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昌宁县田园镇的林先生苦恼不已,自己辛苦攒下的2万余元银行存款“不翼而飞”,好端端的银行存款怎么会莫名消失呢?
10月28日,林先生到昌宁县公安局报警求助称:自己银行卡里2万元存款不见了,余额只有30多元。经到银行查询流水信息得知:2万余元存款于今年9月以来陆续被支付到某游戏公司充值消费。想到自己的儿子喜欢用手机打游戏,后与儿子沟通发现,原来是自己9岁的儿子玩某游戏偷偷绑定了自己的银行卡,一个月内充值消费了2万多元。无奈之下,林先生只好到公安局请求民警帮忙处理。
接到报警求助后,民警及时与游戏客服对接,并说明具体情况及上传相关证明材料。根据该公司未成年人消费相关规定,公司承诺将于15个工作日后退回林先生账户游戏充值资金1.4万余元。
孩子沉迷网游,家长不能一味粗暴地封网打骂孩子。而是要在现实世界中,让他们感受到理解和温暖,适时适当地使用手机。
那么如何避免此类事件的发生呢?
蜀黍给您支招:
01
一、及时引导
现在的很多孩子沉迷玩电子产品,很大的原因是没人陪同,父母少陪伴,甚至是父母主动给孩子提供“电子保姆”所致。
家长与孩子之间建立良好的沟通,相互尊重,共同成长,能够更好地预防孩子沉迷网络游戏。让孩子走出对于游戏的沉迷,需要以疏代堵,多方努力。家长应多进行亲子活动,尽全力对孩子进行教育引导。
02
二、预防为主
未成年人尚未形成正确消费观,容易在游戏中盲目消费,而这类消费具有隐蔽性和维权难的特点。
对于家长来说,在给孩子使用手机时,要及时将手游软件设置密码锁,谨防微信支付、支付宝支付的密码泄露和自动划款的情况发生,并且定期查看手机话费、微信钱包、支付宝等账户资金的变动情况,一旦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03
三、提高维权意识
家长们应该提高消费维权意识,在孩子玩手游时遇到胡乱扣费的情况,要及时留存证据(如网上交易记录和聊天记录等能够证明充值是未成年人所为),与商家进行沟通协商;协商不成的,再向商家注册地的工商部门或与消保等第三方消费维权组织进行投诉,请求调解。
在这里,
蜀黍也要提醒各位家长,
要履行好监督职责,
更不能轻易将自己的支付密码
透露给孩子,
避免孩子沉迷游戏盲目充值,
从而造成不必要的家庭财产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