器声音特别小,一不留神就会坐过站。
除此之外,公交车站名太相近,一不留神就跳过了。比如成都的137和136公交车站,就存在这样的情况。站名几乎用“一二三四段”、“东西南北”、“内外侧”等方位词组合而成,简直逼疯成都人。锻炼听力的时候又到了。我坐这辆车的次数比较少,但是一旦坐上去就不能放心大胆的耍手机,而是要死盯着导航,生怕错过了。
(令人目眩神迷的137公交车站名)
因为公交车坐过站相对地铁来说要麻烦很多,往往需要走一段路才能到达相反的站点,并且还要经过一段漫长的公交车等候时间。所以,乘坐公交车的上班族们就一定要集中注意力看着自己手中的导航了。千万不要被站名迷惑了双眼~~~
关于在成都乘坐交通工具,你有什么故事或者想法和建议分享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