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汉战争的第三股势力韩信,他如果与刘、项三分天下,结果如何?

2019-08-04   小萌萌说历史

朝堂上,汉高祖刘邦问一个开国将领:“像我的才能能统率多少兵马?”将军说:“陛下不过能统率十万。”刘邦说:“你怎么样?”将军回答说:“我是越多越好。”刘邦笑着说:“您越多越好,为什么还被我俘虏了?”将军说:“陛下不能带兵,却善于驾驭将领,这就是我被陛下俘虏的原因。况且陛下是上天赐予的,不是人力能做到的。”

这个将军就是汉初三杰之一的淮阴侯韩信,他是中国军事思想"谋战"派代表人物,被萧何誉为"国士无双",刘邦评价曰:"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韩信是中国军事思想"谋战"派代表人物,被后人奉为"兵仙"、"战神"。"王侯将相"韩信一人全任。"国士无双"、"功高无二,略不世出"是楚汉之时人们对其的评价。作为统帅,他率军出陈仓、定三秦、擒魏、破代、灭赵、降燕、伐齐,直至垓下全歼楚军,无一败绩,天下莫敢与之相争;作为军事理论家,他与张良整兵书,并著有兵法三篇 。 可就是这么一个大名鼎鼎的人物,他的下场可谓凄凉,西汉建立后,吕后与相国萧何合谋,借口韩信谋反将其骗入长乐宫中,斩于钟室,夷其三族。

其实韩信当日做齐王之时,那可是有和项羽、刘邦争夺天下的资本的。刘邦在汉中之时,就拜韩信为大将军。当时韩信对刘邦分析了楚汉双方的形势,举兵东向,三秦可以夺取。刘邦采纳了这一建议,立即作了部署,很快占取了关中。在楚汉战争中,韩信发挥了卓越的军事才能。平定了魏国,又背水一战击败代、赵。之后,他又北上降服了燕国。汉四年,韩信被拜为相国,率兵击齐,攻下临淄,并在潍水全歼龙且率领援齐的二十万楚军。 于是,刘邦遣张良立韩信为齐王。

齐地南面有泰山,东面有琅邪山,西面有清河,北面有渤海,这可说是四面都有天险的国家了。齐国的土地纵横两千余里,粮食堆积得象山丘一样高。光是临淄就有居民七万户,每户不少于三个男子,三七二十一万,用不着征集远处县邑的兵源,光是临淄的士兵本来就够二十一万了。临淄富有而殷实,居民没有不吹竽鼓瑟、弹琴击筑、斗鸡走狗、下棋踢球的。临淄的街道上车子拥挤得车轴互相撞击,人多得肩膀相互磨擦,把衣襟连接起来,可以形成围幔,举起衣袖,可以成为遮幕,大家挥洒的汗水,就象下雨一样,家家殷实,人人富足,志向高远,意志飞扬。

韩信坐拥齐地之后,就连不可一世的西楚霸王项羽都来巴结、讨好。项羽派盱眙人武涉前往规劝齐王韩信说:“天下人对秦朝的统治痛恨已久了,大家才合力攻打它。秦朝破灭后,按照功劳裂土分封,各自为王,以便休兵罢战。如今汉王又兴师东进,侵犯他人的境界,掠夺他人的封地,已经攻破三秦,率领军队开出函谷关,收集各路诸侯的军队向东进击楚国,他的意图是不吞并整个天下,不肯罢休,他贪心不足到这步田地,太过份了。况且汉王不可信任,自身落到项王的掌握之中多次了,是项王的怜悯使他活下来,然而一经脱身,就背弃盟约,再次进攻项王。他是这样地不可亲近,不可信任。如今您即使自认为和汉王交情深厚,替他竭尽全力作战,最终还得被他所擒。您所以能够延续到今天,是因为项王还存在啊。”


韩信由于曾在项羽麾下做过持戟的卫士,言不听,计不用,所以他断然拒绝了项羽。

当时,楚汉分争,使天下无辜的百姓肝胆涂地,父子的尸骨暴露在荒郊野外,数不胜数。项羽从彭城起事,转战四方,追逐刘邦,直到荥阳,然后军队被困在京、索之间,被阻于成皋以西的山岳地带不能再前进,已经三年了。刘邦统领几十万人马在巩县、洛阳一带抗拒楚军,凭借着山河的险要,虽然一日数战,却无尺寸之功,以至遭受挫折失败,几乎不能自救。在荥阳战败,在成皋受伤,于是逃到宛、叶两县之间。汉军将士的锐气长期困顿于险要关塞而被挫伤,仓库的粮食也消耗殆尽,百姓疲劳困苦,怨声载道,人心动荡,无依无靠。

这时候刘、项二王的命运都悬挂在韩信的手里。韩信协助刘邦,刘邦就胜利;协助项羽,项羽就胜利。当然最佳的选择就是和他们三分天下,鼎足而立,形成那种局面,就没有谁敢轻举妄动。凭借韩信的军事才能,拥有众多的人马装备,占据强大的齐国,可以迫使燕、赵屈从,出兵到刘、项两军的空虚地带,牵制他们的后方。那么,天下就会迅速地群起而响应。而后,割取刘、项的疆土,削弱他们的威势,用以分封诸侯。诸侯恢复之后,天下就会感恩戴德,归服听命于韩信。到时候韩信只需稳守齐国故有的疆土,据有胶河、泗水流域,用恩德感召诸侯,恭谨谦让,那么天下的诸侯就会相继前来朝拜齐国。韩信便可一举成为天下共主 !

最终韩信经过一番思量,念及与刘邦的情谊,没有叛汉自立。可刘邦打败项羽之后,却没有念及韩信的功劳,默许吕后杀掉了韩信。当刘邦知道了韩信的死讯之后,史书记载刘邦是且喜且怜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