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认为,身体气血是由脾胃将食物转化而来,脾与胃通过经脉相连,而构成表里关系。
脾胃二者的关系是“脾为胃行其津液”,共同完成食物的消化吸收,从而将精微输至全身,因此称脾胃为“后天之本”。
而脾虚是现代人身上存在的一个亚健康现象,当出现脾虚时,人往往有腹胀、腹痛、便溏、面色萎黄等症状,而说到脾虚的原因,很多人是不太了解的。
1、消化道:便秘或大便稀溏
从消化道上来讲,脾虚导致的病症一般有:食欲不振,偏食挑食;口中无味;脾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几乎所有的胃肠道疾病都可出现或伴有脾虚。脾虚一般会大便溏稀,不过也可能会出现大便干结、便秘,因为脾虚会导致肠胃缺少动力。
2、肌肉:肥胖或消瘦
脾主肌肉,所以脾虚的人会感觉全身乏力,出汗多,气短。另外眼皮属于 肉轮 ,脾虚会觉得眼皮沉重,似乎抬不起来,下肢容易水肿。身体太瘦,是因为脾虚不能运化,难以吸收。而肥胖是因为脾虚生湿,湿气难以运化,淤积在体内。脾湿肥胖往往是肚子肥胖。
3、妇科:白带过多或过少
女性因为妇科炎症,也往往会引起脾虚湿重。白带过多、月经量过多或过少都可能是脾虚引起的。月经量过少是因为脾虚引起的气血不足,子宫内膜生长太薄;月经量过多是因为脾虚不能固摄经血。
4、睡眠:流口水
脾虚的人会出现记忆力减退的症状,另外会感到头蒙,睡眠质量差。很多人睡觉会流口水,这和脾虚也有关系。中医认为,涎(口水)为脾之液,正常情况下不会外溢,当脾虚不能收摄津液时,才会出现睡觉流口水的现象。
5、自查:看看自己的舌头
除了以上我们所说的症状外,你还可以对着镜子看看自己的舌头,如果舌边齿印比较明显,就是脾虚的表现。
中医说,脾主升清,升发人体清阳,是脾脏的职能所在。
如果脾受湿困,脾的功能受到抑制,清阳的升发就会受到影响,人就会表现出各种不适之症。
所以祛湿一定要健脾
另一方面,如果湿气不祛,又会加重脾虚。
二者相互影响,互为因果,所以祛湿的关键在于健脾。
首先喝茶利尿,而利尿对排湿有很大的帮助,再者是茶饮多由药食同源材料组成,既是食物也有一定的药理作用,长期饮用调理还没有副作用,而且饮茶还养生保健。
赤小豆
《神农本草经》曰,"下水肿,排痈肿脓血"。赤小豆有利湿的作用,因其色红而入营血分
薏米(薏苡仁)
薏苡仁能健脾利湿、排脓散结,也是常用中药之一。
芡实
据医学古籍记载,芡实味甘涩、性平,有健脾祛湿、固肾益精、补中益气、抗衰延年的功效。
芡实健脾去湿的话,确实非常有疗效,因为它是一种利水渗湿的中药材
常食用可以保护脾胃、补气祛湿,有着更好的祛湿和美颜效果。
不仅可使人祛湿健脾,还能治疗失眠。
很多人从中受益,湿气去了,人轻松了,睡眠好了,体重也下降了。
薏米赤小豆芡实茶只要一杯开水,3秒钟
久坐、忙碌的上班族,缺乏运动,更容易积攒湿气,没有时间自己熬赤薏米赤小豆芡实粥。
因此,只要花3秒钟就能完成的祛湿茶非常适合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