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湖南:农耕、青铜、禅宗、茶禅···,并不是所谓的蛮荒

2019-10-16   乡土

湖南虽在近现代人才济济,表现卓越。可在古代,湖南被称为蛮荒之地,很少被人提及。事实上,远古的湖南,并不是大多数人说的那样荒蛮。考古发现,湖南在历史上,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是中华文明的源头之一。

湖南发现世界最早的农耕文明遗址

距今1.2万—1.4万年

中国农耕文明起源于什么时候?传统的认识是:中国浙江余姚河姆渡出土大量距今7000年的碳化稻谷,为世界上最早的人工栽培农作物。然而,这一认知在湖南被打破。1995年,湖南道县玉蟾岩出土了距今1.2万—1.4万年的人工栽培稻标本,刷新了历史认知。

湖南发现中国最早的文字

写于中国最早的陶制品

根据对位于湖南怀化市的高庙遗址的考证,发现了距今7000多年的文字,其出土的陶器上载有“帝”、“君”、“昊”等字。同时,高庙遗址中所出土的陶器也是中国已知最早的陶制品。

湖南发现人类最早的祭坛

原始宗教祭祀文化丰富

湖南常德市临澧县竹马村遗址发现的,距今1.8万年带甬道的“T”字形高台式土木建筑,是人类最早的祭坛;在距今近8000年的怀化高庙遗址中,发现了大型祭祀场所,并出土了制作精美的用于祭祀的物器;距今7100年的长沙大塘遗址的陶纹中,发现有塔式神庙等。这些为追溯我国史前宗教艺术都有重大意义。

蚩尤、炎帝、舜帝均归属于湖南

这片大地充满了远古传说

传说,蚩尤大战炎黄,失败后其部落归于安化梅山;神农炎帝教人耕作,于茶陵云阳采茶,尝百草而死,葬于株洲炎陵,炎帝陵是中华民族始祖炎帝神农氏的安息地,享有“神州第一陵”之誉;舜帝巡三湘大地,途中而亡,葬于永州,永州舜帝陵系中华民族尊祖祭舜之圣地;舜帝妻娥皇女英寻夫至湘江,泪竹斑斑,投江而亡,便有了湘妃竹。如果这片土地真的为一片蛮荒,远古帝王又怎会留下这些传说呢?

湖南发现中国最早的城市

城头山古城遗址

根据考古发现,在距今六千多年前,湖南人就在今常德澧阳平原建筑城市,也就是后来发现的城头山古城遗址。在这座被成为“中国第一城”的古城遗址中,发现了灌溉系统完备的大面积稻田、八万米长的高大城墙、近似现代城市密度的房屋建筑和基础设施,以及密集的氏族墓葬。同时,在澧阳平原这块大约六百平方里的土地上,密布着566个商周遗址。

湖南出土了商周时期精美的青铜器

居南方各省市之首

青铜器代表了商周时期手工业技术的最高成就,而湖南出土青铜器数量居南方各省市之首。其中,四羊方尊、人面方鼎等举世闻名。这些出土的青铜器中既有中原风格特征,又有迥异的地域风貌。

湖南是佛教禅宗的重要发祥地

佛教史上公认的禅宗祖庭在此

佛教中国化的标志是禅宗的产生和确立。众所周知,南岳是著名的佛教圣地,南岳是佛教禅宗的创建者六祖慧能重要弟子怀让的传道之所。怀让的弟子马祖道一开创了禅宗最重要的两支沩仰宗和临济宗,另一弟子石头希迁开创了曹洞宗、云门宗和法眼宗。湖南的宁乡密印寺、浏阳石霜寺、南岳南台寺、南岳福严寺是佛教史上公认的禅宗祖庭。

茶禅祖庭也在湖南

“茶禅一味”

位于湖南常德石门县的夹山寺是誉满东亚的茶禅祖庭。1200年前,夹山开山祖师善会禅师讲禅说法品茶,悟出了“茶禅一味”真谛。据传,明末清初,闯王李自成兵败,“禅隐”夹山,吟出了“英雄一代赴飘萍,大块空留百战身。捣碎乾坤惊日月,踏翻宇宙走雷霆。时来作恶天还怕,运去看经佛不灵。事业尽随流水去,禅房梦醒夹山青。”的悲凉诗章。

湖南延续并发扬了儒学的光华

湖湘文化绵延不绝、影响深远

汉代独尊儒术,儒学达到鼎盛时期。六朝时期,儒学开始逐渐衰退。到宋代,湖南永州道县人周敦颐从佛教和道学里面吸取营养,重新激活儒学,从而产生了新儒学,即理学。周敦颐的理学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

到明末清初,湖南衡阳人王夫之,反对程朱理学,主张经世致用,这对后来的湖湘文化影响深远。他一生著述千万字,成为中国文化史上最后一位集大成者。

湖南自古就是南方文化教育重镇

“惟楚有才,于斯为盛”

湖南的岳麓书院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四大书院之一,也是中国南方的文化教育重镇,是湖湘文化的重要承载地。北宋开宝九年(976年),潭州太守朱洞在僧人办学的基础上,正式创立岳麓书院。嗣后,历经宋、元、明、清各代,至清末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改为湖南高等学堂,1926年正式定名为湖南大学。历经千年,弦歌不绝,故世称“千年学府”。

以上是湖南很久很久以前的过去,有湖南祖先的些许足迹,它或许可以证明,三湘大地曾经并没有史书上“江南卑湿,丈夫早夭”描述的那么可怕。

来源:你好大湘西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