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me Out”教育法可整治熊孩子,但错误的打开方式,让娃很受伤

2020-03-23   逗儿妈妈

逗儿妈妈原创文章,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前体操冠军李某鹏退役后,和美国姑娘李安琪喜结连理。后来,李某鹏带自己的女儿奥莉参加了一档叫《爸爸回来了》的综艺节目,曝光了李某鹏与孩子相处的情节,被许多网友称呼为“最靠谱老爸”。节目中,有一个细节,女儿奥莉发脾气之后,李某鹏没有直接打骂,也没有立刻说教,而是让女儿背对着自己站立,待奥莉彻底安静下来后,李某鹏才开始和女儿再次沟通。

其实,李某鹏使用的教育方式在美国是非常流行的,用英语来表示就是“time out”。这个单词原意是“暂停”,这里可以引申为“计时隔离”教育方法。看过美剧的朋友们可能会注意到,当孩子太过淘气时,或者犯错时,家长总是会对其说,“回你房间去!”也是应用这种方式的一种表现。

当这种教育方式被引进中国之后,许多家长将其视为无所不能的宝典,甚至加以演绎,还与中国的国情加以融合,警告孩子“不听话就把你关进小黑屋”,其实,说出这句话就已经背离了“Time Out”教育法的初衷,那么,中国家长都会对这种方式产生哪些错误的理解呢?

一、中国父母对“Time Out”教育法错误的理解

1、“Time Out”法是以帮助为出发点的,而不是惩罚

这种方法的初衷是为了帮助孩子学会情绪管理,建立正确的自我调节能力,家长只是给孩子提供了场景,或者是方式,可以是对着墙壁站,也可以到小屋里,可不是“小黑屋”。当孩子经过激烈的情景冲突之后,很容易被自己的不良情绪所误导,此时,立即对其进行批评或者教育效果都不会太好,因此,选用“Time Out”这种方式帮助孩子平静心情,之后,还是有后续讲道理的环节的。

“Time Out”教育法可整治熊孩子,但错误的打开方式,让娃很受伤

2、“Time Out”法需要在平时铺垫,而不是突然实施

家长需要在平时对孩子的情绪管理进行引导,告诉孩子,在什么情况下,家长要使用“Time Out”法,其好处或者是目的是什么,只有孩子内心有过这种概念的灌输之后,才不会因为家长实施了,觉得非常唐突而无法接受,家长事先给孩子做好心理准备,孩子也易于理解家长的行为。

3、“Time Out”法忌讳不分场合地实施

孩子虽然小,但也是要顾忌面子的,这种方式适合在家中实施,公开场合就算了,并且还不能让孩子感觉到是被孤立了,时间上也适当控制下,对于小错,可以时间短些,严重的错误,就要适当长些。若孩子犯倔了,不愿意单独待着,家长可适当延长一分钟时间,让孩子逐渐反省。

“Time Out”法不是让家长提醒孩子过去的不当行为,而是为孩子提供了一次调整情绪的机会。所以,家长不能将其作为万能的工具来使用,更不能夹杂着冷暴力的倾向。比如,真的将孩子关到没有光线的屋子里,或者长时间地不理孩子,家长企图使用这些冷暴力的方式来让孩子听话,其实是对孩子的一种伤害。

二、利用冷暴力让孩子“听话”,让娃很受伤

1、孩子养成孤僻的个性

孩子长期处于家长冷暴力的笼罩之下,内心是孤独的,无法向别人述说自己的苦衷,只能憋在心里,这样对孩子来说,无疑是一种心灵上的折磨,长久以往,孩子会变得越来越沉默,会形成孤僻的性格。

“Time Out”教育法可整治熊孩子,但错误的打开方式,让娃很受伤

2、孩子自卑之心加重

在冷暴力的处理下,孩子会逐渐地产生一种不安全的感觉,他会认为家长对自己不理不睬,是放弃了自己的表现,自己没有人要了,没有人爱了,在安全感消失的同时,自卑之心也会愈加严重。

3、孩子的脾气变得暴躁

与安静的孩子形成对比的是,某些孩子面对实施冷暴力的家长,反而更加激发起孩子想要获得家长关注的心理,因此,孩子会想方设法地表现自己,而当孩子的心智还没有完全发育好之时,孩子的行为往往会走极端,发脾气、易于暴躁,这种表现就可能会越来越多。

所以,家长们面对熊孩子,不能采取单纯地“关小黑屋”的方式来管教孩子,而需要综合考量。从明星们已经公开的教育方式中,家长们可以更加生动地理解这种“Time Out”教育法,只有家长在理解的基础上合理运用,才能营造出更加舒适的环境,帮助孩子成长。

三、正确运用“Time Out”教育法,给孩子更加舒适的环境

1、家长的态度很关键

刚才提到过,家长若是想实施这种方式,开始时就要和孩子沟通好,建立互相信任的联系,当孩子确实违反了事先确定好的规则之后,家长要严厉地指出孩子的错误,并且执行“Time Out”。但在结束后,家长要恢复和蔼的表情,并且要以关爱的态度和孩子讲解让孩子暂时隔离的原因,让孩子感受到,家长不是不爱孩子的。

2、选择一种不易产生误解的隔离方式

家长可以和孩子事先约定,在墙壁前站立,还是在专门的凳子上坐着,不论哪种方式,都是要营造出一种不是孤立孩子的环境,即便是回到了孩子自己的屋子里,环境也必须是明亮的,晚上可以开灯,让孩子有一种安全感,不至于产生被家长抛弃的心理障碍。

3、避免孩子产生误解

在孩子眼中,哪怕是家长说重了一句话,可能都会产生与家长不同的理解,对于“Time Out”也是如此。若孩子认为这是家长一种变相的惩罚,就背离了原先家长实施的目的。家长要在前几次实施这种方法后,及时和孩子沟通,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只有弄清楚孩子的内心之后,实施才有效果,孩子也能心服口服。

综上所述,舶来的理念可以应用,但要将其精髓消化后方可。若家长因理解有误,采用了不当的冷暴力,只会造成亲情的疏远,而营造一个舒适的“Time Out”时间,确实可以起到更好的效果。家长在实施时,还要结合自己孩子的性格来进行调整,方法是固定的,但孩子却是不一样的。

今日互动话题:各位家长,当孩子犯错之后,您会采取这种“Time Out”教育法吗?您对这种方式有何想法呢?您又有哪些更好的方式呢?欢迎您积极留言,参与话题讨论。

我是逗儿妈妈,也是一位家有萌宝的宝妈,每天会跟大家分享更多育儿知识,帮大家解决带娃的困惑和烦恼,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欢迎点赞或分享给更多的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