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十二时辰》进入下半段,太子右相转换,严太真才是胜负关键

2019-07-19   神明的娱乐

亥初,人定。

晚上9点到10点钟之间,张小敬就像这无边的夜色一样,彻底成了孤家寡人。

李必不知去向,靖安司被右相所控制,张小敬不仅失去了官方的支持,还遭到了全城通缉。昔日八团的老战友丁老三死在了自己面前,不良人兄弟们为了情义掩护自己撤退也惨遭杀戮。

毁灭吧,这样的长安万年,万年长安,都是一个巨大的讽刺。

“这不是我能查的案子,我查不清楚,长安城里有一万多个官,我是个死囚,我替不了他们。”

哀莫大于心死。

此时的李必,深陷地下城,别说保护长安百姓,护佑太子了,自己都是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了。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何孚被挖掉眼珠做饵刺杀右相,却不知所乘大轿的人只是个替身,自己身边唯一的武器——油桶,也被龙波们做了手脚,成了个摆设。

右相林九郎在生死的边缘反复横跳,龙波则洒下漫天迷雾,同为心机深沉者,万物寂静时,攻心才为上。

一场试探性的刺杀成功地搅动了朝局。

太子被圣人责难,圣人怒斥太子无能,但是终归是没有再做更进一步的处罚,而是准了太子的奏请,让右相林九郎接管靖安司,查出嫌疑人。

林九郎叹到:“太子很会送烫手的山芋。”

至此,朝局的两端,右相和太子,彻底完成了攻防转换。

前半夜,太子以李必领导的靖安司为先锋,表面上是寻找狼卫,实则还有搜寻林九郎排除异己,堵塞圣听的罪证,对于右相而言,太子是个挑战者。

太子由李必打出的这套组合拳,没有很明显的效果,随着何孚刺杀不成被抓,因为何监的关系,太子很是被动。

而被圣人责备后,靖安司也被右相林九郎接管,所以,右相的当务之急就是找到一个替死鬼嫌疑犯,迅速结案,上报圣人,彰显自己的办事能力和效率之高。

当然,这个人替死鬼如果能攀扯上太子,那么更好不过了,张小敬,刚刚好。

时间临近午夜,形势开始反转。

这是《长安十二时辰》剧情自开播以来的至暗时刻。

踏着苍凉悲壮的鼓点,想要奔走出城,再也不管不顾的张小敬,在和伊斯的对话中说出了自己的无奈,而他们身后,是长安那浮华的众生相,危机四伏,暗败滋生,人们浑然不觉,大踏步的走向可以想见的毁灭。

困局无解,就像檀棋在偌大长安的街头,揉搓双手,却不知所措。

蚍蜉撼大树,犹未可知。

以龙波们为代表的蚍蜉们,已经无限接近成功了,甚至有很多观众希望他们成功,在看到了这么多阴暗的角落里,权贵们的荒淫无耻,草民们的痛苦挣扎以后,“这样的长安不要也罢。”

李必在被抓后,那番关于太子、关于新税法的慷慨激昂的发言,像不像政客竞选时那虚伪的誓言,六世高门不知道的是,龙波、丁老三、何孚这些人的家人、朋友早已经死在那条必经的路上了,或因饥饿、或因欺凌、或因构陷。

所以,龙波回之以鄙夷的表情,何孚更是不屑。

巍巍长安,即使如小说家言,也没有到毁灭的时候,著名的安史之乱,在十一年后才会开始。

总要有人来救,还是张小敬。

不过时移事易,张小敬现在身上的枷锁是右相林九郎给套的,即便贵如太子,也不能解除。

只有一个人能,圣人唐玄宗。

但是大唐帝国的皇帝,不是谁相见,就能见到的。

关键人物——严太真,也就是后世所称的杨贵妃。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

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

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

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白居易的《长恨歌》里,其实漏了一段描写,故意与否不得而知,不过事实就是,杨贵妃原是玄宗儿子寿王李瑁的王妃,玄宗自宠爱的武惠妃去世后,郁郁寡欢,有人向他进言说寿王李瑁妃杨玉环“姿质天挺,宜充掖廷”,于是就以为玄宗母亲窦太后祈福的名义,敕书杨氏出家为女道士,道号“太真”。

为什么这么做呢?

强娶儿子之妻,有悖人伦,道士一事为过渡。

不管如何,对于圣人唐玄宗来说,严太真的话比谁都管用,能让严太真为张小敬说话开脱,哪怕是暂时开脱,才是解决困局之道。

如果说,此时还有人能见到严太真的话,那个人就是檀棋。

夜色渐浓,故事转折,希望不负众望,更加精彩。

@神明的娱乐 每日更新娱乐,欢迎大家留言讨论,喜欢的小伙伴们可以点一下关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