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不打药,还能增产,这样种田真轻松

2019-11-05   睢阳农科

在农作物生长发育过程中,要受到各种环境条件的影响,不但要遭受大雨、狂风、旱灾、涝灾、冻害、热害等各种自然环境的影响,还会受到多种病虫害的影响,为了确保作物的正常生长发育,农民朋友不得不喷施各种农药。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产品的安全越来越重视,国家也提出了农药化肥减量增效的目标,有人甚至提出种田不打农药,也能实现作物丰产丰收。种田不打药到底是现实还是理想呢?

各时期主要病虫害

农作物的生长发育一般都分为苗期,营养生长期,开花结果期,收获期等几个阶段,苗期常受到多种土传病虫害的危害,常见的病害有猝倒病、立枯病、根腐病、纹枯病、全蚀病、茎基腐病、炭疽病等,虫害主要由蝼蛄、蛴螬、金针虫、地老虎、二代委夜蛾等,这些病虫主要危害幼苗的根茎,发生严重时,可造成大量缺苗断垄,甚至绝收。

营养生长期是植株生长最旺盛的时期,病虫害相对较少,一般常发生的病虫害有蚜虫、粉虱、蓟马、白粉病、霜霉病、早疫病、晚疫病等病害。

开花结果期是植株由营养生长为主转化为以生殖生长为主,植株的抗病性逐渐减弱,田间通风透光差,湿度大,为多种病害发生创造了条件,常常造成多种病害混合发生,常发生的病虫害有蚜虫、甜菜夜蛾、棉铃虫、白粉虱、蓟马、红蜘蛛、白粉病、锈病、赤霉病、褐斑病、叶枯病等多种病害。

收获期是植株生长发育逐渐衰弱的时期,管理不善,容易发生植株早衰,此时,田间通风透光差,植株上的伤口很多,给病菌的侵入创造了条件,对无限生长的番茄、辣椒、茄子、黄瓜等作物来说,管理更加重要,是病虫害发生最多,危害最严重的时期,常发生的病害有白粉病、枯萎病、黄萎病、蚜虫、白粉虱等病虫害。

防治措施

(1)土壤处理:可用1000亿活芽孢/克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与有机肥掺拌均匀后撒施或穴施,也可用4%吡虫啉颗粒剂或3%噻虫嗪颗粒剂1000~2000克/亩进行撒施或穴施,均可有效防治蝼蛄、蛴螬、金针虫、地老虎等,还可兼治蚜虫、蓟马、粉虱等地上害虫,持效期可达80~120天。

(2)药剂拌种:在播种前,可用38%苯醚·咯·噻虫悬浮种衣剂按照药种比284-426毫升/100千克种子,拌种,或29%噻虫·咯·霜灵悬浮种衣剂按照药种比450-550毫升/100千克种子等药剂进行拌种,均可有效防治猝倒病、立枯病、根腐病、全蚀病等土传和种传病害,持效期可达80天以上。

(2)灌根处理:可在定植时,用25%甲霜·霜霉威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或10亿CFU/克多粘类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等药剂灌根,可有效防治疫病、枯萎病、青枯病等病害,持效期可达50天左右。

方案的可行性

据我们在小麦上试验,采用土壤处理和拌种的方法,对小麦的地下和地上多种病虫害确实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在病虫害发生较轻的年份,这种方法是可行的,整个小麦生长季节不需要喷施农药,对小麦产量没有影响。

据我们在番茄上试验,采用土壤处理和灌根处理,可以有效防治番茄的猝倒病、立枯病、地老虎、蚜虫、粉虱等病虫害,但是,对番茄的晚疫病、灰霉病、叶霉病、白粉虱、烟粉虱等病虫害,防治效果很差,生长中后期必须进行药剂喷雾防治,但前期可以不用喷药,只是在番茄结果盛期后必须喷药防治,可以减少施药次数。

因此,在农作物生产中,只采用土壤处理、拌种和灌根处理,一季不喷施农药,在病虫害发生较轻的年份,对于小麦等病害发生较轻或生育期较短的作物是可行,对于温室大棚蔬菜生育期较长,病虫害较多的作物,前期可以不喷施药剂,生长中后期还需要喷施农药,但可以减少施药次数,降低投资成本,减少农药污染。

如果您想了解更多农业实用技术或有任何疑问,欢迎加入“睢阳农科服务圈”进行咨询

(此处已添加圈子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