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亚雷斯在90min足坛近十年最强20人评选中名列第六。
当然,一切要从咬人开始,不然,还能从哪里开始呢?毕竟我们无法略过它,它像苹果Logo一样显眼,人们却又心照不宣地闭口不谈。
路易斯-苏亚雷斯咬人,在足球场上咬人,经常咬人。这些吓人的牙印也一直诉说着差不多的故事。每一次提起这些故事,这些牙齿变得更锋利,预谋变得更为渗人,笑容变得更诡异。
很多人都听说过,苏亚雷斯曾在15岁时头顶裁判,此事再加上咬人,一幅不太好看的画面成型了。然后,这样的故事被精心描述,一次又一次地充实,最终,一个传说就这样诞生了。
与此同时,乌拉圭人正在缔造一段属于自己的、无法被质疑的传奇。
我们有太多的可以开启这个故事的角度了——从乌拉圭的暴力街区,到格罗宁根的哥特式地面,再到利物浦的草莓地等等——但是,就从最近开始怎么样?
因为,在巴塞罗那与国际米兰的比赛中,你需要了解的球员苏亚雷斯的一切都在这里了。他32岁了,但他强烈的欲望、精湛的技术以及藏不住的球商一样没丢,随时会发挥作用。
后一部分不是很多人所关注的。没有人可以否认他的渴望,他的不懈追求,但是在那拼劲后面的大脑,可能是被人忽视的。
谢天谢地,他展现出所有技巧并以一记凌空抽射打进球队首球之后,他又能以另一种展现他智慧的方式触球并再次破门,他看到别人看不到的杀机,并成功将球打进。
通常,这些文章都是关于职业轨迹的——比如球员们是如何成为今天的模样的,以及他们在那时是如何去定义一个年代的。而关于苏亚雷斯的文章则充满了无与伦比的娱乐性,从他在南美的乌拉圭民族队的爆发,再到他在荷兰的磨炼,他来到英超——依我拙见,在那时他是世界上最好的球员——再到他在加泰罗尼亚的夺冠。
但是那些成就和数字都无法确切的给苏亚雷斯下定义,只有在极少数特别的时刻它们才可以定义苏亚雷斯。
并且,在这点上看,我们已经太清楚那些广为流传的场面,比如对阵诺维奇的帽子戏法,或者是欧冠冠军了。这些回忆中特别时刻,才能定义最特别的他。
必须承认,我并不喜欢这上面这两个进球
我想从西伦敦开始讲。
在2012年12月那个寒冷的晚上,我看到了自己亲眼见过的最棒的个人表演。在洛夫图斯路球场(现名基扬王子基金会球场),对手应该是女王公园巡游者。
现在的女王公园巡游者是典型的降级队伍,但他们在2012-13赛季与利物浦交手时可不是这样。当时,利物浦则刚刚被斯托克城击败,在第九名的位置上挣扎,最终以联赛第七名的成绩结束了那个赛季。
不论如何,2012年12月30日,那个冬夜——你知道的,当天气晴朗时,南美人就该给我冲——苏亚雷斯的表现,比我一直以来所看到的北极星都亮。
开场后第10分钟,苏亚雷斯在前场离防守球员10米远的位置接球,边上是五个QPR球员,没有队友。他发现克林特-希尔在身前后撤,于是向右一个加速甩开这名老迈的后卫,在三名防守球员合围前,把球轰入球门左下角。
六分钟之后,他沿着底线向上带球,发现了位置绝佳的唐宁并给出一粒穿越人群的低平球,但是拍马赶到的对方后卫将其破坏,苏亚雷斯继续往前得到来球,随着一脚劲射,他再一次攻破对方大门。
这是一场3-0的完胜,回顾集锦,这是两个进球很漂亮,但并不特别让人难忘。但我非常喜欢这两个球。它们体现苏亚雷斯的魔力,他的内心十分丰富。他能在平静中制造爆点,他充满能量。
他是个彻底的反派,这让你无能狂怒——作为一个讨厌切尔西的利物浦球迷,我当时和一个流浪者球迷一起待在主队看台上——也会让你入迷,非常入迷。
下面要讲的这场比赛,在酒精和爱国主义情感的驱动下,我一点儿都不想苏亚雷斯赢。
2014年世界杯,咬人事件前五天。
仍有一丝出线希望的英格兰对上了狡猾的乌拉圭人。我那时不在巴西,因此我不打算谈苏亚雷斯的本质、魔力等等一切,就想谈谈他那毫无保留的情绪宣泄。
比赛第39分钟,苏亚雷斯打破僵局。他绕到贾杰尔卡身后(上帝哭了),迎着来球用头轻巧一顶,乔-哈特舒展手臂但鞭长莫及。他狂奔而去,亮出标志性的庆祝动作,连续三次亲吻手腕,乌拉圭队员们欣喜若狂。
苏亚雷斯略有些不知所措。他脸上洋溢着喜悦,拳头紧握,队友们把他围起来,拥抱他,他泫然欲泣。
这个进球意味着太多了。
太多了。
当然,终场前五分钟,他再次让我陷入两难境地。他未卜先知,预见了杰拉德的头球“助攻”,抓住机会再入一球。
这一次,他的情感通过身体语言充分展现出来,他张开双臂,显得不敢相信和如释重负。而我,呆呆地望着屏幕,双手抱头,无比沮丧。
这种情绪的积累造就了苏亚雷斯。这些情绪使他与同时代其他杰出前锋——我说的不是梅罗,而是莱万——区分开来。
波兰人效率奇高,典型的东欧风格,恬淡寡欲,机械般冰冷——是的,女士们先生们,这一次国际上的刻板印象是正确的——而苏亚雷斯的身体里藏着南美人的激情。
有时,他会压抑这种情感,有时又会将其彻底释放出来,造成严重后果。但是这些情感就在他血管里流动,遍布他全身,支撑他前进,释放天赋。
他配得上进入这份榜单,也会经得起时间的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