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安,绝无仅有的李安

2019-10-21   伶小姐是大娱乐家

1954年出生的李安,今年已经65岁了。

而《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诞生于2014年。

换句说,李安是近60岁的时候才开始钻研电影技术的,天哪,大多数人的这个年纪,已经退休在家养老了。

“3D、4K、120帧让看电影不再是别人的故事,你将会身临其境。”

《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通过大阅兵将观众瞬间拽入万人之境,此次《双子杀手》则是有大量精彩的打斗、飞车、爆破、枪战等动作画面,理论上来说,其实更适合展现120帧技术的卓越。

在高速的动作切换下,容不得半粒沙的失误。

主角和自己的影子在显微镜里你死我活。枪战,爆炸,华丽酷炫的多,敢像李安在这片子里只顾着写实的少。实在到宛如一场又一场新闻里记录的恐怖分子作乱的质感一样。突如其来,真实到不真实。


除了对动作武戏的反叛和革新。

这部《双子杀手》更让人动容的是,李安依然在试着用电影和我们好好拥抱,比起什么流星那种不知所谓的梦呓,他竭尽所能通过电影里能实现的所有配合着光影克服我们的恐惧,试图帮助我们接受各种难以接受的一切的温柔与善意,才是李安和他的电影最为珍贵难得的。

杀手亨利即使强到一颗子弹射中行驶火车中的人,但对于恐惧本身仍然无法克服。所以,从头至尾他都在和自己(克隆体小克)打斗直到最后握手言和,睡个好觉。


李安从《喜宴》《饮食男女》到《少年派》和《比利》再到现在的《双子杀手》都在教会我们如何接纳自己,然后将自己那些不被世人接受的欲望与情绪妥善安放。

包括《色戒》里绝过张爱玲的,无血腥,不爱情的精准与真实。


这就是李安,用一部部电影挑起战争,又用一部部电影平息战争,挑明了所有言不由衷,揭露了那些表里不一,所以,no war。

以退为进,连根拔起,李安醒着做梦,以梦挑衅人性,随后治愈现实的本领和勇气,在华语影坛独树一帜。


就像李安的《比利利恩的中场休息》我连名字都念不顺溜,演员除了暮光女,我一个也不认识,而且还是英文发音,可坐在电影院里我还是为他哭了好几次。

真的,李安的电影你每次看都会害怕,为什么这个导演总清楚我们哪里生病,而且每次都有药。

一群总伊拉克回来的士兵,统称B班。在美国中场休息一天,晚上再回到战场继续杀敌。他们是真正的军人,用枪杀死过敌人,而且暂时活了下来,这样的人在哪儿都应该被称作是英雄,果然,阳奉阴违的媒体们绝对不会放过任何一个可以炒作的机会,逮到了士兵们,让他们参与娱乐活动,赚点钱,赚点人气。


后来,所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被媒体和虚荣过度占有的时代,战士们被迫在媒体面前接受采访,说说那些她们在战场上不堪回首的过去,媒体和记者们就知道咄咄逼问,而富商和娱乐公司的制作人想尽各种办法在她们身上活得赚钱的机会。

但是同样面对曲解和无礼对待,士兵们可不像李女士那样温柔,他们的班长直接以“我们只知道上阵杀敌,你想要获取石油,你去炸你的,我们杀我们的。”这句话翻译过来就是,我们不是一路人,你的事我们不感兴趣,我们的事也不关你事!

你看,多解气。每天我们都会遇到那么几个自以为是以友善的嘴脸满嘴喷粪的禽兽,李安告诉我们,遇到别客气,请打脸!


电影里的这帮战斗英雄,没人关心他们在战场上的安危,没人安抚他们受惊过度的心,反而要他们在碧昂丝的后面,伴舞,然后像个木头一样的站着,被人当作小丑玩乐。

还有所谓的生意人,只花五千块买他们的故事,拍成荡气回肠的电影,告慰市场。

拒绝还是拒绝,打脸继续打脸,五千块算什么呢?根本不是钱的问题好嘛?在这个尊严和人格已经被资本和市场践踏得一无是处的今天,李安借着一群士兵的骄傲,提醒我们做人本来的样子,无论如何你得自己尊重自己,以及你正在做的事情。


短短的中场休息,不过一天,士兵们和人打架,就为了那点不容践踏的尊严显得与这个时代格格不入,可这又如何呢?难道我们不应该这样吗?

我们活在这个世界上,做什么都好都是自己的选择,不关别人的事,我们觉得对的就去做,认为值得就全力以赴,无需任何人的首肯,即使其他人不理解,你应该做的就是坚持。

因为那些懂你的人仍然会对你说,我爱你。这才是活着的意义以及真正追求的一切。

《比利利恩的中场休息》治愈了我们的孤独,且教会我们自我肯定,自我坚持,随后立地成佛。

所以,每次看李安大叔的电影都想抱大腿,为什么他拍电影拍得这么这么棒!因为他爱我们,我再度李安大叔说一句,我爱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