嵊州市人大常委会生态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任务完成情况专题询问会实况

2020-03-24   浙江新闻

询问会现场

3月19日上午,嵊州市人大常委会就嵊州市政府关于2019年度生态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开展专题询问。询问会以“一问一答”形式进行。常委会组成人员和人大代表们提出了“中央环保督察问题整改情况如何?”“影响我市空气质量的最主要因素是什么?”“2020年如何确保完成目标任务?”等6个问题。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现场应询,诚恳作答,对存在问题不遮不掩,对问题解决给出了明确的时间节点和目标要求。

询问结束后,嵊州市人大常委会将及时整理代表们所提问题及应询部门所作回答,交嵊州市政府研究办理,并加强跟踪督办,合力推动我市生态环境建设。现将询问会实况摘录如下:

加强治理

嵊州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城建环资工委主任吴达贤:中央环保督察问题整改中,仍有6件尚未完全整改到位。请问主要原因是什么?2020年如何全面彻底完成整改?

绍兴市生态环境局嵊州分局局长钱成军:1月7日,浙江卫视《今日聚焦》曝光了嵊州问题企业督察多年仍未处置到位的问题后,市整改工作协调小组立即要求各责任单位举一反三,对信访交办件再次开展“回头看”,发现尚有6件信访件还存在其他问题。其中2个问题目前已完成整改,4个问题因疫情等原因还在整改中。

市委市政府始终把做好中央和省级环保督察整改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坚持每月现场核查、每月进度通报、后续整改专项考核等“三项制度”,以最坚决的态度、最严格的制度和最有力的措施抓好整改落实。至目前,中央环保督察187件信访交办件已全部“案结事了”;9项重点整改任务已完成4项,其余5项基本达到序时进度要求。出现个别问题没有完全整改到位的主要原因是:个别责任单位思想认识不够到位,举一反三不够有力,长效机制不够健全,对违法建设等其他问题没有全面整改,导致整改不彻底、出现反复和反弹等现象。

下一步,我们要进一步压实责任,坚持“三项制度”,确保中央环保督察问题全面彻底完成整改;进一步加大力度,深入推进生态环境整治提升“五大行动”,深化“领导包干、组团服务”模式,有效解决一批群众关心的环境信访问题;进一步严格执法,强化部门联合“双随机”抽查监管,开展“零点突击”等专项行动,严肃查处各类生态环境违法案件,为第二轮中央环保督察迎检工作打好基础。

嵊州市人大常委会委员、监察司法委副主任委员曹江英:去年我市PM2.5年均为每立方米36微克,有11个月高于全省月平均值,全省58个县级市中排名在最后第十位,没有完成空气质量达标进位年度任务。请问影响我市空气污染的最主要因素是什么?2020年如何确保完成目标任务?

认真检测

绍兴市生态环境局嵊州分局局长钱成军:影响我市环境空气质量的主要因素有:一是地理条件特殊。我市四周高中间低的“盆地”地形,不利于污染物扩散,遇输入性污染时影响则更大。以今年疫情防控期间为例,工业源、扬尘源、移动源、面源等污染物产生量均到了低点,但同期我市空气质量在全省58个县市区中排名靠后。二是污染治理还待进一步加强。工地扬尘、餐饮油烟、露天焚烧、车辆尾气等污染影响严重。

2020年,我们将进一步压实责任,攻坚克难,全力打好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翻身仗,确保完成空气质量达标进位目标任务。特别是将全面加强蓝天办力量,落实“两方案一办法”,强化督查考核,进一步压实乡镇(街道)和相关部门责任,形成全市治气工作“一盘棋”。

当前重点是要围绕两个省控站点,有针对性地抓好各项工作。一是要调整完善“扬尘办”管理机制,加强扬尘统一管理,建设部门及街道等责任单位要确保各类工地严格落实8个100%管控措施,严控工地扬尘;建设部门要加强道路洒水保洁,公安等责任单位要加强车辆管控,严控道路扬尘。要通过高频次的巡查检查,加大督促整改和行政处罚力度,有效形成监管工作合力。二是要加强餐饮油烟治理,综合执法局要对越秀路餐饮单位进行全面排查,制定专项整治方案,统一油烟治理设施及排放口设置、安装标准,推广餐饮油烟在线监控,规范日常运行管理,督促定期清洗油烟管道,严禁使用蜂窝煤。同时,要加强秸秆焚烧管控,综合应用高清视频监控等手段,建立镇街、村居专项巡查机制,综合执法局要严厉查处露天烧烤、垃圾(秸秆、草木灰)焚烧等露天焚烧行为。

嵊州市人大常委会委员、财经工委主任姚政良:我市在新昌水权已明确长诏水库日供水6万吨,钦寸水库日供水5万吨,请问有哪些实质性进展,第三水厂、第四水厂何时可完成供水?去年15家乡镇自来水厂集中收购整合后,个别水厂水质不达标、群众反映大,现在问题整改得怎样?

嵊州市水投集团总经理姚兵:关于嵊新水资源综合利用问题进展情况,2019年3月,经绍兴市盛阅春市长协调,嵊新水资源综合利用取得突破性进展。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专门成立了以书记、市长挂帅的引水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及嵊新引水排水工程建设指挥部,积极与新昌县对接。水投集团做到金砖项目贷款工作与工程前期工作两手抓,抓紧推进前期工作。截至目前,已形成第三水厂、第四水厂厂区部分设计初稿;完成所有子项目进场道路的设计方案,完成第三、第四水厂厂区放样,并委托属地开展政策处理;开展新昌引水管线线路实地踏勘,形成多个比选方案,两县市水务集团多次召开会议对线位方案进行会商,征求相关部门方案意见;开展钦寸水库、长诏水库水资源论证工作;两县市就嵊新引水排水管线工程有关事宜进行会商,明确了项目的会商机制、建设模式及审批职责等事宜;线形方案根据相关部门意见进行深化;完成各项目总平面图设计。为推进这项跨境工程,我们紧盯今年9月工程动建这个目标,每天都有变化,每周都有进展,每月都有成果,扎实推进这项工程落地,第三水厂、第四水厂计划于2022年12月完工后调试运行。

关于乡镇水厂水质问题。从去年5月开始接管7个乡镇15家1000吨以上乡镇水厂,为尽快改变供水不足、水质不佳问题,主要做了以下工作:一是实施技改提水质,保安全。2019年下半年投资近200万元,实施了长乐剡库、甘霖博济和蛟镇、崇仁张村、黄泽等5个水厂的技术改造,增加加药设备,规范制水工艺,提升了制水质量;增加部分制水应急设备,提高了部分水厂的供水能力。二是联网联供增水源,保供水。针对反响强烈的蛟镇水厂供水区域,采取管道延伸、新建水厂、联网供水等多种办法保障供水。2019年6月份投资300万元完成城市供水管网延伸工程,由城市水厂向鹿山街道江夏、金鸡山等村供水,减轻蛟镇水厂的供水压力。11月份投资1500万元完成新建凤凰窠联村水厂工程,解决了甘霖镇苍岩村、殿前村等9个行政村14000余人口的用水问题。12月份投资600万完成了甘霖、崇仁、石璜三地联网工程,由崇仁水厂、石璜水厂、东大湾水厂跨区域供水,解决了甘霖片北部与崇仁接壤的14个村8000多人口的用水问题。把蛟镇水厂的供水区域从原来的单一供水分成5个片区联网联供,供水范围从65个自然村约5.3万人口,缩减到目前36个自然村约2.6万人口。三是加班加点修管网,保运行。针对乡镇区域供水管网质量差、漏损多的情况,组建专门班子,分片区开展夜间管道听漏,共发现大漏点9个,并进行了及时修复,减少漏损水量2000吨左右/天。提高管网巡查频率,加强管网抢修力量,公布各营业所报修电话和集团热线电话,及时处理报修和投诉事项,及时做好爆管、漏点抢修,共计抢修1454次,有效保障了管网的正常运行。

碧水蓝天

嵊州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农业农村工委主任汪建江:当前我市农村面上饮用水质的日常检测覆盖面和频率是多少,怎样确保广大农民的饮用水安全?

嵊州市水利局局长马鸣:在日常检测覆盖面和频率方面,我们从三方面入手:一是饮用水源水质监测。由市生态环境分局负责定期对200吨以上水源地进行监测,对200吨以下水源地每半年进行一次抽检,抽检覆盖率应达到30%以上。2019年已对全市农村供水工程水源进行了一次全面监测,对重点水源地实行在线监测。二是出厂水水质检测。由市卫生健康局、市水投集团负责,要求乡镇供水工程(含联村)单独设立水质化验室开展日常水质检测,每日检测浊度、余氯、PH值等3个主要指标。单村供水工程至少每月检测一次,由运行管理单位采样,统一送至市水投集团检测。市卫生健康局每半年对农村供水工程出厂水水质检测分析1次,其中200吨以上农村供水工程覆盖率100%,200吨以下农村供水工程覆盖率30%。三是末梢水水质监测。由市卫生健康局负责,要求每半年对农村供水工程管网末梢水水质检测分析1次,其中200吨以上农村供水工程覆盖率100%,200吨以下农村供水工程覆盖率30%。遇到重大时间节点或突发事件时,适当加密检测监测的频次。检测监测中发现水源污染、水质不达标等异常情况的,应当采取有效措施,会同有关部门依法查处。

在确保饮用水安全方面,我们采取了以下工作举措:一是全面整改已建水厂。市水利局、卫生健康局、水投集团对前些年建成投运的427家水厂进行了一次全面检测,建账销号整改377家问题水厂,其中299家水厂已通过规范管理或工程性措施完成整改,其余78家将在2020年实施工程性措施整改到位。市疾控中心对全市供水工程出厂水和末梢水进行丰水期、枯水期两次监测,去年水质合格率为87%。二是全力抓好新建水厂。市农饮办联合市水投集团加强农饮水达标提标三年行动计划项目的监督管理,市疾控中心检测2019年开工建设的129个项目已建成投运水厂水质,出具的138份水质检测报告全部为合格。三是积极探索运管模式。出台《嵊州市农村供水工程运行管理办法(试行)》,乡镇供水工程由市水投集团参照城市水厂模式运管;联村供水工程按照所有权和管理权分离方式,委托市水投集团负责水厂(制水环节)维管;单村供水工程水厂(制水环节)采取购买社会服务方式维管,目前已招标产生第三方管理服务单位,逐步移交和健全规范。此外,联村和单村供水工程的水厂以外部分设施(含入厂总管、入村管网)则由属地乡镇和受益村负责维护和管理。

嵊州市人大常委会委员、代表工委主任滕苗富:全市江河出入境水质断面监测点均达到Ⅲ类以上,但新昌江入境监测点黄泥桥下游两条入境水渠(新昌南岩渠和信岙渠)仍然多次监测到劣Ⅴ类水质,请问政府有何实质性的对策措施?

绍兴市生态环境局嵊州分局局长钱成军:2019年,我市以进一步提升水质、改善水环境为目标,实施“五水共治”八大碧水行动,深入推进农村饮用水提标达标、污水零直排区建设、美丽河湖创建等各项工作,15个绍兴市级考核断面稳定保持Ⅰ-Ⅲ类水质,出境断面章镇断面为Ⅱ类水质,水功能区达标率为100%。

对于新昌入境水质问题,我们一直高度重视,积极做好向上汇报和横向沟通,采取扎实措施,努力彻底根治。一是继续加强水质监测。加大监测频次,开展联合监测,全面掌握入境水质情况,在向上汇报和与新昌县沟通时做到心中有底、有理有据。二是建立巡查机制。由治水办牵头,落实属地三江街道责任,建立入境水质巡查机制,加大对新昌入境河流的巡查监督。一旦发现污水偷排等违法行为,及时联系上级部门要求新昌生态环境分局做好执法查处。三是积极向上反映。政府及相关部门多渠道向绍兴市反映该问题,和新昌县加强沟通。希望在嵊的绍兴市人大代表在绍兴“两会”期间继续积极呼吁。

严格执法

嵊州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城建环资工委副主任童德君:我市建筑垃圾产生多、处置难,消纳场建设和处理效果备受社会关注。请问全市建筑垃圾年产量为多少?源头减量化和两个建筑垃圾消纳场进展情况及终端集中处理效果怎样?

嵊州市建设局局长俞铮:我从三方面作一回答。一是全市建筑垃圾年产情况,我市建筑垃圾主要包括房屋拆除产生建筑垃圾及房屋装修产生的建筑装修垃圾。2019年“三改一拆”面积约143万平方米,折合建筑垃圾约185万吨。城区建筑装修垃圾约3.4万吨。

二是垃圾源头减量化的情况,一方面推进生活垃圾源头减量,完善垃圾分类设施配备,实现城区和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覆盖面100%;加快处置终端设施建设,城区餐厨垃圾项目在2019年4月投入运行,每天可处理餐厨垃圾约20吨;垃圾焚烧厂项目主厂房已结顶,力争今年下半年正式投产;做好农村生活垃圾就地处置,规范运行石璜、谷来等乡镇的生活垃圾资源化处置终端,就地处置一部分生活垃圾。另一方面严格建筑垃圾源头减量,严控建筑垃圾进入填埋场,推进建筑垃圾消纳场建设,建筑垃圾通过就地挖填、工程基础填方、资源利用等方式进行减量。

三是建筑垃圾消纳场等终端集中处理情况。全市已建成建筑垃圾中转点4个,主要用于临时堆放和中转建筑垃圾,城改产生的建筑垃圾主要通过就地挖填、相关工程基础填方等方式就地消纳。剡湖街道漩泽墅村建成一个建筑垃圾资源化再生利用的消纳场,由市兴达新型墙体材料制品公司对建筑装修垃圾进行消纳和资源化利用,主要用于新型墙体砖制作等。据不完全统计,该消纳场2019年用于资源利用的建筑装修垃圾约45万吨。此外,我们正在谋划建设一处全市建筑装修垃圾、大件垃圾、园林垃圾等综合性消纳处置场所,该项目已列入2020年政府投资项目计划(预备类项目),拟采用PPP模式,项目总投资8000万元,占地面积30亩,实施主体为城投集团,目前正在进行项目选址等前期工作,2020年计划完成项目前期。