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送《寄生虫》,香港送《扫毒》,为什么我们送了《哪吒》?

2019-10-08   影视烂番茄

本文原创首发今日头条

假期后工作日的一大早,就官宣了一个大消息。

中国内地选送本届奥斯卡竞争“最佳国际电影”奖的片子出炉了——是今年暑期档的大热门,票房高达49亿的《哪吒》。

惊不惊喜?意不意外?

消息一出,看评论里的小伙伴们还真的有挺大反响的,各种观点都有。

有的觉得《哪吒》名副其实,送奥斯卡也担当得起;有的觉得《哪吒》虽然好,但其实并不适合西方的价值观。

当然还有觉得《哪吒》一无是处是烂片的...这些就可以不用理了。

看到这个消息后,叔也有蛮多想法的。

先说观点:我觉得选《哪吒》冲奥没问题,但获奖的机会不大。

咱们可以横向跟纵向对比一下。

先纵向看,今年能被考虑来送去冲奥的电影其实也不多,除了《哪吒》之外,也就只是《流浪地球》了。

但平心而论,《流浪地球》在国内的科幻电影史上是浓墨重彩的一笔,但拿到好莱坞一比,明显还有些稚嫩,所以不合适。

反观《哪吒》,剧本完整、技术在线,在今年的电影之中无疑是最合适的选择。

另一边,了解一下过去几年国内选的冲奥电影,大概能发现规律——

2020:《哪吒之魔童降世》 导演:杨宇(饺子)

2019:《邪不压正》 导演:姜文

2018:《战狼2》 导演:吴京

2017:《大唐玄奘》 导演:霍建起

2016:《滚蛋吧!肿瘤君》 导演:韩延

2015:《夜莺》 导演:费利普·弥勒

2014:《一九四二》 导演:冯小刚

2013:《搜索》 导演:陈凯歌

2012:《金陵十三钗》 导演:张艺谋

仔细看你会发现,这些电影选去冲奥所承担的责任,其实并不是拿奖,而是文化输出。

《战狼》某种意义上是带着国家意识形态,《哪吒》《大唐玄奘》代表着中国的传统文化...

每一部电影,其实更像是一个让国外了解中国的窗口,为的是让更多人了解中国。

事实上,国内选送去奥斯卡的电影,本来就比较难拿奖。

因为东西方文化,在电影表达上的差异还是很明显的。

简单来讲,就我们觉得好的东西,人家不一定能理解。

《卧虎藏龙》曾经拿过小金人,那是因为李安导演对东西方文化的把控极为精准,并不是哪一个导演都有这样的功力。

另一边,奥斯卡也有属于他的价值标准。

看看这些年获奖的影片,不难得出规律:

学院派、偏爱现实主义,也越来越政治正确。

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选最能得奖的其实也没啥意义,不如选能够承担文化输出的。

于此同时,亚洲其他地区和国家选送奥斯卡的电影也都出炉了,叔也都带你们看看。

韩国选送《寄生虫》

日本选送《天气之子》

中国香港选送《扫毒2天地对决》

这其中,《扫毒2》就别想了...电影本身质量一般,港片落寞真的实锤,连一部质量偏上的片子都没能拿出来。

日本的《天气之子》恐怕机会也不大,不符合上面提到的奥斯卡标准;

叔觉得,如果得奖的话,最有机会的还是《寄生虫》。

题材靠谱、前有戛纳金棕榈的加持,感觉冲奥有很大的几率。

那么你的感觉是咋样的呢?欢迎一起讨论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