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街,是城市里每一条有着历史的街道,藏着上个时代留下的宝藏。
当钱王街,景星街这一片被命名为昆明老街以后,除了历史和珍宝,它还在华灯初上的时候,给昆明人留了一片优雅的夜。
墙上的石灰斑驳,墙根长出青苔,砖瓦上也被时间糊了一层土黄。老街给人的第一印象,是老。
老街的元代建筑,900多年了;老街的明清布局,400多年了;老街被称为“昆明老街”也有14年了。
比起其他地方,历史在这里没有那么难找。
在光华街的十字路口,就能看得到百年福林堂,老店潘祥记。
滇军传奇将领马𨱅,在钱王街留下了马家大院。
钱王街尽头这一座博物馆里,浓缩收藏了云南的茶马文化。
路过的小店名叫留焕,店里藏着非遗的传统小吃。
挂着“浩然正气”牌匾的福照楼,有着全昆明最正宗的汽锅鸡。
闻名海内的“云子”,就在一家简单的小铺子里。
于是这两栋挂着招商条幅的小旧楼,像是有过辉煌的曾经。
这家和福林堂、潘祥记同处一个路口的“刻章店”,也隐隐有些高深莫测的含义。
不过,关于这些地方的诸多猜测,在看到文庙直街上的各类打印广告以后似乎就消散了。
同样朴实无华的还有景星街。除了花鸟市场,还有些卖杂物小货的商铺,水烟筒,民族服装......和当年似乎没有区别。
还有比起花鸟市场,更能让调皮捣蛋的男孩子安静下来的跳蚤市场。
小时候总觉得那些地摊上,藏着绝世珍宝。
到了2019年,被划定了开市时间的跳蚤市场,仍然会有老物件登场。或是刀币铜钱,或是旧书老报。
80后90后也许不曾赶过街,但一定在某个地摊上盯着一个小物件,直到青春过完也没忘掉。
昆明是西南重镇,在战争年代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从讲武堂走出了大批革命将领,从老街飘扬出了《义勇军进行曲》。
在国歌响起的时候,昆明人总是最骄傲的。
因为国歌,是生在昆明的聂耳先生创作的。先生的故居,就在老街上,除了门头的牌匾,一切都和以前一样。
聂耳故居的旁边,是抗战胜利堂。若先烈们魂兮归来,便能在老街上听见从世界各地传来的国歌声响。
老街是有两个世界的,白日里是历史名胜,是红尘市井;夜里是明月幽篁,灵魂所倚。日落月升,他们便开始轮转。
茶文化博物馆前的书吧,白天里安安静静,夜里就会响起温婉的音乐,合上书本的客人,也开始和同伴交谈。
阳光洒在钱王街上,青砖黛瓦都显得耀眼,华灯初上,夜色下的街道变得温婉。
夜里才营业清吧等来了客人。街上的桌椅,也三三两两的坐了些下班的人。
倒是光华街从熙熙攘攘一下子变成了安安静静,虽然还是车来人往,但急躁的电动车也收敛了喇叭声。
文明街的路灯亮起,一对又一对的情侣在这里温润着彼此的深情。
情感干涸的人寻得到清泉,饥肠辘辘的人也找得到一家火锅店。
在老街撑起一片夜色里,安心地在这里纵情高歌或是饮酒作乐。
在朋友的陪同下,用一点甜蜜弥补一下吃了太多苦的自己。
对于昆明来说,老街是对历史和文化的保存。
对于昆明人来说,老街是旧时记忆的集中。
同行的人指着老照片说,看到了吗,我小时候,这里就是这个样子;站在钱王街的路口,漏出缅怀的神色。
也在老街的夜里,就着一杯凉饮,在低声细语的交谈中,散去了生活里的怨气。
(转载自:花样昆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