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儿最热闹的莫过于日环食了,不过从北京这边看,肉眼看见的还是明晃晃的太阳,好在现在都是直播,可以更专业清晰地看到全过程。
三年前我和儿子曾经看过一次日全食,当时还是很激动,因为,同一块地点下一次看到日食的时间要经过370年。
所以对于日食,儿子非常的期待向往,头天晚上都没睡好,一直絮絮念中。
我一贯喜欢在实践中教孩子学习,之前有写过一篇《自家干货秘籍:这样旅游,孩子边玩边学变成百科小博士》可见之前文章,这次算是千载难逢的见识日食的好机会。
我那时所处的地点是10.23分开始看见日食。到11.33分达到最多遮盖率81%。然后就会慢慢变大,直至恢复,一共持续约两个半小时。
我邀请儿子一同参与制作观察日食神器。
凭借着小学时的记忆,貌似是需要玻璃片用火烤黑,但是玻璃片不知去哪里寻找,同时也担心会划到孩子的手;就用打火机实验熏了一下塑料片,失败。(危险动作,请勿模仿)
后来想到的 方法是剪一些塑料片,刷了一层黑色油漆,拿到外面对着明晃晃的太阳一照,黑漆漆一片,什么都看不见了,完全隔住了。失败。
这时候睿智的姥姥贡献出自己的墨汁和毛笔。我们继续剪裁了小片塑料片,刷上一层墨汁,拿到外面观看,因为刷的墨汁不是很均匀,透过有些薄薄的地方可以看得见太阳变成了黄色,yeah,成功!但是很厚的地方还是被挡住了,所以大家自己制作时只需要刷上薄薄的一层即可。
趁胜追击,我们连续做了3片,同时百度了一下别人家的做法,有说可以通过树荫的间隙观察,有说可以放上一盆水,滴上适当的墨汁,太阳倒映在其中,观察它的影子。我用剩余毛笔的墨汁倒在一盆水里,拿到室外,却怎么在盆里也找不到太阳的影子,失败。
树荫里倒是有很多缝隙,但是实际观察起来也不是太明显,算是失败。
还有小孔成像,我们也剪了一个纸板,先剪了一个小洞做观察,但最终没有用上。
儿子还兴奋地抱出了天文望远镜,实际上根本无法观察,失败。
最后我们的神器成品是这样的。
很多时候,孩子们更兴奋的是享受其中的过程,让孩子多多参与到实践中来,他对相关知识的汲取也会更感兴趣,更容易接受。
在各种方式尝试中,我和儿子一同探讨什么样方法可以成功,什么样方法是失败的,在成功方法里再区分什么是更容易做到的。
儿子一直拿着钟表,等待着时间一分一分的过去,终于到了10.23分,他率先拿起一片自制神器,认真地观察起来,突然,他大喊到:“我看到了,看到了,快看呀,缺了一块小角了。”我也拿起神器观察,因为放得离眼睛太远,一直没看到缺的那一块小角。
后来我拿到离眼睛近一些的距离,看到太阳真的缺少了一块小小的角,因为担心灼伤眼睛,每次观看最多只能60秒钟,然后就需要休息。所以看了一小下,我就叮嘱儿子不要再继续看。
实际上,日食的形成真的很快,感觉一会儿功夫,就“吃”掉了十分之一,然后八分之一,然后五分之一,然后四分之一,三分之一,最后在11.33分形成了一块小小的月牙状,透过神器观看,真的就是一块小小的月牙。
试图拍摄一下,却发现用手机时因为摄像头的缘故,居然正好形成了小孔成像,移动不同角度,就可以拍到太阳和成像而成的小月牙,确实很奇特。
下图是透过神器拍摄的,斑斑点点五光十色
感慨于太阳的巨大,虽然被挡住了81%,剩余的光芒也足以照耀一切,依旧是明晃晃的耀眼,不可直视。但是街道看上去没有了明晃晃的亮,暗了很多,屋子里也非常暗。下面图片来源自网络,最后形成的样子类似如此。
在观察过程中,可以讲解一些有关日食的形成,以及一些神话传说,这在孩子的心目中将会留下深刻的印象。
日食,又叫做日蚀,是月球运动到太阳和地球中间,如果三者正好处在一条直线时,月球就会挡住太阳射向地球的光,月球身后的黑影正好落到地球上,这时发生日食现象。
在民间传说中,称此现象为天狗食日。日食只在朔,即月球与太阳呈现合的状态时发生。日食分为日偏食、日全食、日环食、全环食。观测日食时不能直视太阳,否则会造成短暂性失明,严重时甚至会造成永久性失明。
学完了知识,我们来看看脑洞大开的他们是如何观测日食的,now,一起嗨吧。(图片来自于网络)
纸盒组
电焊组
锅碗瓢盆组
垃圾袋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