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去年开始,经济寒冬,大量的企业在大量裁员,一些中年人无力承担下岗的隐隐威胁,于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投资自己,去学校修读工商管理硕士(MBA),去找寻各自的职业的安慰剂,开始需求内心的自我救赎。
在如今这个时代,三十而立早已经不是安身立命,成家立业的代名词,而是焦虑、压力、忧心忡忡担心各种危机感不期而遇。
上班的人都会有这样的感受:
不知不觉中,你发现头发越掉越多;
身边的新鲜血液也比一个年轻,有活力;
各大用人单位招聘声明中关于年龄的限制(18-35岁);
各大营销号更新了谁谁谁年纪轻轻年薪百万等等。
面对自己不在年轻,还在原地踏步,年龄使自己在社会试错的机会越来越少。
正应了歌德曾经说过的,没有在长夜痛哭过的人,不足以谈人生。
每一个深夜痛苦的人内心都是怅然若失,自我怀疑,他们都是在焦虑中寻找各自的出路。
每天给自己制定满满的学习计划;
试图改变自己每一天的作息时间;
各种付费课程的按部就班,囵囵吞枣;
每天晚上看着励志演讲和文章;
参加各种职业发展的讲座,但是对于自己职业瓶颈不知所措,找不到答案......
因此,很多人选择去放手搏一搏,用重金投资自己,读个研究生或者花个几十万的学费读名校工商管理硕士(MBA),归来仍是少年。
就拿目前考研来说,近几年来,考研人数连年增加,2019年考研人数更是突破290万人,上涨21.8%,激烈的职场竞争也导致更多的在职人群更加注重投资自己,专硕比例逐年增加至58%。
图片来源自网络
而在专硕项目中,工商管理长居每年考研各大排行榜榜首,2018年报名人数达17.01万人次,2019年报名人数高达20.59万人次。(红色代表专业硕士,蓝色代表学术硕士)
图片来源自网络
在所有学费中,MAB 的学费普通家庭的学生是支付不起的,毕竟学费20万左右也不是小数目。
先让我们来看一下清华大学2019级在职 MBA 学生入学前基本数据:
平均年龄:33.6岁
平均工作经验:9.8年
平均管理人数:37人
平均年收入:69万 (77%的人在30-100万之间)
教育背景:本科985院校比例55.36%、研究生(含博士)比例32.44%、海外院校比例2.68%。
这门槛可以说是相当高了。
因此,有一种说法是,选择读 MBA的大多数人普遍都是富二代、各行各业的中高层,社会各界的精英人士。毕竟这样一个平台,无疑是拓展自己的人脉的好机会。国内外最顶尖的商学院相关的MBA的课程筛选更是严格,当属精英中的精英,毕竟你的同学就是你的人脉,就是你即将要加入的圈子。
小编身边有在职的同事花了2-3年时间读了个在职MBA,每个月飞到不同的城市做课业实践,就是为了积累人脉。如今MBA证书拿到了,工资却没见什么增长。
职场上,不分男女,他们在职场遇到瓶颈但又想做出一番成绩的白领精英,都各怀心思地加入这场提升自我格局,开拓眼界的学习“战场”。
到最后,拿到证书,可能一开始并不会立竿见影,但是却是一个相亲的好平台,说不定平台里面就有你的下任男友或下任老公。
但是你会发现这个平台里结婚离婚的却增多了,其中,女性离婚率是男性的两倍。为何呢?
你可以试想,当不甘于现状的你遇到一个同样不甘现状、活力满满的优质男性,然后再看看自己下班就抱着手机、玩着电脑的另一半,你会摇着头发出这样的灵魂叩问:“怎么就摊上了这样一个男(老)友(公)?”
还有一种说法就是,读工商管理硕士就是为了找投资人!这话还真不假。
你可以再试想一下,假使如果我有一个好项目,但苦于没有金钱和人脉,那么很多人就有选择花个30万的学费,就能拉到3000万的投资,就可以遇上一个赏识自己的伯乐。
是不是很美好!
为什么那么多人热衷于去读MBA?究竟它是什么时候兴起的?
MBA诞生于美国,经过百年的探索和努力,它培养了为数众多的优秀工商管理人才,创造了MBA美国经济发展的神话和奇迹。MBA被誉为天之骄子和管理精英,成为企业界乃至社会敬重和羡慕的特殊人物,甚至在公众心目中被视为商界英雄。据统计,美国最大的500家公司的总经理、董事长等高层主管,绝大多数都是MBA。这一惊人的事实,是对MBA教育的成功业绩的最好说明。MBA意味着超群的能力、胆识、品德;代表着财富、地位、权力、荣誉;预示着希望、成功和辉煌。
MBA 学位由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HBS)创立,并逐步被全球各大商学院认可,开设相关课程,设立相关学位。
而据研究调查发现,每年MBA的申请人数是与经济周期反向而行的。
经济越不景气,人们读商学院的意愿就越强烈,在供给相对稳定的状况下,需求量增加意味着竞争越加激烈,商学院的学费自然水涨船高。
图片来源自网络
在当今的时代,学费的投入真不打紧,提升自己才是硬道理,这是这个社会的普遍认为。
成年人的世界,职场焦虑、婚恋焦虑、财富焦虑,是每个人每天都要翻越的山脉,翻过一个还有下一个在等着你。
面对焦虑,很多成年人读一个MBA,就能够解决经验、人脉以及格局的问题,何乐而不为?
的确学完MBA后,对于怎么用数据模型计算最佳资产组合;怎么用统计知识分析市场调查结果;怎么运用课堂理论解决实际商业问题。从思维模式到能力水平,都会有一个大幅度的提升。
但是有时候可能过于神话MBA的价值,
你靠近了资源,却未必会利用;
你把握了人脉,却未必能融入;
你知晓了创业的秘籍,却未必能够抓住正确的时机。
有时,MBA的存在,在某些人眼里是锦上添花,并不能雪中送碳。这些都是因人而异的。
如果你本身的工作背景和职业能力都很不错,那么乘上这个系数就会有意想不到的加分。
如果刚刚达到最低工作经验要求就立刻递交申请,读个普普通通的商学院,一则投资回报率不好说,二则对个人职场竞争力的贡献度也是十分有限。
因为在人们的潜意识里,只有你有实力、有价值、有拼劲,才敢于如此勇敢地投资自己。
“为什么我要读 MBA,我对 MBA 真的有需求吗?”
不论是报考 MBA,还是读 MBA 的过程,对于职场人来说,都是一个不小的考验。
夜宵酒局,能免则免,就算工作忙996或者007,周末依旧要打起精神,继续上课。
它就像是一剂强心剂,药效如何,最终还是看你自己。
累吗?累得值得吗?
我想,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答案!因人而异!
看到文章后,欢迎发表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