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生活·快乐健康
老了,身体免疫力下降,各种毛病也随之而来。“腰酸背痛、腿抽筋,得补钙!”——这是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听到的一句话。
所以,不少中老年人腿抽筋,就盲目吃钙片、喝骨头汤,但是却没什么效果。
其实,并不是所有的抽筋都是因为缺钙!对中老年人来说,缺钙只是造成腿抽筋的其中一个原因。
什么情况下会抽筋
1
缺钙
与大多数人的认知一致,缺钙是抽筋的原因之一。血液中钙离子浓度太低时,肌肉容易兴奋而痉挛。
老年人钙质吸收能力减弱、钙质流失明显,因此,常受到抽筋的困扰。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缺钙也较为常见。
2
寒冷刺激
寒冷是抽筋的常见诱因,可直接引起腿部肌肉强烈收缩和血管突然痉挛。
比如,晚上睡觉不盖被子、空调温度过低、突然下到冰冷的水中游泳,都有可能会引发腿抽筋。并且,这种抽筋有时候持续时间会比较长。
3
过度疲劳
运动过度,特别是无氧运动,会导致肌肉在短时间内持续收缩,并产生代谢废物。
如果没有及时拉伸、放松肌肉,过多的酸性代谢产物堆积,就很容易刺激小腿,造成小腿抽筋。
老年人身体弱、肌肉力量差、机体代谢功能减退,和年轻人相比,也更容易抽筋。
4
局部压迫
长时间仰卧,让被子压在脚面,或长时间俯卧,使脚面抵在床铺上都会迫使小腿某些肌肉长时间处于压迫状态,引起肌肉被动挛缩和血供不足。
经常抽筋是疾病信号
1
腰椎间盘突出
老人总是小腿抽筋的话就要注意了!不要再把这种抽筋看作普通的抽筋,这种现象可能是腰椎间盘突出的病因。因为脊椎变形后,长期压迫神经,会导致腿麻、腿抽筋。
据临床调研:在确认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中,腿抽筋的发生率可高达70%。
2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
有研究表明:那些腿经常抽筋,尤其夜间会加重的中老年人,并不是因为缺钙,而是因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
要知道,老年人动脉硬化,使得血管腔变窄,因而供血不足的情况较为普遍。
当人在活动时,腿部肌肉的收缩和舒张会挤压血管,加快血液流动,使腿部血液循环能维持正常。
但是,当人在睡觉时,腿部血流减慢,代谢产物不能及时被血液带走,这些代谢产物积聚于肌肉中,达到一定浓度时, 就会刺激肌肉产生收缩,发生腿抽筋的现象。
糖尿病患者动脉更容易动脉硬化,硬化以后血管闭塞,血液供不上去了,有可能会导致坏疽,最后甚至会截肢。
因此,当抽筋反复发作时,需要及时到医院查明并排除血管、神经的器质性病变,以免耽误治疗。
1个小动作缓解突发性抽筋
其实,缓解抽筋并不是什么难事,只要谨记“反其道而行之”的法则,就能轻松应对。
1
脚趾抽筋
要“反其道而行之”,即朝抽筋的反方向扳脚趾、翘起脚板,并坚持1~2分钟以上,即可见效。
2
小腿肌肉抽筋
小腿抽筋,可以自己用手抓着脚尖往后扳,拉伸小腿后面的肌肉,扳几下;然后,用手握住小腿部的肌肉慢慢地揉捏,慢慢让肌肉放松。
来源:建康圈 免责声明:版权属于原作者,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后台留言联系小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