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潜水表如此流行并广受好评,一千个读者可能有一千个哈姆莱特,但是对于潜水表的看法竟然出奇的一致。
复杂的功能,硬朗的造型,以及过硬的质量都是其闪闪发光的优点,而且在这些优点中,作为潜水表立身的排氦阀门更是成为其重中之重的大杀器,可以说排氦阀门的优良程度决定了潜水表的体格好坏以及下潜深度。
今天我们就浅谈一下潜水表的排氦阀门。
这里我们主要知道一下非饱和潜水与饱和潜水以及呼吸气体种类中的氦气&氧气混合气体(人工气体潜水)。
1957年美国海军潜水专家邦德首先提出饱和潜水理论,饱和潜水相比于非饱和潜水具有下潜深度大、停留时间长、作业效率高的特点。
按照国际惯例,当潜水作业深度超过120米、时间超过1小时,一般都是采用饱和潜水。反之,潜水深度不超过120米、时间低于1小时的即为非饱和潜水。
所以我们能够发现腕表的防水等级一般有30米、50米、100米、300米,更甚还有3000米防水。
可以说300米是潜水表的一个门槛(世界纪录人类最深的深海潜水吉尼斯纪录是由一名叫艾哈迈德-加布雷(Ahmed Gabr),他的世界记录为1090 英尺4英寸(约332.25米)),在0—300米这个深度腕表一般是不需要配备排氦阀门的,仅依靠腕表自身的密闭性即可一定程度上保证腕表的完整性。
非饱和潜水
前面我们说到,潜水深度不超过120米、时间低于1小时都可以称之为非饱和潜水,为了方便理解,我们可以简单地认为凡是从水面下潜不借助于饱和潜水作业系统的我们都可以称其为非饱和潜水,这也是最与我们息息相关的潜水方式。
可以说绝大多数人以及潜水爱好者终其一生都不会下潜到需要借助饱和潜水作业系统的深度,因此对于我们来说排氦阀门的作用更多是锦上添花,让手表的防护更加专业与到位。
排氦阀门一般分为手动与自动。
其中以自动排氦气阀为主要潮流,而最有名的莫过于劳力士的Sea-Dweller以及百年灵的Super ocean表款,两者都是千米级的潜水腕表。当然,百年灵的海狼拥有3000米的防水深度,更是让人赞叹不已。其表壳的左侧表壳皆具有排氦阀门,当表壳超越特定的内压水平,可透过此装置让气体从表壳中释出,而无须手动操作。
手动排氦气阀则以欧米茄为代表,不论是300米或600米的海马潜水表,其表壳的11点钟位置,皆具有凸起的手动排氦气阀,当潜水员离开水面或进行减压时,需要旋转表冠将内部的气体排出。
不过有些朋友可能会担心手动排氦阀门如果没有拧紧会不会漏水,排氦气阀即使没锁紧,也具有日常生活的防水,因此不用担心,对于需要深潜的潜水员,在下潜之前也会特别检查一下的,所以这个问题其实也不算是问题的。
由于氦气非常轻盈,而且挥发性极强,其分子体积是最小的,因此在下潜过程中,氦气便会逐渐渗进腕表,使压力在表壳内部聚集,当潜水人员回到压力较小的平地时,聚集的氦气一时无法排出而导致表款镜面便容易破裂。
为了防止镜面破裂,因此,法国的专业深海作业公司COMEX便开始与劳力士合作,研究能释放表壳内部压力的技术。在1967年问世的Oyster Perpetual Sea-Dweller Ref.1665,除了防水深度达610米之外,表壳的左侧也加入专利的设计─排氦气阀,当表壳超越特定的内压水平,可透过此装置让气体从表壳中释出,同时不影响腕表的防水性能,这也是排氦装置首次出现于腕表之上。
饱和潜水
当然,还有另外一种专业模式,一般潜水爱好者也不会接触到,但是我们这里还是稍微提一下。
饱和潜水的作业系统主要有三种类型:甲板加压舱系统、水下居住舱系统和出入式深潜器系统,它们都可以把潜水员送到海中进行长时间的工作。
潜艇下潜到一定深度之后,潜水员出仓作业之前要先进入一个加压仓,让人体有个适应压力的过程,如此才能保障潜水员的安全,而在这个加压舱内使用的加压气体是“氧氦混合”气体(这个我们上面提过),这里我们要解释一下为什么是氦气&氧气混合气体,在人体潜水到50一120米深度时,呼吸气体的氮分压可升高到5—10个大气 压,则高压氮将产生麻醉作用,称为氮麻醉。
而加压舱的加压时间还是比较久的,在这段时间内,体积较小的氦气分子就会渗入到表壳内。因此排氦阀门的另外一个工作场景便是专业的潜水人员在深潜过程中在加压仓的这一阶段,同样,当深潜人员上浮的时候也许有减压仓的一个适应过程。
所以说潜水表有两种场景是需要用到排氦阀门,但是对于一般人来说,我们用到的更多场景还是非饱和潜水阶段,因此对于潜水表的功能无须太过担心,一般使用场景都是可以胜任的。
更多腕表资讯还请您点击文章上方的“关注”,每天五分钟带您了解腕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