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薇的功效与作用

2019-09-19   智鸿生物

白薇又名春草、白幕,为萝藦科植物直立白薇或蔓生白薇的根,始载于《神农本草经》。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解释其名的由来:“薇,细也,其根细而白也。”每年早春、晚秋均可采收,但以秋季采收为佳。采挖后,除去地上部分,洗净晒干即可入药。其性寒,味苦咸,入肺、胃、肾经,含有白薇素、挥发油、强心苷等成分,具有清热凉血的功效,可以治疗阴虚内热、肺热咳血、骨蒸劳热、产后血虚发热、热淋痈疽肿毒等症。



(一)功能主治

清热,凉血。治阴虚内热,风温灼热多眠,肺热咳血,温疟,瘅疟,产后虚烦血厥,热淋,血淋,风湿痛,瘰疬。

《本经》:"主暴中风,身热肢满,忽忽不知人,狂惑邪气,寒热酸疼,温疟洗洗,发作有时。"

《别录》:"疗伤中淋露。下水气,利阴气,益精,久服利人。"

陶弘景:"疗惊邪,风狂,庢病。"

《纲目》:"治风温灼热多眠,及热淋,遗尿,金疮出血。"

《本草述》:"主治患痰虚烦。"

《要药分剂》:"清虚火,除血热。"

《现代实用中药》:"治卒中患者之四肢浮肿,又用于急性热病中末期之灼热及衰弱病之消耗热,肺结核之骨蒸潮热等,有清凉性滋养之效;又用于小溲亦涩,肺热咳嗽等证。"



《民间常用草药汇编》:"清肺热。治吐血及老年咳嗽。"

《南方主要有毒植物》:"治肾炎、肺结核、尿路感染、水肿等。"

清热凉血:用于阴虚血热、午后身热或低热不退、或骨蒸潮热、或产后虚热及一些原因不明的虚性发热,常与生地、青蒿、地骨皮等同用;若温邪初人营分或阴虚兼外邪者,可配入解表药中同用;纯阴虚者可与滋阴药配伍。用于肺热咳血,常与芦根、黄芩、贝母、杏仁同用。

降血压:用于高血压、脑血管疾病引起的半身不遂,可与泽兰、炮山甲、丹参等同用。

利尿通淋用于小便淋痛,可与竹叶、滑石、木通等同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