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了!国务院印发了《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再次明确城市排名

2019-09-25   大湾区房产

国务院印发了《交通强国建设纲要》。

洋洋洒洒几千字,提到了很多方面,主要内容是要大力发展智慧交通,推动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超级计算等新技术与交通行业深度融合。

整个规划纲要里面有几句话,我觉得很重要,想要单独拎出来跟大家再说下,因为传递的信息量很大。

01

  • 基本形成“全国123出行交通圈”(都市区1小时通勤、城市群2小时通达、全国主要城市3小时覆盖)


这是有史以来第一次明确提出时间上的相关规划概念,这应该是最高层想要达到的城市之间的理想通勤时间。

接下来我们看到的所有通勤时间也好还是其他的,发展的侧重点已经不仅仅是城市内部之间的通勤了,而是城市与城市之间的通达度到底怎么样。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以中心城市引领城市群发展。在此前后,“国家中心城市”、“推进城市群发展”,“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收缩型城市要瘦体强身”先后进入规划。

过去一段时间,以县域为主导的城市化一度占据主流,无论是建设用地指标、财政投入还是政策红利,都向这些地方投注。

然而,实践证明,即便是有各种利好政策,落户政策也不断放松,房价也不是很高,但中小城市并未留住人口,也未能发展出足够有优势的主导产业,更未能实现整个区域的均衡发展。

相反,无论如何限制,人口、资本和产业,都还在向大城市聚集。北上广深的资金总量和高新产业数量,在全国都是首屈一指。广深杭成渝这些头部城市,每年的常住人口流入量都以数十万计。

中国的城市格局目前正处在一个时代的拐点之上,过去我们想通过主动分散中小城镇化的发展来分担大城市的发展压力,目前看来难度比较大,人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对于大城市的渴望,真的是很难抑制住。

看看东京城市群,纽约城市群的发展,其实真的会感受到,加强大城市与周边城市的互动,并且不断提升互动的效率,其实才是最关键的。

对于城市群互动的时间,在这次的文件里也明确提出了一个数值,2小时。

但是从通勤的舒适性而言,还是建议大家应该重点考虑与大城市能够形成互动的高铁1小时通勤的时间范围。

接下来的互动80%将发生在两个圈层。

首先最大的圈层就是“全国主要大城市”,按照文件的描述,要做到3个小时的通达,通达后的目的就是为了实现最大效率的产业与信息的交换,大城市的产业集群也将变得更为的发达。

其次就是围绕大城市群发展起来的城市圈,请大家注意一件事,这种环大城市发展的城市群,最核心的本质是要承担一定的居住功能。

原因也很简单,就是当前大城市的房价很贵,大城市的房子也不是你想买就能买的,但是大城市的产业很好对不对,大城市还是依然有很强的吸引力的。

那应对措施就是要培养更多的花桥让“花桥们”去承担一二线城市的人口外溢。

因此,不难想象,接下来轻轨、高铁的整体建设依然会很高速,整个基建市场仍然会一片欣欣向荣。

02

构筑多层级、一体化的综合交通枢纽体系,需要依托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世界级城市群。

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国际海港枢纽、航空枢纽和邮政快递核心枢纽,大力发展枢纽经济。

从这个规划的表述中,其实想要传达的意思真的很明确了。

不是所有的城市群都会被辐射到,接下来的交通综合规划,整体的资源还是那三个最厉害的城市群: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

这三个城市群的整体定调是非常高的,请注意在规划中用词,叫做“世界级城市群”,而且还是“综合交通枢纽”

换句话说,这三个城市群的定调,在国内处于第一梯队已经是没有任何疑问的,最关键是要去国际舞台竞争,而且,光靠这种轨道交通还不够,还需要海港、航空、邮政等核心业务

根据十三五规划,前期其实一共规划了19大城市群。



大家如果仔细看一下,其实会发现这些城市群其实是很散的,除了西部地区偏少以外,几乎是把整个中部和东部地区的70%的面积都覆盖了。

另外,根据前期规划,这19个城市群的定位也好,发展的成熟度也好,其实也真的是不一样的。

有的规划已经出台了,比如粤港澳大湾区,有的规划处于最后的论证阶段,比如长三角城市群,还有些规划还不具备形成城市群的条件。

三大世界级城市群:珠三角(广州深圳)、长三角(上海杭州南京合肥)、京津冀(北京天津)。 南方区域(3个):长江中游城市群(武汉、长沙、南昌)、海峡西岸城市群(福州厦门)、北部湾城市群(南宁)。 西南区域(3个):成渝城市群(成都重庆),黔中城市群(贵阳)、滇中城市群(昆明)。 北方区域(6个):中原城市群(郑州)、山东半岛城市群(青岛济南)、辽中南城市群(大连沈阳)、哈长城市群(哈尔滨长春)、山西中部城市群(太原)、宁夏沿黄城市群(银川)。 西北区域(4个):关中平原城市群(西安)、呼包鄂榆城市群(呼和浩特包头)、天山北坡城市群(乌鲁木齐)、兰西城市群(兰州)。

注:以上数据来源于公众号“国民经略”

我们经常会说,房产投资一定要选择确定性最大的那个。

在我看了,在未来十年,中国只有三个地方发展的确定性是最大的,就是在此次的规划里面提出的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

其实,从目所能及的范围看,长三角和粤港澳在当前阶段的产业活力和人口聚集能力,又是远远好于京津冀的,在这两个地方,其实真的是值得投入重仓的。

其他城市群,可能机会真的不是很大了。

03

根据这次规划纲要透露出的信息,有几点需要提醒下大家。

人口,还将继续在大城市进一步集中。

很多事情真的是不可逆的,很多城市也将不可避免的走向衰败,在今年4月,发改委出台文件要求,除了四个一线城市外,其他城市都要逐步放开落户限制,城区常住人口300万以下的大城市,都要取消落户限制。

一旦失去了户籍的屏障,大城市对于人口的吸附能力将很惊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可能你出生在农村,没有关系,因为接下来95%的城市都将为你开放。

大城市的发展,将一边虹吸一边溢出。

为什么这次的都市圈和城市群又会再一次被提及,最根本的原因是只有把这些城市统筹考虑规划,才能实现真正的区域协调发展。

未来的人口也好,产业也好,都会在城市群的兄弟城市之间流动,并通过各种交通工具实现齿轮间的资源带动,对于大城市而言,除了人口向自身聚集外,还将向周边的城市群聚集,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流动和补充。

八成的城市,可能真的已经没有大机会了。

这些年的国家战略,其实一直以来都是很明确的,就是围绕几个核心都市圈发展,然后再顺便带几个自贸区。如果没有大城市作为臂膀,很多城市都只能自己玩。这样的城市,其实真的是没有什么竞争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