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商环境|如何做到半年为企业减税近750亿元

2019-08-20   中国企业报

近年来江西推出了政务服务移动平台“赣服通”,全省有4千多个高频事项都可以通过“赣服通”实现掌上办理,此外还有90多种电子证照已经存到手机里,给人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

“赣服通”的开通只是江西省委省政府优化营商环境的具体举措之一。近年来,省委省政府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全力推进“放管服”改革,致力打造政策最优、成本最低、服务最好、办事最快的“四最”营商环境。

开展“五型”政府建设

8月19日,国新办举行“感恩奋进再出发描绘江西新画卷”发布会。中共江西省委副书记、江西省人民政府省长易炼红在会上介绍,

去年,按照中央关于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部署,按照省委要求,在全省政府系统开展了“五型”政府建设,就是要把政府建设成为忠诚型、创新型、担当型、服务型、过硬型的政府,目的是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政府系统干部,以此来进一步提升政府系统的理解力、执行力、创造力和公信力。

为确保“五型”政府建设落到实处,取得让人民群众能够感受到的、满意的成效,突出问题导向,去年10月在全省广泛征集摸排出了449个影响江西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突出困难和问题,现在449个突出问题中已经解决了383个,到本月底,剩下的66个也将全部办理完结。

在“五型”政府建设过程中,始终坚持以上率下。首先是省级层面政府要带头,省政府的班子成员带头,省政府各部门带头。一级带着一级干,一级做给一级看。在449个问题的解决过程中,有314个问题是由省级层面政府协调解决。

易炼红强调,省政府也注重开门搞“五型”政府建设,自觉接受社会监督。搭建了“五型”政府建设的社会监督平台,聘请了50位社会监督员。今年上半年,通过社会监督平台收集到的各类意见建议有7460条,转办、交办了其中的有效意见建议3286条,目前回复了2540条,回复率为77.2%;聘请的社会监督员共提出建议30条,已经办结23条,剩下的7条也正在办理当中。此外,还将“五型”政府建设的情况纳入了全省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综合考评体系。

持续激发市场活力

江西扎实推进了“最多跑一次”“一窗受理”“一网通办”等改革。截至目前,省、市、县三级“最多跑一次”事项占依申请类事项的比例分别达到了80.54%、74%和65%,省级网上“一窗受理”事项达到了93.4%。

江西是在全国率先实现省、市、县、乡四级实体办事大厅延时错时预约服务全覆盖的省份,江西致力于打造一年365天“天天不打烊”的政务服务。今年以来,全省在非工作日为企业和群众办理的事项达134万件,平均每天有2万人直接享受到了这项改革带来的便捷。同时,江西持续深化简政放权,省本级行政许可事项精简率达到了73%,其他行政权力事项精简率达到82.5%;企业注册登记时间压缩到了3个工作日,一般不动产登记、抵押登记的办理时间分别压缩到了5个工作日和2个工作日。

此外,江西还积极创新监管方式,实现了“双随机、一公开”监管的全覆盖,而且成为了全国首个采用信息化平台来开展省、市、县三级“双随机、一公开”抽查工作省份。

近年来,江西持续开展“万名干部入万企”行动,领导干部带头深入全省100个园区、企业调研帮扶。在广泛调研后,江西梳理出449个亟待解决的“痛点”,涵盖减税降费、融资、物流等多方面,逐一破解。

江西分四次出台152条降成本措施,包括大幅减免符合条件的产业税款;全面取消土地登记费、房屋登记费等收费项目;全面降低政府定价管理的涉企经营服务性收费,近三年累计为企业减负3020亿元,其中2018年为企业减负1330亿元,减负成效明显。据悉,今年上半年全省为企业减税近750亿元,是全国降成本效果最好的省份之一。

易炼红表示,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动营商环境优化只有更好、没有最好。所以,江西下一步还将持续开展营商环境对标提升十大行动,把江西打造成为政务服务企业和群众满意度最高的省份。

打造内陆双向开放新高地

作为融入世界、走向世界的重要窗口,江西深入实施大开放战略,主动把对接和融入粤港澳大湾区作为构建全面开放新格局的重要举措,全力打造内陆双向开放新高地,重点做到六个对接:

一是加强通道对接。主要是加快铁路、公路、航空、港口等交通基础设施的对接。特别是大力推进昌赣、赣深高铁建设,这条高铁建起来以后就是大京九,从南昌到深圳三个多小时就到了,深圳到香港就很近了。南昌到赣州的高铁今年年底就通了,赣州到深圳的高铁在2021年年底或者2022年初基本就可以通了。这些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我们要和粤港澳大湾区紧密连接。同时,还积极发展海铁联运、多式联运,无缝对接粤港澳大湾区现代化交通运输体系。

二是加强产业对接。瞄准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制造产业集群和国际金融枢纽建设,积极承接新兴产业转移和布局,着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产业协作区。

三是加强科技对接。积极对接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着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科技成果转化基地,不断提升江西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

四是加强平台对接。高水准办好赣港会、赣深会,复制推广广东自贸区经验,推进各类开发区结对合作,依托香港、澳门地区“引进来”“走出去”,全面参与共建“一带一路”。

五是加强功能对接。深化关检全面融合,推动江西与广州、深圳等地通关一体化建设,实现与粤港澳大湾区主要城市间货物一次通关,一次查验,一次放行。

六是加强市场对接。充分发挥我省绿色生态优势和粤港澳大湾区市场需求优势,着力建设面向粤港澳大湾区的绿色有机农产品供应基地和生态康养旅游后花园。

大力发展航空产业

江西是我国航空工业的摇篮,中国第一架飞机就在江西。江西航空产业有良好的基础,是全国唯一一个既有直升机螺旋翼、固定翼研发和制造的省份。现在把航空产业作为主导产业大力发展,取得了积极成效。这是江西的航空梦。

一是着力加快产业集聚,努力让航空产业大起来。大力推进南昌航空城和景德镇直升机研发生产基地建设,引进培育一批航空企业集聚发展,南昌、景德镇被列为国家首批通航产业综合示范区。全省航空产业连续以20%的增长速度在发展,今年预计可达千亿元。

二是搭建创新平台,努力让航空研发强起来。全国首个省局共建的民用航空江西航空器适航审定中心正式挂牌运营,建立了全国首个低空空域管理暨通航飞行服务院士工作站,加强通用航空、应急救援技术装备及大飞机先进复合材料研发。

三是狠抓项目建设,努力让飞机飞起来。“江西快线”获得了135部载客类经营许可证和运行许可,现在正常飞南昌到赣州,这是定线航班,有时可临时申请,还可以往其他地方飞。中国商飞生产试飞中心也在江西落户,国产ARJ21、C919飞机在瑶湖机场成功转场,并开展了常态化试飞,多个飞机整机制造项目在江西成功落地。

四是发挥资源优势,努力让航空之城兴起来。充分发挥南昌航空城和景德镇直升机研发制造优势,推动航空产业发展与教育培训、文化交流、产品技术展示等深度融合,着力打造“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特色航空城和航空小镇。

五是深化开放合作,努力让航空市场旺起来。“初教-6”飞机成为全国首款军转民飞机,“通航+旅游”“通航+运动”等通航服务新业态正在蓬勃发展。成功举办首届中国(南昌)通航适航审定发展论坛。11月份还将举办首届南昌飞行大会。

《中国企业报》匠心推出:《中国营商环境融媒体周刊》,每周一期,适合地方政府、园区管委会、企业、投资机构等单位订阅。欢迎电话、邮件或微信咨询。

【周刊介绍】

《中国企业报》是由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主管主办,以企业和企业家为报道对象的中央级媒体,是国务院国资委系统最重要的新闻信息平台,是服务地方经济、产业园区招商、特色小镇建设和企业经营发展服务的专业型智库型融媒体。

《中国营商环境融媒体周刊》是《中国企业报》旗下的电子出版物,由《中国企业报》专业团队编辑出版,通过对国内外营商环境信息的全面搜索和长期跟踪,对营商环境信息分门别类提炼汇总,为政府部门、企业和机构提供“最新、最重要、最全面、最有价值”的营商环境动态信息。《中国营商环境融媒体周刊》适合地方政府、园区管委会、企业、投资机构等单位订阅。

【内容特点】

《中国营商环境融媒体周刊》的内容分为【调研】【政策】【访谈】【案列】四大板块,内容广泛、信息丰富、具有深度。

《调研》栏目,即时呈现由《中国企业报》集团组织的34个调研组在全国100个地市、近1000个县区和园区采访调研和产业服务的最新成果;

《政策》栏目,分为宏观政策和地方政策。宏观政策层面,邀请政府部门相关负责人,深入解读国家各部委发布的有关优化企业营商环境的政策。地方政策层面,及时梳理全国各省、市、区以及园区有关营商环境的相关政策信息,并根据用户需求,再细分为投资环境、发展环境、人才环境、政务环境、环保环境和法治环境等多个专题,实行定制化服务;

《访谈》栏目,地市、司局级以上领导和知名专家关于营商环境的讲话、演讲和访谈;

《案例》栏目,以园区招商、小镇建设为切入点,及时报道各地优化企业营商环境的成功经验,包括政府服务、管理、人才、税收等方面。

周刊不仅提供PDF文件,还将为订户提供丰富的音频、视频形式的内容。

《中国营商环境融媒体周刊》每年订阅价格9800元(自订阅日起,一整年。比如今年7月2日-明年7月1日)。每周一期,全年约50期,每期约100页(A4),以PDF形式发送给单位邮箱或指定微信

提供在周刊中添加单位定制名称和LOGO的服务,适合以单位名义直接快印成纸质版分发至各科室,也可通过手机阅读。

—— —— 订户权益 —— ——融媒体周刊一经订阅,订阅单位即享有如下权益:

1、赠送同期《中国企业报》纸质版一份。

2、融媒体周刊不定期免费刊登订阅单位介绍及企业动态信息。

3、订阅单位可不定期向融媒体周刊供稿,周刊编辑部根据稿件质量择优刊登,并选择优秀稿件在《中国企业报》全媒体进行刊发报道。以上稿件一经采用,按相应标准给予稿酬。

4、订阅单位有权免费参加由《中国企业报》举办的各种沙龙、论坛等会议活动,并优先推荐参与《中国企业报》举办的各种评选及榜单发布。

5、订阅单位在《中国企业报》上发布广告,享有优惠政策。

订阅热线

010-68735713,68701052

联系人:康女士,刘先生

邮箱:zhiku@zqcn.com.cn

【汇款信息】

单位名称:《中国企业报》股份有限公司

开户银行:华夏银行北京车公庄支行

单位账号:10282000000248270

融媒体周刊订阅

----------------------------------

本文系《中国企业报》综合报道。编辑:米果。

本平台尊重文章原作者的辛勤劳动和原著版权,如您对我们的文章存在异议,欢迎后台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回复处理。

在这个时代,我们以传播信息、分享知识为已任。微信关注中国企业报公号:zgqybnews,关于财经你想知道的这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