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方字体“关注”,即刻免费阅览和分享《运城实时资讯》,获取最快和实用的资讯,并参与留言评论
(运城实时资讯)11月13日11时,运城市第一医院,由心内科张国英主任所带领的团队成功完成的我市首例“生物可吸收支架”植入手术。
接受该项新植入手术的患者郝某(化名),34岁,2019年11月1日因“突发胸痛12小时”急诊入院,行心电图示:II、III、aVF导联T波倒置,急诊化验肌钙蛋白>2000 ng/L,征得家属同意后行急诊冠脉介入诊治:冠脉右优势,RCA近段闭塞,行PTCA及反复血栓抽吸后,冠脉内给予尿激酶原20mg后中远段长弥漫病变伴大量血栓最窄90%,血流TIMI2级。术后给予抗凝、双联抗血小板、调脂、扩管、改善循环等治疗。于2019-11-13复查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如下:RCA近段弥漫斑块,中段狭窄50%,远段狭窄90%,心内科孙彦博主任与团队成员李冰、薛晓建反复讨论精心设计手术方案 —— IVUS指导下生物可吸收支架植入,与家属协商同意后植入NeoVas3.0×18生物可吸收支架,在心内科冠脉介入手术团队及导管室护理技师团队的密切配合下,手术非常顺利。术后孙彦博主任向家属详细地讲解手术前后的冠脉情况,经检查显示,患者冠状动脉血管狭窄消失,无不良反应,效果良好,家属非常满意。
生物可吸收支架是在金属裸支架、药物洗脱支架之后,冠状动脉介入技术的又一重大突破。目前,无论是金属裸支架还是药物洗脱支架,最终会残留裸支架,在冠脉血管腔内永久留存,患者可能出现晚期支架贴壁不良、晚期支架内血栓形成、支架内再狭窄、血管几何结构和运动功能受损等现象,最终增加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
因此,生物可吸收支架(BVS)应运而生。该种支架可以逐渐被人体吸收,能够消除残留裸支架导致的血管炎性反应,降低PCI术后远期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一般而言, 在支架植入人体6个月左右的时间内动脉重塑已完成,不再需要额外的支撑,而BVS在2-3年内能够完全降解吸收, 这与血管组织再内皮化的时间相符, 可降低血管内皮化时不良事件的发生率。而且,在置入BVS后新生的血管内膜会覆盖在不稳定斑块的表面, 起到加固稳定的作用。生物可吸收支架旨在短期内为血管提供支撑力,然后完全消失,解除支架对血管的束缚,恢复血管的生理特性,被誉为血管疾病介入治疗的第四次革命。
生物可吸收支架具有独特的生物相容性,避免了金属支架植入对人体产生长期异物影响, 有完全可吸收性、对人体无明显副作用的优点,相对于年轻的患者来说,更容易接受生物可吸收支架,但同时需要规范化植入操作,对术者的要求会更高,相信随着技术的发展,生物可吸收支架将在我市广泛应用,为广大市民带来更大的获益。
来源:运城市第一医院急救中心
责任编辑:鲍东升
本头条号文字图片均为原创作品,版权归“运城实时资讯”,剽窃必究,欢迎转发朋友圈,评论留言,与编辑互动。
合作热线及微信15903599311 爆料请发邮件51359082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